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李思媛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摘要:教学生活化和课堂互动化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直接响应,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这种模式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需创新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教学生活化是知识传授的简单场景再现,更是一个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学习平台。课堂互动化则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这种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融入生活视野,确立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视野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并将这些元素有机地引入数学教学之中。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广泛的数学应用知识,以便捕捉那些能够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生活片段。接着,教师需细致规划将这些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点结合,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应适时评估学生对这些生活化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应用数学思维。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创意与灵活应对能力是关键,它决定了生活化教学能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体育锻炼出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每周需要完成22.4公里的跑步,那么他们每天需要跑多少公里?”。这一问题直接关联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每周跑步的总距离,然后将这个距离除以7(一周的天数)。这一计算过程涉及了小数的除法操作,还让学生实践了如何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构建情境教学,点燃学习热情

构建情境教学,以生活化的内容点燃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热情,是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细心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境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此外,情境教学还应涵盖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从而覆盖更广泛的数学知识点,如利用购物活动教授小数的应用,或通过旅行中的时间和距离问题讲解基本的算术运算。这种教学方式不只是为了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而是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自然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掌握数学概念,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年、月、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李奶奶服用降压药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探索和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概念。课程开始时,教师提出李奶奶每瓶药有30粒,每天服用一粒,足够一个月的用量吗?这一问题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对不同月份天数的探讨。学生根据已知的月份天数,判断30粒药是否足够。学生发现,像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些有31天的月份,药物不足;而4月、6月、9月、11月这些有30天的月份,则足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二月的特殊性,有时28天,闰年时29天。这个探讨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月份不同天数背后逻辑的理解,并且促进了学生对闰年概念的初步认识。结合这样的情景模拟,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概念,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利用生活智慧,增强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智慧增强课堂互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经验与数学概念结合,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这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从而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借助学生对生活的直观理解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增进相互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课堂的互动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直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维图形的二维展开图。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生动的问题:“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一问题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和剪刀,开始尝试沿着正方体的棱进行剪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正方体的结构,还要想象剪开后各面的相对位置。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三维到二维的转变,加深了学生对形状、空间关系的认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剪裁结果,比较不同的展开图形。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看到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一步理解为何某些剪裁方法能成功转化为平面图形,而其他则不能。课堂上,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逐步揭示了正方体剪开前后面的不变性和形态的变化,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让学生理解了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与二维图形的联系。这种基于生活智慧的互动教学模式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结束语: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教学生活化和课堂互动化已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逐步成为激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伙伴。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讨论中,能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这种教育模式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福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4):38-40.

[2]刘美华.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智力,2023,(34):96-99.

[3]苏心怡.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创新策略[J].求知导刊,2023,(33):44-46.

[4]刘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23,(3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