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四川省中小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1
/ 3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四川省中小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兰文军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四川省部分市(洲)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审视,正视所处的问题和困境。因此,针对现有发展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发展路径1学校教育主体功能的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体育教育氛围;打造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升办学软件和硬件水平;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社会教育协助功能的发挥与实现。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标准;学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共育。3)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家庭体育思维。4)学生学习主体功能的发挥与实现。学生创新体育课程学习的方式;体育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学生注重体育教育对自我思想发展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

1前言

教育是育人之根本,人才是强国之基石。现今,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感愈加凸出,形成了小身材,大书包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进一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作出新规定、新要求。双减政策成为了新时期推进中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大治理举措之一。以体育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促使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面对新变化、新格局、新挑战,如何有效推动四川省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须回应的现实命题。

2.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审视

2.1学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校在体育课程安排方面上,1-2年级保证每周4个学时,36年级保证每周3个课时,79年级保证每周3个学时。纵观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四川省各地区在体育课程安排方面存在差异成都、绵阳、宜宾和南充等学业压力较大的小学仍坚持每周3个课时量,中学坚持每周2个课时;凉山、甘孜和阿坝等小学多坚持4课时,甚至部分学校要求5个课时,中学坚持3-4个课时为主。纵观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情况来看,专业体育教师引进力度不够,其他学科教师顶岗代课现象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引进机制;由于中小学学生考试压力较大,体育课被占用已经是常态化;领导和职能部门在学校体育发展上力度有待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尤其是体育场地或基础设施、体育器械 或设备等;尤其是经济落后的三洲和农村偏远学校,学校体育设施和师资条件发展矛盾尤为突出体育课程存在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等普遍现象

2.2教师对体育课程教育理念缺乏认知和提升渠道

近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关注日渐提升虽然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年轻教师逐渐充实到学校教学队伍中来但是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缺乏认知在每学期末备考阶段占用体育课程进行相关学科的复习,在应试教育考试学科教师眼里体育课程就是玩,对学生文化成绩没有任何提升效果,甚至有教师认为从事体育运动和训练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表象特征,因此,学科教师在体育教育上存在一定误区。调查发现,四川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仍然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授课方式和手段日趋多元,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缺乏主动性,终身体育思想引导不够,偏远学校放羊式教学现象。对于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上岗开始偶尔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由于在职培训渠道和消息不灵通,学校相关领导不重视,不参加的教师也不再少数。

2.3家庭对体育教育学习的重视和监督力度不足

家长缺乏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体育学科关注度方面,家长关注度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四川多数中小学家长比较关注应试学科学习尤其在报课外班方面,多选择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报体育相关课外班相比前者较少。其次,家长对社会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作为社会体育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家长要积极发挥教育监督作用实际上他们缺乏对子女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成长的监督,其中青少年肥胖问题和抑郁症等精神问题也充分印证了家庭对子女体育与健康监管的缺失。 多数家长却将青少年玩耍归类于社会体育锻炼,同时多数家长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影响甚微,学生并不会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应用于社 会中,此外青少年人格和体格的养成仍然要靠个体的天赋和兴趣。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活动,家长应敢为人先,积极做好青少年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以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康观。不过,多数家庭对子女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缺乏基础引导。究其原因,家长事务过于繁多,家庭定期活动缺失。

3.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3.1学校教育主体功能的创新与发展

1营造良好体育教育氛围。办学理念是中小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它涵括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等方面,并从根本上回答了学校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利器,这就要求中小学校增强对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并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因此,首先中小学校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创新办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学更加重视,尤其各学校正转变办学理念,不断开展与青少年体育、健康相关教学活动或研讨会。其次中小学校加强体育知识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更加贴合素质教育。2)打造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中小学校要注重师资建设,积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体育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学生。一方面,中小学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理论建设。其一,学校积极对教师队伍开展定期培训。中小学校要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师资培训,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中小学校积极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时代价值,积极组织教师聆听网络讲学。其二,教师要坚定职业发展意识,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日常生活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要多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并对相关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与研究。3提升办学软件和硬件水平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中小学校要注重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建设,其中硬件设施主要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条件主要有教学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一方面,中小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硬件 设施的改善和提高。中小学校要注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一,注重场地的建立 和完善,尤其是校园运动场和活动场地建设,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馆 等场地;其二,加强体育器械的购置和完善,学校后勤部门要积极根据班级学生 体育运动需求购置基础性运动器材,以满足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需要。4)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青少年学生实现健康体格和人格作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其不仅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育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要求学生重视人格养成,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一方面,中小学校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强健自我健康体魄,完全健康人格。思想意识作为学生行动的重要指南,对此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并逐步实现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意识转变,才更能培养出良好的身心状态。

