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潜在类型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类型的群体异质性,探讨不同类型人群护理干预的差异性,为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及住院的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NAFL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共发放问卷1 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 124份。结果NAFL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分为5个类型,包括自我管理良好组(32.03%)、自我管理欠缺-中等水平心理认知组(23.84%)、健康促进行为缺乏组(11.30%)、疾病-认知-生活管理缺乏组(27.31%)、自我管理严重缺乏-中等水平压力组(5.52%),以自我管理良好组为参照,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月均收入、治疗方式、吸烟、BMI、睡眠质量、合并疾病是引起NAFL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潜在类别表现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AFL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潜在类型具有特异性,提示今后针对NAFLD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制订应基于各类型群体的异质性,从而提高自我管理干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我管理 潜在类型分析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和99Tcm显像与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甲状腺24 h摄碘率分为A组(≤50%)、B组(50%~80%)、C组(≥80%),按照摄碘率曲线趋势分为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和无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根据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为1组(≤30 g)、2组(30~60 g)、3组(≥60 g)。比较不同类型分组患者131I治疗效果。结果132例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88.6%(117/132),总治愈率为78.0%(103/132),未愈率为22.0%(29/132)。三组不同24 h摄碘率患者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甲状腺24 h摄碘率越低,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越显著,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越明显,治疗效果越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峰前移组治愈率(13/29,44.8%)明显低于无高峰前移组(90/103,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1)。三组不同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2,P<0.001)。结论随着甲状腺的质量增大,平均24 h摄碘率越高,高峰前移越明显,其治愈率逐渐减低,未愈率增高,甲减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摄碘率 99Tcm显像 131I治疗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 v1.4)中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在AKI诊断24 h内行TTE分为TTE组和非TTE组(No-TTE组,未行TTE检查或首次TTE检查超过24 h),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AKI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匹配后,分析TTE对患者次要终点事件(第1、2、3天静脉输液量、尿量,28 d内无机械通气、血管加压药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利尿剂使用,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23 945例AKI患者中有3 365例(14.1%)在AKI诊断24 h内进行了TTE评估,两组患者按照1∶1匹配后最终各有3 3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衡性较好(标准均数差均<0.1)。PSM匹配前后,TTE组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率均明显低于No-TTE组(10.76%比13.04%,χ2=13.535,P<0.001;10.65%比18.80%,χ2=88.932,P<0.001)。以住院28 d全因病死作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TE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在匹配前后均明显高于No-TTE组(Log-rank χ2=15.438,P<0.001和Log-rank χ2=75.36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HR=0.80,95%CI 0.73~0.89,P<0.001;HR=0.58,95%CI 0.51~0.65,P<0.001);各亚组分析亦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SM匹配后,TTE组患者诊断AKI后第1天及第2天静脉输注量明显高于No-TTE组(均P<0.01),第1天及第3天尿量也明显高于No-TTE组(均P<0.01),28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及无血管加压药时间均显著低于No-TTE组患者(均P<0.01),使用利尿剂比例显著高于No-TTE组(54.1%比44.2%,χ2=65.609,P<0.001),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也显著高于No-TTE组[36.6(23.0,97.2)μmol/L比30.1(14.2,61.9)μmol/L,Z=-9.549,P<0.001],ICU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No-TTE组[5.03(3.40,8.90)d比5.37(3.77,10.00)d,Z=-6.589,P<0.001],其他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患者AKI发病后及时有效的TTE评估可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急性肾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代谢异常、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是引起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声动力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型的无创靶向治疗方式,其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或自噬、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改善血管炎症等机制对粥样斑块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主要对声动力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动力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活性氧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GS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射频消融(RFA)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RFA治疗的NSCLC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因肺部出现肿块来医院进行GSI检查的非NSCLC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碘基含量、水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差异,GS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差异,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即刻肿瘤体积变化,治疗1个月后碘基含量、水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碘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低于对照组,水基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检查发现GSI对NSCLC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0.766),并且GSI诊断的灵敏度为95.00%(76/80)、特异度为85.00%(34/40)、阳性预测值为92.68%(76/82)、阴性预测为89.74%(34/38)、准确度为91.67%(110/120)。