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88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各44例。比较对照组(良性肿瘤)、观察组(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微钙化点、边缘毛刺征、肿块纵横经比>1、后方回声衰减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以II-III级血流信号居多,对照组以0-I级血流信号居多,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乳腺肿瘤无创、简便,良性、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乳腺肿瘤 诊断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妇科超声检查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意义。方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78例,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了解妇科超声检查应用价值。结果:妇科超声检查发现有 7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者,符合率为 92.31%,误诊率为 7.69%。结论:妇科超声检查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价值参照信息。

  • 标签: 妇科超声 绝经后阴道出血 诊断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 淋巴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50 MHz高频超声观察同一性别成人的不同年龄和部位面部正常皮肤的厚度和回声密度的差异。方法2019年1—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川滇黔渝区域面部皮肤正常的健康成人志愿者200名,纳入本横断面调查研究。使用50 MHz的高频超声采集所有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和脸颊的皮肤声像图。根据年龄将100名女性志愿者分为20~29岁组30名、30~39岁组25名、40~49岁组20名、50~70岁组25名,100名男性志愿者分为20~29岁组30名、30~39岁组25名、40~49岁组20名、50~70岁组25名,分别统计女性4组和男性4组志愿者的额头、眼外角、眼睑与脸颊的全层皮肤厚度、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和真皮下层回声密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1)女性、男性20~29岁组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脸颊全层皮肤厚度分别为(1.86±0.26)、(1.36±0.11)、(1.24±0.25)、(1.90±0.21)mm,(2.45±0.37)、(1.64±0.19)、(1.44±0.16)、(2.53±0.26)mm;30~39岁组分别为(1.98±0.24)、(1.43±0.13)、(1.15±0.15)、(2.12±0.13)mm,(2.34±0.27)、(1.63±0.27)、(1.50±0.38)、(2.43±0.40)mm;40~49岁组分别为(1.90±0.21)、(1.43±0.18)、(1.24±0.27)、(1.98±0.12)mm,(2.14±0.24)、(1.54±0.25)、(1.28±0.14)、(2.39±0.36)mm;50~70岁组分别为(1.64±0.25)、(1.36±0.19)、(1.16±0.12)、(1.89±0.29)mm,(2.28±0.27)、(1.73±0.25)、(1.58±0.18)、(2.38±0.32)mm。女性4组和男性4组志愿者眼外角、眼睑和脸颊全层皮肤厚度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77、0.666、0.136,0.697、0.294、0.888,P>0.05)。女性4组和男性4组志愿者额头和脸颊全层皮肤厚度均相近(P>0.05),且均明显高于眼外角和眼睑(P<0.05)。20~29岁组、40~49岁组、50~70岁组女性志愿者眼外角与眼睑全层皮肤厚度相近(P>0.05),4组男性志愿者眼外角与眼睑全层皮肤厚度均相近(P>0.05)。(2)50~70岁组女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和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20~29岁组和30~39岁组(P<0.05),50~70岁组男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和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20~29岁组(P<0.05),20~29岁组与30~39岁组女性、男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及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均相近(P>0.05)。20~29岁组、40~49岁组和50~70岁组女性志愿者额头和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眼外角和眼睑(P<0.05),4组男性志愿者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眼外角和眼睑(P<0.05);女性4组和男性4组志愿者眼外角与眼睑真皮上层回声密度相近(P>0.05),额头与脸颊真皮上层回声密度相近(P>0.05)。(3)50~70岁组女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及脸颊真皮下层回声密度均明显高于20~29岁组与30~39岁组(P<0.05),50~70岁组男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及脸颊真皮下层回声密度明显高于20~29岁组(P<0.05),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女性、男性志愿者额头、眼睑及脸颊真皮下层回声密度均相近(P>0.05)。4组女性志愿者额头与脸颊真皮下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眼外角与眼睑(P<0.05),30~39岁组、40~49岁组和50~70岁组男性志愿者额头与脸颊真皮下层回声密度均明显低于眼外角与眼睑(P<0.05),且女性4组和男性4组志愿者额头与脸颊、眼外角与眼睑真皮下层回声密度相近(P>0.05)。结论50 MHz高频超声显示女性、男性所有年龄组面部皮肤正常成人志愿者眼外角、眼睑和脸颊的全层皮肤厚度均相近;而在同一年龄组里,男性和女性志愿者额头和脸颊全层皮肤厚度均明显高于眼外角与眼睑。女性与男性志愿者额头、眼外角、眼睑及脸颊部位真皮上层回声密度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真皮下层回声密度随年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4个年龄段均表现为眼外角和眼睑真皮上层与真皮下层回声密度明显高于脸颊。

  • 标签: 面部 皮肤 高频超声 皮肤声像图 皮肤厚度 回声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中的抢救价值。方法:本研究纳选研究对象时间限定在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共计纳选EICU入住患者102例,以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差异将其分成对比组(n=51,常规化急诊护理)及观察组(n=51,优化抢救流程护理),评价对比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94.1%与对比组76.4%相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共计出现3例(5.89%),对照组共计出现9例(17.64%),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抢救流程在EICU患者中不仅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且在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率中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优化抢救流程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应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成效。方法:选142乳腺癌者视作对象。分成全麻组、超声引导组。前者接受全麻,后者接受超声引导胸神经阻滞。分析结果。结果:超声引导组以及全麻组的追加按压次数、间隔时间存在差别,P<0.05;超声引导组苏醒时间和PONV分数指标好于全麻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开展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 胸神经阻滞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0例,随机选择45例作为研究组,剩余45例作为常规组。研究组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保证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老年重症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术后瘢痕长度较对照组小,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少。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显著,具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良性肿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1例展开研究,按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消失(5.36±0.14)d,炎症吸收(4.14±0.25)d,肺部啰音消失(5.44±0.35)d,体温恢复(3.74±1.25)d,心率恢复(6.99±0.36)d;临床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满意度95.1%,对照组80.0%,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效果较佳,建议推广。

  • 标签: 责任制 整体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