3.2社会教育协助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1)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监督者,其不仅要制定和出台相关制度标准,又要做好相关制度的监管工作,以此保证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首先,教育部门制定体育课程标准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育部门要依据时代发展的环境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同时,体育课程标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不能违背规律制定课程标准。其次,教育部门制定体育课程标准要符合地域发展特点。教育部门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地域特点进行标准的制定,尤其四川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较慢地区,教育部门要适当帮扶。第三,教育部门制定教育 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在课程标准制定中,体育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要求,课程标准不仅能满足于学生体格锻炼的基本要求,也能够符合学生人格发展需求。总之,教育部门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把握体育课程的规律性,也要有效满足青少年学生体格和人格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精神是其重要因素,它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体现,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价值导向,其对青少年学生体格和人格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积极培育体育精神,拓宽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视野,发挥互联网+体育网络资源作用,为青少年学生体格和人格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体育精神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力量,它不仅是个体开展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价值溯求。2)学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共育。青少年学生在体格和人格发展上,不仅要依托学校正规教学引导,也要依靠社会单位有序引领,发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力量,它不仅是个体开展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价值溯求。青少年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铸就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就尤为重要。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体育运动员作为全民健身的代言人,以此引领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队伍来,培养更积极向上的人格。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要增强校内体育锻炼与户外拓展活动,社会组织需为青少年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环境。社会组织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领导者,其积极组织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相关活动,如青少年篮球赛、青少年体育锦标赛、青少年足球赛等,以此为青少年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环境,铸就青少年阳光健康的心理。同时,社会组织部门要与中小学校保持联系,为学校校内体育锻炼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并积极鼓励体育类企业与中小学合作,为青少年体格和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3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1转变思想观念。家庭作为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协助发展学生的客体,其中家长担负着子女行为习惯教导任务,对此,家长要紧跟时代发展规律,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子女积极参加校内和户外体育活动。一方面,家长增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下,家长要转变传统体育观念,充分认清。家庭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重要性。同时,家长要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夯实与发展体育教育理论基础,以之为家庭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培育家庭体育思维。在空闲时间,家长要积极带领子女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子女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子女积极向上、乐观外向的心理。一方面,家长是子女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子女养成合理有效的健康习惯。同时家长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带子女去户外运动,多去住所周边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家长做好子女体育锻炼的监督工作,保证学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者,健康心理的观察者。对于子女懒于锻炼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不正确思想的引导工作,让子女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家长要合理分配子女时间,不仅让子女能够进行学校学习,也能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子女的监督工作,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参与户外活动,及时发现子女成长中的思想意识变化,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的青少年。

3.4学生学习主体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1)学生创新体育课程学习的方式。学生作为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力量,其不仅要认真学习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也要将体育课程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以此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知识。一方面,青少年学生要合理把握体。2)体育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该阶段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启迪,让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元素。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采用多元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科技和体育事业的日趋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日趋多元,青少年接触的课程知识也将日渐增多,对此,青少年要有针对性转变思路,转变学习方式,开拓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能力,学会有选择性的学习和选择性的发展。3)学生注重体育教育对自我思想发展的导向作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学生体育观的培育,也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观的指导,对此,学生要科学合理把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自我思想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第一,学生要积极汲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精华,并将其价值应用于自我思想发展之中。近年,青少年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程度日渐增强,尤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在价值,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不断强大自我心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并应用于提升综合素质和水平的各个阶段。第二,学生要敢于直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存在特定问题在所难免,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丰富问题解决的技法,加强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并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付诸于自我思想意识发展之中,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习中增强抗压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受力。第三, 青少年要保持人格、体格和自我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步性,自觉地学习、思考、体验,让体育精神、运动精神、阳光心理推动自我思想发展之路,调整心态、磨练意志,让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阳光快乐。   

4.参考文献

[1]李卓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及丽丽等.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瓶颈与破解途径:以天津市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31-232.

[3]马千越.美国体育教育制度对中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7175-177.

基金项目: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资助(JCJY2022-29);2022-2024年体美劳素质教育专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21003);本成果受成都理工大学2023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10912-JXGG2023-09092)。

作者简介:兰文军(1993-),男,四川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