80例患者中,术后59例患者出现肿瘤体积变大,21例患者肿瘤体积未出现明显变化;且RFA治疗后即刻肿瘤长径为(17.57±4.99)cm2,大于RFA术前的(13.35±3.56)cm2(t=6.16,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碘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低于治疗前,水基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SI能较好地反映NSCLC血供特点和灌注程度,对NSCLC诊断价值较高,且能较好地评价RFA对NSCLC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宝石能谱CT 射频消融 诊断价值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三维超声灰阶反转和计算机流体动力进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左室流出道(LVOT)的流程构建,探索二尖瓣前移(SAM)对LVOT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HOCM患者40例,将其分为SAM组(24例)和非SAM组(16例),采集患者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基于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后处理构建LVOT形态模型,基于时间-容积曲线获得左室流量数据并构建LVOT流场模型。在模型中测量LVOT峰值流速并评估与超声测量值的一致性;测量LVOT面积、平均流速、流量率和不同水平的涡流面积,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脏流体模型LVOT流速与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良好(r=0.943,P<0.01),Bland-Altman一致性区间为-75.0~111.3,92.5%的点分布在一致性界限之内。与非SAM组相比,SAM组LVOT峰值流速增高,LVOT面积减小,流量率减低,涡流面积增加(均P<0.01)。SAM组中16例患者模型中由SAM与室间隔接触将LVOT分割为双孔结构,1例患者SAM与室间隔接触构成单孔LVOT结构,7例患者SAM未与室间隔接触构成单孔流出道结构。与非SAM组相比,SAM组中双孔流出道亚组中LVOT峰值流速更高,LVOT面积更小且高水平涡流面积更大(均P<0.05)。结论基于三维超声灰阶反转技术可以构建准确的SAM患者LVOT的流体模型。在SAM患者中由于二尖瓣和室间隔的接触导致LVOT双孔结构的形成和涡流水平的增加。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室流出道 二尖瓣前移 计算机流体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和99Tcm显像与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甲状腺24 h摄碘率分为A组(≤50%)、B组(50%~80%)、C组(≥80%),按照摄碘率曲线趋势分为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和无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根据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为1组(≤30 g)、2组(30~60 g)、3组(≥60 g)。比较不同类型分组患者131I治疗效果。结果132例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88.6%(117/132),总治愈率为78.0%(103/132),未愈率为22.0%(29/132)。三组不同24 h摄碘率患者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甲状腺24 h摄碘率越低,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越显著,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越明显,治疗效果越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峰前移组治愈率(13/29,44.8%)明显低于无高峰前移组(90/103,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1)。三组不同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2,P<0.001)。结论随着甲状腺的质量增大,平均24 h摄碘率越高,高峰前移越明显,其治愈率逐渐减低,未愈率增高,甲减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摄碘率 99Tcm显像 131I治疗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4例通过VA-ECMO脱机试验并撤机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撤机后30 d内生存结果分为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上机后第一日与撤机后当日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率(Δ%),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出影响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超声变化率指标。结果①存活组较死亡组具有更高的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率(ΔLVEF%)、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变化率(ΔLVOT-VTI%)、二尖瓣瓣环侧壁位点收缩期运动速度变化率(ΔSa%)及右室面积变化分数变化率(ΔRVFAC%)(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使用、ΔLVEF%≥23.6%和ΔRVFAC%≥23.2%与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亡密切相关(均P<0.05)。②存活组中,ΔLVEF%与ΔLVOT-VTI%、ΔSa%、ΔRVFAC%呈正相关(r=0.885、0.861、0.675,均P<0.001);ΔLVOT-VTI%与ΔSa%呈正相关(r=0.918,P<0.001)。③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ΔLVEF%截断值为23.6%[敏感性89.5%,特异性66.7%,曲线下面积(AUC)0.841,95%CI=0.717~0.966,P=0.002],ΔLVOT-VTI%截断值为20.1%(敏感性93.0%,特异性66.7%,AUC 0.867,95%CI=0.738~0.997,P=0.000 2),ΔSa%截断值为22.8%(敏感性89.5%,特异性66.8%,AUC 0.841,95%CI=0.717~0.966,P=0.000 6),ΔRVFAC%截断值为23.2%(敏感性74.6%,特异性75%,AUC 0.768,95%CI=0.618~0.919,P<0.001)。④符合2个及以上指标与符合1个及以下指标导致的VA-ECMO脱机后30 d内存活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后的α=0.05/10,P<0.005)。结论ΔLVEF%>23.6%、ΔLVOT-VTI%>20.1%、ΔSa%>22.8%或ΔRVFAC%>23.2%对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活具有预测价值,当同时满足上述2个及以上变化率指标时,对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预测价值较高。VA-ECMO撤机时右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是VA-ECMO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前提条件,而左室功能的恢复是撤机后30 d内存活的重要判断标准。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开术 缝线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腔声学造影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69例STEMI患者并采集非造影及造影模式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连续动态图像。按非造影模式心内膜显示情况将患者分为图像质量佳组(23例)及图像质量不佳组(46例)。比较两组间非造影及造影模式心内膜节段显示率、附壁血栓诊断率,并评价图像质量不佳组造影模式左室整体图像质量及左室心尖部显示的改善情况。测量非造影及造影模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并比较两组间不同模式测量参数的差异及可重复性,评估造影模式测量GLS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①不论非造影模式图像质量如何,造影模式心内膜节段显示率高于非造影模式(均P<0.05)。②对于图像质量不佳组,造影模式左室整体图像质量及左室心尖部显示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③对于图像质量不佳组,造影模式LVESV测值高于非造影模式,LVEF及GLS低于非造影模式(均P<0.05)。④图像质量佳组造影及非造影模式测量GLS的相关性为0.912,两种模式测值大部分均在一致性界值内;对于图像质量不佳组,与非造影模式相比,造影模式GLS与LVEF的相关性更高(0.731对0.709)。