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昊杨

伊春市委党校

摘要:文旅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万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为2.7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10.8%,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消费不振的大环境下作用非同一般。此外,文旅产业被三年疫情严重冲击,如何在旅游业生态恢复重建的阶段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找出新的发展路子,值得我们深思。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理念转换等不同路径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显著提高文旅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为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新质生产力内涵

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2023年 9月 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次日,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 年1 月 31 日,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4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关键特征,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关键条件,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是基本内涵,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核心标志。这一阐释进一步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关键要素与核心特征,同时还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单一生产要素的创新与质优,而在于各类要素的“优化组合”。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在“技术—要素—产业”三重作用力驱动下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提质及其优化组合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其为新时代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力动能。

二、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

文旅产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既承载着促进经济增长动能的关键动力作用,也承载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会民生作用。总之,文旅产业是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增长的关键领域。然而,当前我国文旅产业仍然在产业业态、技术应用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在文旅产业业态方面,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与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长期以来,我国文旅产业业态以观光景区类为主,而伴随着近几年个性化、品质化消费趋势的深化升级,较多老牌观光景区吸引力逐渐丧失,不得不打“价格战”,在产品及服务的更新上表现欠缺。这就意味着,缺乏高品质以及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产业业态,导致旅游商品供给与旅游消费联动程度不高,服务空间供给不足与复合利用率低。

二是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表现为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动能不足、层级较低。文旅景区的数字技术应用较多表现在便捷化服务上,数字技术在线下文旅场景中的应用普遍不足,导致了数字技术未能在文旅产业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以及生态优化等方面充分发挥动能作用[1]

三是在文旅市场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尚不完善,入境旅游发展滞后。文化旅游是我国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而国际旅游市场服务环境建设的不完善长期以来掣肘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例如交通出行、移动支付等基础服务领域尚未与国际旅游标准相衔接,语言、文化等诸多差异仍旧亟待实现体制机制性突破。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以科技的全域嵌入促进文旅要素优化与业态创新。打造互动性的文旅内容运营新生态。消费升级时代,以广告投放、线下推广等为主的传统文旅营销方式正在转向线上平台推荐、口碑式的营销新模式,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正在成为大众获取旅游消费信息和决策参考的重要阵地,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娱也成为文旅产业内容运营的新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依赖文旅资源与资本投资为主的运营管理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大众的消费需求。从“淄淄有味”到“滨滨有礼”,到“天水有约”再到“开封王婆说媒”,诸多城市旅游“网红式”出圈,除却其本身的吸引力,更离不开创意式的内容营销。内容运营正在成为文旅产业营销传播的重点,因此,要加强数字科技对大众消费需求的识别,不仅要满足文旅消费需求,还要迎合大众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品阶的精神需求。通过加强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活动的融合,调动平台、网络达人、政府、企业和普通用户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打造文旅内容生态。

以深度融合拓展文旅产业发展新空间。第一,深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并非是浅表化、形式化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赋能的乘数效应。[2]一是增强了更深层次的融合,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以文化内涵的创意转化提升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文化价值生产;二是推动了更广范围的融合,积极探索动漫游戏、创意产业、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产业形态在旅游产业中的多元应用,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新赛道。第二,以“文旅+”丰富文化旅游生产与服务空间。首先,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囊括了最新质的劳动工具、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资本等最活跃的创新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恰是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向其他产业形态融合渗透的过程,[3]在此层面上,文旅产业与两大产业的融合是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条件。具体来说,是要聚焦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推动文旅产业内容端、经营端与消费端全面向“数”转化、向“智”升级,例如发展智慧旅游、数字文旅、虚拟文化旅游等。其次,促进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等的深度融合,以乡村文旅、休闲农业、工业旅游等为抓手,创新产业发展动能。

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高水平文旅发展环境。第一,完善入境旅游服务,构建便利化的国际旅游服务环境。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抓手,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针对签证办理、移动支付、网络漫游三大入境旅游痛点问题建构统一规则,为海外游客营造便利化的国际旅游环境;以国际通行规则加强对城市旅游英文版标识系统、交通系统等的整改,优化多语种服务,进一步降低涉外酒店接待门槛;用好“一程多站”以及 144 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政策便利,全方位提升国际旅游服务能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发展规划,推动与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对合作国家开放免签或落地签,不断优化旅游消费服务与产品供给,共同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合作促进与相关国家的规则标准联通,以人文交流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1] 郭新茹:《数字技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23 年第 11期。

[2] 范建华、秦会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 4 期。

[3] 王宇:《以新促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有效培育》,《人民论坛》2024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