中学德育环境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中学德育环境建设研究

张满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00041

摘要: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格发展和价值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规范其行为,改进学生理想信念,对社会发展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德育体系现状而言,中学德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把德育环境建设工作做好,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成败,本文就德育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此来提升中学德育实效,实现中学政治教学从知识立意到德育立意的转变。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德育环境建设;中学德育

一、中学德育的价值意蕴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提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德育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

的基础,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只有做好德育工作才

能为学生筑牢今后成长地基。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学生在个性

发展上出现自我意识萌芽,迫切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认可,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

性,极易受到外人影响,因此,在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充分把握此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必须要在师生互动中深入了解学生当前德育掌握情况,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开展德育教育实践,发挥德育对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价值,目前,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导致德育边缘化,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德育培养质量,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把德育工作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制定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案,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评估中,能够促进师生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将能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为德育工作开展奠定服务基础,通过更新教学模式,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引导学生明大德,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

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尽管国家大力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但相较于德育,

学校更重视对学生的文化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价值,需要各部分主体转变教

育观念,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但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然面临多种限制性因素,而且这些问题还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将直接影响德

育效力。

(一)大中小教学,主打各自为政

德育一体化建设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各个阶段,将德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实现全面、协调、有序的德育教育体系,其中更为集中的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实施连续不断的德育教育。并且要把握好,各阶段德育定位,小学德育是德育一体化的基础,是中学、大学德育的实施前提,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中小德育教育阶段目标难以衔接,教育部门在教材编写、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的整体规划不足,各板块各自为政,教材内容出现知识点重叠现象或是知识断层问题,导致德育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强。各阶段教育存在边界壁垒,交流局限于各自圈层,通常就是小学与小学之间、中学与中学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展开学术交流,很少跨圈层互动,导致德育一体化难以实现,影响各阶段整体德育发展水平。

(二)大中小教师,主打各自为营

大中小阶段教师被视为不同队伍,各自为营,还很大程度上存在大学教师优于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优于小学教师的认识,固守阶段目标,彼此之间缺乏交叉沟通,使得德育衔接难以落实,无法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1]在面对中考、高考的巨大升学压力的矛盾冲突下,学校教育更加功利化,德育教育目的错位,各学科教学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学生是否接受,采用强制灌输方式,学生自然也无暇顾及德育内容的实践。缺乏整体德育教育观念,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更加重视可以被量化的分数学科,弱化德育教育,常常出现积极领会国家德育政策但不贯彻落实的情况,在同一教育学段都无法做到德育教育的协同合作,更何况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发展。

(三)家校社少共识,缺乏协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本意是想通过三方协同努力,一起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但实践中却出现多重阻碍:第一,缺乏有效沟通,目前学习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家长教育理念落后,认为学校是主要的教育场所,家长只需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问题就应该交给学校和教师,无法有效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更多是关注升学率和学生成绩,很少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忽视学生德育发展情况,所以,家校合作开展德育容易存在形式化倾向,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

三、提升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建议

如何有效发挥学校德育的育人价值?破解中学德育问题的路径在哪里?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价值构建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通

过德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对学校德育问题进行综合梳理,系统总结出德育开展的有效方

式。

(一)健全保障机制,构建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学校德育教育首先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落脚点,强化德育与智、体、美、劳育之间的有效融洽。其中,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至关重要,中学德育的落实主要还是在于各科教师发挥作用,因此,教育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开展教师德育专题培育,

[2]上到领导,下到各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形成人人都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环境,搭建德育舞台,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尽情发挥自我。基于此,[3]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大方针下,依托国家课程,扎根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比如激发道德教育的情感体验,遵循各阶段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引导和实践支持。

(二)加强信息交流,打破教育壁垒

阻碍德育教育一体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中小各阶段教师相对独立,

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自完成其教学目标,学术教育之间的沟通常常停留在

各自圈层,很少跨圈层交流,德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知识点重叠,甚至断层状况,

导致各学段之间脱节、松散、割裂、无序问题,德育一体化难以保证实行效果,

因此,借助教学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构建大学、中学和小学交流平台

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各学段加强沟通,政府和社会要支持和提供沟通交

流平台的统筹规划和设计,以德育为核心,开展大中小学的交叉交流模式和信息

共享,共创新的德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实现信息互通,加深对各学段德育教育工 作理解,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教育工作,通过强化在教育教学中各学段的联动配合,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科学的德育交流互动平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和不断拓展。

(三)衔接家校社区,形成默契配合

家庭、学校和社会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由于育人内容、方式、立场等不同,三者的理念还未实现有效融合,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不仅是整个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4]在青少年德育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要注意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5]因此,充分衔接学校、家庭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交流协作纽带,实现三者的交互式合作格局是实现德育教育工作一体化的重要路径。打破三方仅停留于内部的交流模式,建立交互式沟通和合作路径,本质是在互动和沟通中生成理解,统一德育理念和目标,以期实现家、校、社三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通过三方共同发力,达到育人目标。

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连接的整体,各部分都不可偏废,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为落实全面发展目标,要切实加快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德育健康发展,达到中学思想政治以德育立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萍萍.实施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194-196.

[2]戴红燕.多举探索德育一体化建设,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中国德育,2023,(11):53-57.

[3]张杰,李俊,欧权.新发展阶段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3):33-34.

[4]林凌.家庭、学校与社会公众的德育责任——赫尔巴特德育思想的当代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23,50(02):3-20.

[5]胡婷.提升德育实效“三协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