⑤对于图像质量佳者,造影模式大部分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稍增加,尤其对于观察者间;对于图像质量不佳者,造影模式测量左室重构参数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均较非造影模式显著增加。结论心腔声学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STEMI患者左室细微解剖结构并获取重复性更好的左室重构参数如LVEDV、LVESV、LVEF、GLS,尤其对于图像质量不佳者。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左 超声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肿瘤患者9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将其分为VTE组(13例)和NVTE组(84例)。统计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间,共13例确诊为VTE。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VTE史(4例vs.7例)、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vs.26例)、术中抗凝措施(2例vs.4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9例vs.13例)及术后卧床时间(>3 d:9例vs.15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抗凝措施是围手术期发生VTE的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较高,尽量避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基础上缩小手术范围,并在术中合理应用抗凝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围手术期VTE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浸润性膀胱癌(IBC)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及对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3例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切除的IB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于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B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基因相的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IBC患者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复发情况IBC患者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CL-2对IBC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IBC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的IBC患者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级的IBC患者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IBC患者癌组织中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复发IBC患者(P<0.05);BCL-2预测IBC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0.887~0.99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6.5 %,准确度为89.9%。结论IBC组织中BCL-2呈高表达状态,BCL-2表达与IBC患者肿瘤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级及预后相关,BCL-2对IBC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参数早期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NAC后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和第2个周期NAC后行多模态超声检查,测量的超声定量参数包括病灶最大径(diameter,D)、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E)、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TTP)、剪切波速度最大值(maximum shear wave velocity,Vmax)和剪切波速度平均值(mean shear wave velocity,Vmean),计算相应参数的变化率(ΔD、ΔPE、ΔTTP、ΔVmax、ΔVmean)。根据Miller & Payne (MP)病理反应分级,将93例患者分为有效组(37例)和无效组(56例),比较两组间上述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NAC反应有效的定量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93例患者化疗前,除年龄外,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周期NAC后,两组间ΔPE和Δ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P=0.001; Z=-5.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ΔPE和ΔVmax是评估NAC有效的预测因子(OR=1.105,95%CI=1.032~1.184,P=0.004;OR=1.232,95%CI=1.125~1.349,P<0.001)。ΔPE和ΔVmax预测NAC疗效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37%和28.52%,ΔPE>16.37%、ΔVmax>28.52%提示NAC病理反应有效,ΔPE、ΔVmax和ΔPE+ΔVmax预测NAC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8%、57.14%,78.38%、85.71%,75.68%、91.07%。结论超声定量参数可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疾病相关知识问卷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旨在探寻一种使2型糖尿病快速恢复的护理模式,通过该护理模式预防该类患者并发症及一定程度地去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患者遵医行为、相关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得分、血糖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的每一项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调查问卷所得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总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糖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下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治疗过后预后更好且在自身生活行为和饮食方式方面能更自我管理得更好,对自身病情恢复效果。

  • 标签: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检测基因变异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本文回顾和概述了美国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导和规范NGS和NIPS临床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发表和更新过程,这包括提出并更新专家共识性质的政策和立场声明,用于指导NGS技术的应用和变异解析,建立具有循证基础的实践资源以及标准指南来规范诊断和筛查,及时更新相应的文件和标准指南等。ACMG的这些文献对中国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中美在人群致病基因变异频率、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实践方面的差异,直接采用这些文件和标准指南可能不切实际。希望本文有助于基于中国人群体的遗传病数据,结合国内对NGS技术的应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的NGS和NIPS的指导文件和标准指南,为遗传病患者及亲属提供优质、高效而安全的临床服务。

