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性”与“趣味性”燃起小学语文之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让“教育性”与“趣味性”燃起小学语文之光

张佳

长岭县第五小学 吉林省松原市 131500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意识的增加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性能够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本文阐述教学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内涵,分析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教育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性、趣味性

前言:现代教育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兼具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课程性质。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深刻及全面的探讨,促使他们在其中获得语文知识及相关学习能力,凸显学科性质,此为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教师还应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趣味性元素,如,在课堂中渗透故事或游戏元素等,如此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此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下文主要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教育性和趣味性。

1教育性及趣味性的内涵

1.1教育性内涵

教育性是任何学科的首要属性,指的是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将该阶段教材中包含的语文基础知识及教师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延伸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科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及学科学习能力的目标。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讲,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呈现语文基础知识、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元素,引导学生对这些元素或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和探索能够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及核心素养,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1.2趣味性内涵

“趣”之一字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力推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成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即已成功了一半。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内涵指的是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及学习认知规律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他们感兴趣的元素,使整个语文课堂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与期待,使他们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语文学习兴趣延续下去,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元素包括情境元素、竞争元素、故事元素、游戏元素等元素,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关元素。

2让“教育性”与“趣味性”燃起小学语文之光

2.1教育之乐,创意融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育之乐是一种融合了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之乐强调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首先,教育之乐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化、情感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愉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语文游戏、趣味小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育之乐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教育之乐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通过融合教育性与趣味性,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笔者就在教学《小兔子乖乖》这一课文时,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情景对话,感受故事情节,并展开讨论。同时,还组织了学生进行绘本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绘制属于自己的小兔子形象,并结合文字加以描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2.2亲子童谣,家校共育的乐趣探索

亲子童谣是一种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通过共同参与童谣的编唱、朗诵和演示等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亲密联系,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融合。童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教育意义。在亲子童谣的教育实践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携手,利用童谣这一载体,传递知识、培养情感、促进交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童谣,通过朗诵和演示的方式,向孩子介绍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笔者就在教学中选择了《小星星》这首童谣,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向孩子展示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讲述星星的故事,引发孩子对天文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同时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编写童谣歌词,让孩子参与其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创作属于孩子自己的童谣,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最后,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亲子童谣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支持下,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心,提升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家庭和学校能够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2.3故事编织,趣味阅读与想象力的双重发展

故事编织是一种融合了趣味阅读与想象力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编织,学生不仅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够通过参与故事创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了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双重发展。在故事编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和创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故事的魅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故事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向学生讲述或朗读故事。笔者选择了《小红帽》这个经典童话故事,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创作和编织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并且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勇敢和友爱的故事,并分享给同学听。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思维,提升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享受故事编织的乐趣,还能够在参与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2.4趣味演讲,情感表达与表达技巧的有机融合

趣味演讲是一种将情感表达与表达技巧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演讲,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口才技巧,还能够在表达中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实现了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双重发展。在趣味演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演讲主题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演讲主题,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我的梦想”“我最喜爱的书籍”“我的假期计划”等演讲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演讲。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设计一个关于“我的未来职业”的演讲主题,并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述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努力方向。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表达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享受演讲的乐趣,还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实现教育性及趣味性的兼容,教师可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元素,可借助趣味性教学模式为教育性学科内容的载体,应引导学生深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文献参考:

[1]石蕾.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J].智力2023(26):80-83.

[2]王冬花.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4):130-133.

[3]冉喜凤.谈如何兼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