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范式建构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整本书阅读范式建构与实践研究

董维玉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400714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然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建构一种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范式,对于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范式建构;实践策略

引言

阅读是学生认识文学知识、积累文学素材的最佳渠道。碎片化的阅读在内容上短小精悍,而在缺乏上下整体背景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解也就容易浅显化和片面化。整本书具有整体性的优势,体现在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思想体系等方面。整本书阅读将学生引入全新的阅读层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体验作品魅力,并获得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范式的建构

(一)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范式

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范式,强调读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需求。在这个范式中,读者是阅读过程的主体,阅读的目的是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读者的素养。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应该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提供适合读者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引导读者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

(二)知识结构化的阅读范式

知识结构化的阅读范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化,注重知识的组织和梳理。在这个范式中,阅读的目的是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读者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应该注重知识的组织和梳理,提供系统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选择不当,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往往不够恰当。有时选择的作品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有时选择的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不当的选择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教学效果。此外,学生也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如果教师在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是简单地布置阅读任务,而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这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答,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果。

(二)读写联系不够紧密

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任务中,可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整本书这样的大文本阅读中,有些教师割裂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只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没有拓展相应写作任务,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压力,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还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与整本书阅读配套的写作任务,但是却缺乏明确的方向,通常是为全体学生设置统一的写作任务,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走马观花,写作缺乏情感,呈现出“浅阅读”的现象。

三、整本书阅读范式建构与实践策略

(一)推荐适合书目,提高重视程度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语言风格,认识不同的语言形态,拓宽知识视野,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思考和感悟。教师在读完整本书之后,可以持续地充实知识储备,为学生做好读书的榜样,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要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利用恰当的机会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便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二)融合精读与略读方式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了解书中的内容,但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大部分的阅读任务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读书,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思维与素养的综合提升,因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合有效的阅读方式,从而实现高效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融合精读和细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分析比较与联想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需要阅读的书籍,了解书中大致内容,并决定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深度阅读与精读。如果需要进行精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最有阅读价值的部分进行精读,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下对上下文进行阅读与分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阅读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先,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对阅读方式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知道对不重要的情节可以采取跳读的方法,对重要人物的对话和情节要采用精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圈画法,对重点话语或能够给予人启示的句子进行摘抄,进而深刻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程度不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写随笔,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阅读,完成摘抄即可。其次,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使学生在问题中一步一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进而了解作者的想法与感情。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打造深度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成为学生的阅读助教,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有效的对话,为学生的阅读过程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探究科学的阅读方式,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书籍上进行批注,使其更加详细地了解文章内容,并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以文章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搭建科学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故事内容,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开展读写活动,锻炼语感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做好读写衔接,积极开展读写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全面提升整本书阅读实效。在教育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读写活动中走出来,围绕整本书展开创意行动,带动学生的读写热情,建立读写共同体。比如,开展师生共读,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在每一次阅读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读写双向发展;开展故事会,要求学生以口述的方式去概括整本书的故事内容,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另外,还要开展模仿式写作、创意式改写、随笔式写作等活动,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建立读写之间的深层联结。

结束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范式的建构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面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范式建构与实践,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桂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15-17.

[2]鲍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1-2.

[3]刘春华.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22(1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