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及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建设情况,为自治区重症医学发展方向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3月14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2家医院的147个ICU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础情况、ICU概况、ICU人力资源现状、设备配置、技术开展和ICU质量调查6个方面。结果147个ICU中,三级医院ICU 69个,二级医院ICU 78个;75.51%(111/147)为综合ICU,24.49%(36/147)为专科ICU;ICU床位总数1 818张,约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43%(1 818/74 912)。在ICU人力资源方面,医师/床位比为0.54∶1,护士/床位比为1.55∶1;二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2∶1,护士/床位比为1.45∶1;三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6∶1,护士/床位比为1.79∶1。在ICU管理模式方面,82.99%(122/147)为封闭式管理,三级医院ICU封闭式管理的比例达到88.41%(61/69),高于二级医院ICU的78.21%(61/78)。在ICU设备方面,三级医院ICU有创呼吸机/床位比、肠内营养(EN)输注泵/床位比和血液净化仪/床位比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 〔分别为0.70(0.46,1.00)比0.45(0.33,0.67)、0.18(0.00,0.56)比0.00(0.00,0.13)和0.08(0.00,0.13)比0.00(0.00,0.10),均P<0.01〕,且三级医院ICU胸部振荡排痰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液净化仪、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EN输注泵、床旁B超机、连续性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仪、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床旁脑电图仪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设备的配置情况也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技术方面,三级医院ICU深静脉穿刺、放置空肠营养管、经皮气管切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B超检查、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高频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和ECMO等技术开展情况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医疗质量控制方面,三级医院ICU为耐药菌患者设置单间或隔离治疗区、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1 h集束化治疗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常规进行俯卧位通气和肺复张、普遍镇痛、护理工作中常规使用个人数字助理(PDA)扫码及应用电子病历查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分别为91.30%比85.90%、68.12%比48.72%、85.51%比70.51%、28.99%比12.82%、85.51%比61.54%、76.81%比61.54%、71.01%比29.49%、49.28%比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9.74%(70/78)的二级医院ICU与89.86%(62/69)的三级医院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但对危重患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在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ICU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8%比62.32%,χ2=1.814,P=0.178)。结论尽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院ICU建设较二级医院ICU更加完善,但与国家指南要求及东部发达地区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自治区ICU在人才梯队建设、设备及配套设施的配置、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促进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现况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简介:摘要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暂时平稳或处于休克恢复阶段的重症患者,维护循环稳定和器官功能时需要及时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避免随意化、无目标的监测治疗。我们提出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方案——大循环微循环结合(CHOLKIT)方案,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钾、灌注指数和足趾温度七项指标,并对每一项指标设立明确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HOLKIT评分量表。CHOLKIT方案既包含大循环指标,亦包含微循环指标,既有灌注指标,亦有代谢指标,期望通过多位点、多角度的监测,更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机体氧供需是否平衡。在CHOLKIT方案的基础上,再行个体化、器官化监测,有助于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的规范化。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监测 微循环 临床方案 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类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6种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用评分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2.0(MIMIC-Ⅳ 2.0)中2008至2019年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等指标。绘制各类ICU中6种重症评分预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大约登指数定义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法对各类ICU的AUC进行两两验证。结果共纳入53 150例重症患者,其中内科ICU(MICU)占比最多(19.25%,10 233例),其次为心血管外科ICU(CVICU;17.78%,9 450例),而神经ICU(NICU)占比最少(6.25%,3 320例)。心血管内科ICU(CCU)患者年龄最大〔岁:71.79(60.27,82.33)〕。N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长〔d:2.84(1.51,5.49)〕,且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高〔63.51%(34.61%,97.07%)〕;综合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短〔d:1.75(0.99,3.05)〕;CVICU患者ICU住院时间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低〔27.69%(18.68%,45.18%)〕。在入ICU首日评分方面,NICU患者6种评分均低于其他类型ICU,MICU患者APSⅢ、LODS、OASIS、SOFA评分均高于其他ICU;而SAPⅡ、SIRS评分均在CVICU最高。预后方面,以MICU患者28 d病死率最高(14.14%,1 447/10 233),而CVICU患者病死率最低(2.88%,272/9 450)。ROC曲线分析6种评分对各类ICU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显示,在综合ICU,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4(0.83~0.85)、0.82(0.81~0.84)、0.83(0.82~0.84)〕;在外科ICU(SICU),以OASIS、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0(0.79~0.82)、0.79(0.78~0.81)、0.79(0.77~0.80)〕;在MI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4(0.82~0.85)、0.82(0.81~0.83)〕;在C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6(0.85~0.88)、0.85(0.83~0.86)〕;在创伤ICU(TICU),以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3(0.82~0.83)、0.83(0.82~0.84)〕;在NICU,以OASI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3(0.80~0.85)、0.81(0.78~0.83)〕;在CVICU则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CI分别为0.84(0.83~0.85)、0.81(0.80~0.82)、0.78(0.77~0.78)〕。结论对于综合ICU、MICU、CCU、CVICU患者,可应用APSⅢ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SICU和NICU患者,可应用OASIS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TICU患者,可应用SAPSⅡ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CVICU患者,则可应用APSⅢ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

  • 标签: MIMIC数据库 急性生理学评分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 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28 d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