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7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苏林海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4400

摘要:新课标的推进也逐渐加大了教育过程中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小学阶段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逻辑思维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旨在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如今,数学的学习不仅“学会数学”,更要“会学数学”,要求教师面向教育体系的更新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系统性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数学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思维能力转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现状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讲练结合”模式仍然占据一定地位,缺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许多教师习惯于直接给出结论和解题步骤,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自主探索数学规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局限,不利思维发展

现行的数学评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标准答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更加关注结果而非过程,追求快速解题而非深入思考。同时,评价指标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进步情况,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评估,使得这些重要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局限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还可能抑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

教师应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设计一个稳固的书架”,教师可以先展示几种不同形状的书架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讨论哪种形状最稳固,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结构最稳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些学生可能会从力的分散角度解释,有些则可能注意到三角形的边数最少但最稳定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刚性结构”的概念,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

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三角形书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三角形的类型(等边、等腰或不等边),以及如何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美观和实用。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设计和讨论,鼓励他们质疑和改进彼此的设计。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和解释自己的设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还体验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多角度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方法指导,培养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部分,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如何将抽象概念应用于具体情境,逐步形成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可通过一个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将问题分解后再整合求解。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归纳出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然后运用这些规律解决新问题,培养归纳与演绎能力。使用购物等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小数加减法,同时也鼓励学生为抽象运算创造生活应用场景。在计算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估算结果范围,培养数感,设计有规律的题目系列,如1.1+0.2, 1.2 +0.3等,让学生发现并描述规律。针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解题策略,如直接计算或转化为分数再计算,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从而不断推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运用多元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若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看到结果的同时,也要对其思维过程加以重视,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数学日记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入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体现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疑问和发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入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计算圆柱体积时,学生可以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互相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如“设计一个最省材料的饮料罐”,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模型制作,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团队贡献和协作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过程中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教师可以综合这些多元评价结果,给出全面的评估,不仅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更重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展现的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指导能力

组织系统的教师培训是提升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的关键。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数学思维的类型、特征及其在小学阶段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在知识传授之外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思维训练活动。其次,增强教师设计思维训练活动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让教师掌握如何将思维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等,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的本质,探索不同数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分享思维训练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同课异构、观摩课等形式,展示不同的思维训练方法,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鼓励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反思日志,定期总结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方法指导、运用多元评价和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可以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闫秋玲.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探讨[N].山西科技报,2024-06-17(A05).

[2]洪诗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4,(19):65-67.

[3]张献红.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4,(19):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