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布-加综合征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TIPSS)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行TIPSS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6±13)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随访情况。(2)TIPSS后发生OHE的影响因素分析。(3)TIPSS后发生OHE的预测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曲线下面积间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手术和随访情况。48例患者顺利完成TIPSS,手术时间为(131±29)min。所有患者植入8 mm支架。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6(25,71)个月,其中14例患者术后发生OHE,34例患者未发生OHE。14例发生OHE患者中,West-Haven分级2级12例,3级2例。(2)TIPSS后发生OHE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肝性脑病史、CONUT评分是布-加综合征患者行TIPSS后发生OHE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8.36,1.74,95%可信区间为1.02~68.75,1.12~2.69,P<0.05)。(3)TIPSS后发生OHE的预测情况。ROC结果显示:CONUT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TIPSS后发生OH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5%可信区间为0.64~0.91,P<0.05)、0.71(95%可信区间为0.56~0.87,P<0.05)、0.71(95%可信区间为0.53~0.88,P<0.05)。CONUT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4,0.59,P>0.05)。CONUT评分预测TIPSS后发生OHE的最佳临界值为7分,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61.8%,约登指数为0.40。结论CONUT评分可用于预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TIPSS后OHE的发生情况,其区分度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相当。

  • 标签: 肝疾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 肝性脑病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预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且随访资料完整并接受侵入性治疗的65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组24例,脾-肺固定组11例,脾切除断流组22例,套扎组8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4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时间和再出血时间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AST、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及肝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术后半年、1、3年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3.3%±9.6%、46.5%±10.3%、64.4%±13.1%,肝性脑病的发生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91,P=0.000)。TIPS组有3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脾-肺固定组再出血发生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06)。结论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方法较多,应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梗阻部位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胰头癌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交界可切除组(n=21)及可切除组(n=63)。单因素分析显示,交界可切除组与可切除组在性别、年龄、腰背痛、糖尿病史、CA19-9、胆红素及胰管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界可切除组的肿瘤最大径明显高于可切除组,且肿瘤位于钩突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是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9,P=0.008),ROC曲线显示肿瘤最大径的AUC为0.792,最佳临界值为24.9 mm。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是预测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最大径>24.9 mm时,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7例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男性30例,女性37例,年龄(47.7±11.1)岁(范围:18~72岁)。所有患者均行下腔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溶栓后行下腔静脉成形术,记录患者血栓溶解情况、并发症及治疗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溶栓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47例最终溶栓成功,溶栓第1、2、3、4周的溶栓成功率分别为9.0%、29.9%、64.2%、70.1%。溶栓第1、2、3、4周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4.5%、14.9%、31.3%。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成形术围手术期未发生症状性及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的血栓长度[(36.7±18.1)mm 比(52.0±16.4)mm,t=-3.234,P=0.002]、Child-Pugh分级(A~C级分别为37、8、2例比10、8、2例,Z=-2.310,P=0.021)、预开通下腔静脉比例[68.1%(32/47)比35.0%(7/20),χ²=6.313,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长度(OR=0.948,95%CI:0.913~0.984,P=0.005)、预开通下腔静脉(OR=5.451,95%CI:1.469~20.228,P=0.011)是溶栓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满意,溶栓时间应以3周内为宜。溶栓失败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安全、有效,预开通下腔静脉是提高溶栓效果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腔静脉,下 血栓溶解疗法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因素分析,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