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研究

李翠美

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水晶之城幼儿园 (518115)

摘要:大班幼小衔接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稳过渡的教育环境,确保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首先分析了目前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面临的忽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缺乏实践活动、家长配合较弱等现实问题,然后基于所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组织幼小衔接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大班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关键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策略;能力培养

一、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

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中,由于家长以及教师认知影响、缺乏幼小衔接实践活动等,导致幼小衔接效果不理想。

首先,重视知识衔接,忽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大班阶段,很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虽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其次,缺乏实践活动,幼小衔接效果不理想。幼小衔接中,幼儿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和体验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缺乏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实践活动,导致幼儿难以亲身参与并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对小学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小学生活。

再者,家长配合较弱,不利于保证幼小衔接水平。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幼小衔接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认知不足,缺乏和幼儿园配合,导致有效衔接中难以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小衔接的效果。

最后,评估不合理,难以对幼小衔接形成科学引导。目前幼小衔接的评估往往过于简单和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评估结果也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很难为幼小衔接策略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大班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每日生活实践,传授基本生活技能,以及设置合理的规章制度,帮助幼儿提升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结合每日生活,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进餐、午休、如厕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进餐时,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摆放餐具、取食、清理桌面等;午休时,教师教幼儿如何整理床铺、叠被子等。通过日常活动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使幼儿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具备自主、独立的生活观念。

2.传授幼儿生活技能,提升幼儿生活能力

教师应通过示范、游戏和练习等方式,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手、洗脸、刷牙等个人生活技能,以及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收纳整理技能。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和细致,确保幼儿能够正确掌握技能,并运用所学技能参与日常生活,促进自身自理能力提升。

3.设置规章制度,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为了巩固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易懂的规章制度,如按时起床、进餐、午休等作息制度,以及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物等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使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一】午餐中,教师设置“小小值日生”活动。每天选取几名幼儿担任值日生,负责分发餐具、协助维持秩序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值日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更要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学习值日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看看,值日生是如何拿餐具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轻轻地拿、轻轻地放呢?”从而通过日常活动,使幼儿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理能力,还能在观察和模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幼小衔接实践活动,促进幼小衔接策略落实到实践

为了有效实施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幼儿园应组织幼小衔接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适应期的困扰,确保幼小衔接顺利进行。

1.开展“模拟小学课堂”的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一些模拟小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小学生的角色,体验小学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小学课堂的活动,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的学习要求和规范,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2.组织“幼小衔接主题教育”活动

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小学的学习要求,设计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应具有广泛性,结合幼儿兴趣设计,比如融入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手工制作等,以此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适应能力,为幼儿能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创造有利条件。

3.组织“走进小学”的参观活动

教师应带领幼儿前往附近小学进行参观,让幼儿亲身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的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场所,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安排和规章制度。从而通过幼儿感知真实的小学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小学生活的初步认识,减少幼儿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

(三)创建家园共育机制,推动幼小衔接教育水平提升

大班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创建家园共育机制不仅能够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能共同推动幼小衔接教育水平的提升。

1.建立家园共育的沟通机制

幼儿园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幼儿园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家园共育的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与幼儿园进行沟通和交流。

2.制定家园共育的教育计划

幼儿园应结合幼小衔接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制定过程。另外教育计划应具有全面性,涵盖幼儿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确保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此外,教育计划还应注重幼小衔接的连贯性和过渡性,确保幼儿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3.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咨询等方式,向家长传授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内容应针对幼儿成长需求,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同时,幼儿园还应根据家长的反馈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二】幼儿园邀请小学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特点,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配合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同时,幼儿园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群、钉钉软件等,与家长保持实时沟通,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家长在家如何引导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小贴士。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如“大手拉小手”参观小学、“我是小学生”角色扮演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幼儿对小学产生向往和期待。

(四)构建幼小衔接评估机制,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为了保证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效果,针对大班幼小衔接构建系统的评估机制,通过评估,了解大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教学。首先,优化评价内容。幼小衔接评估机制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社交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学习能力方面,评估应涵盖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表达、数学逻辑等关键领域;社交技能方面,应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分享意识、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情感态度方面,则包括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其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等方式外,教师还应结合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此外,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幼儿园教师外,还应邀请小学教师、家长以及专业的教育评估人员参与评估工作。从而从多个角度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结语

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实施中,教师和家长应提升自我认知,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培养。此外教师应开展体验类实践活动,比如模拟幼小衔接,开展参观小学等实践活动,并构建家园共育、幼小衔接评估机制,为更好落实大班幼小衔接策略,提升幼小衔接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秀梅,李雪平.大班幼儿眼中的“小学”——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01):85-99.

[2]余飞清.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38-40.

[3]王华.幼小衔接视角下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2):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