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结构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此类疾病进展恶化的机制中,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加强下呼吸道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于提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下呼吸道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管理策略与急性感染治疗思路的区别,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隐球菌病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隐球菌病,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隐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播散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隐球菌病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隐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隐球菌病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当前支原体肺炎的诊治面临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实际工作中缺乏早期快速诊断技术、肺炎支原体与其他致病原的混合感染等困难,这些困难在临床工作中相互交织,不仅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前的病原学分析和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增加初始治疗失败的风险,在初始抗感染治疗失败时,还会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增加难度,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5例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过程,并与常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代测序技术在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6)岁。3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为食管癌放化疗后,发病前均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1, 3-β-D-葡聚糖试验结果均>1 000 ng/L。5例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1例BALF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发现肺孢子菌包囊,5例BALF二代测序均检出肺孢子菌和人类疱疹病毒核酸序列。5例均应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治疗,中位治疗时间33(23,72) d,1.44 g,口服,1次/8 h;更昔洛韦治疗中位时间为15(6,22) d, 250 mg,静脉滴注,1次/12 h。经治疗后胸部CT表现及临床症状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BALF的二代测序诊断非HIV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异度及敏感度高,较常规实验室检验方法更快速、全面、准确,可作为肺孢子菌肺炎诊断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二代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