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于小儿急腹症的诊断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共计小儿急腹症患儿89例。对其进行CDFI检查,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分析CDFI诊断的价值。结果:CDFI对于小儿急腹症的疾病类型检出率接近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CDFI的诊断准确率为97.75%,敏感度为98.84%,特异度为66.67%。结论:为小儿急腹症采取CDFI诊断的效果理想,可以明确疾病类型,且诊断精准度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小儿常见急腹症 有效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7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59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接受肌骨超声、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和病理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肌骨超声和 MRI检查分别发现阳性 123例(其中真阳性 118例)和 132例(其中真阳性 129例),阴性 36例(真阴性 20例)和 27例(真阴性 22例)。肌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 80.00%)低于 MRI( 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作为此类疾病初筛检查手段,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判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肌骨超声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病理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AA)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共计AA患儿74例。以随机法分组,A组37例采取CDFI诊断,B组37例采取常规方法诊断。对比诊断准确性。结果:A组对于化脓性、周围脓肿性AA的检出率高于B组,以病理报告书为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高于B组,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为AA患儿采取CDFI诊断能够有效鉴别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急性阑尾炎 临床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VID-2019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替代性创伤情况。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肺炎危重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人员轮休时候采用“替代性创伤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武汉支援者中,女性替代性创伤程度高于男性;年龄在31岁以上的支援者替代性创伤高于31岁以下支援者;有危重患者护理经历的护士替代性创伤程度高于没有危重患者护理经验的支援护士并且与护理危重症患者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危重症护理人员、女性、已婚的护理人员替代性创伤严重;在一线时间3周以上的支援护理人员比病情同等危重程度的护理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严重。

  • 标签: COVID-2019 替代性创伤 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