  • 标签: 二代测序 全外显子组测序 无创产前筛查 政策和立场声明 实践资源 技术标准和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收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肠道准备(研究组)、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清洁效果,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呕吐、恶心),术后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总体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术前肠道清洁效果分别为91.67%、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0.224);两组不良反应(腹胀、腹痛、呕吐、恶心)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9.17%、10.42%,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1,P<0.001);两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0.7)h、(5.3±0.5)d与(2.4±0.8)h、(4.5±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7、9.505,P=0.010、<0.001);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9.17%、93.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9,P=0.002)。结论在术前肠道准备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达到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肠道清洁的理想效果,促使手术顺利实施,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排便,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其康复进程,进而赢得患者的配合,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血管介入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对心脏超声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构建超声数据源的仿生3D打印模型,并探讨其在超声教学及模拟演练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员60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超声仿生3D打印心脏模型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教学联合PBL教学法。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4±8.2)分和(74.8±9.4)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1±5.6)分和(71.5±8.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心脏超声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介入心脏病的理解、介入操作技能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反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仿生3D打印联合PBL法有助于加强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提升心脏超声的学习体验、提高介入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员满意度高。

  • 标签: 3D打印 超声 心血管介入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左室功能参数结合临床相关指标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使用VA-ECMO辅助支持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ECMO支持1 d和脱机前1 d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同时获取脱机前相关临床指标。观察是否脱机成功两组临床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脱机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是否脱机成功两组患者左室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16例患者脱机成功,8例患者脱机失败。与脱机失败组比较,脱机成功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数明显减少(例:4比6,P<0.05),脱机前平均动脉压(MAP)更高〔mmHg(1 mmHg=0.133 kPa):84.64±9.55比62.30±8.79,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也更高(0.966±0.670比0.866±0.061,P<0.05),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VIS)、血肌酐(SCr)及血乳酸(Lac)水平更低〔VIS(分):7.27±1.42比16.93±8.52,SCr(μmol/L):123.60±83.64比213.10±117.39,Lac(mmol/L):1.94±0.91比5.62±5.48,均P<0.05〕。单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脱机前MAP、VIS、SCr、Lac、SpO2是影响脱机的相关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306、-0.740、-0.011、-0.632、-4.069,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5~1.732、0.235~0.899、0.979~0.999、0.285~0.992、0.001~0.208,P值分别为0.014、0.022、0.038、0.047、0.002〕。脱机成功组脱机前1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期二尖瓣环侧壁位点运动速度(LatSa)、主动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AV-Vmax)、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率(LVGLSr)均较ECMO 1 d明显增加〔LVEF:0.40±0.05比0.28±0.07,LatSa(cm/s):6.81±0.91比4.62±1.02,AV-Vmax(cm/s):104.81±33.98比64.44±16.85,VTI(cm):14.56±3.11比7.96±1.98,LVGLS:(-8.95±2.59)%比(-5.26±1.28)%,LVGLSr(1/s):-0.48±0.11比-0.29±0.09〕,而ECMO流量显著降低(L/min:1.46±0.47比2.64±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脱机失败组ECMO 1 d与脱机前1 d左室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脱机失败组比较,ECMO脱机前1 d,脱机成功组有更高的LVEF、LatSa、AV-Vmax、VTI、LVGLS、LVGLSr 〔LVEF:0.40±0.05比0.26±0.07,LatSa(cm/s):6.81±0.91比4.31±1.03,AV-Vmax(cm/s):104.81±33.98比67.67±18.46,VTI(cm):14.56±3.11比7.75±2.77,LVGLS:(-8.95±2.59)%比(-4.84±1.81)%,LVGLSr(1/s):-0.48±0.11比-0.30±0.10,均P<0.05〕,更低的ECMO流量(L/min:1.46±0.47比2.20±0.62,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参数(LVEF、LatSa、AV-Vmax、VTI、LVGLS、LVGLSr)结合临床指标(MAP、VIS、SCr、Lac、SpO2)有助于评价接受VA-ECMO支持患者的疗效,并能为VA-ECMO患者脱机时机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脱机 超声心动图 左室功能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胎儿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模型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胎儿11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图像。采用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大血管及其分支的三维重建图像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大血管及其分支3D模型。与常规超声对照研究,分析各型胎儿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3D打印模型的特征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建模并打印出大血管及其分支模型。3D打印模型在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提供高质量成像的解剖学细节,直观显示大血管位置、分支起源及走行,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环的空间关系。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胎儿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模型切实可行,3D打印模型能直观展示其特征性改变,可为产前阶段准确判断血管环类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3D打印 胎儿 主动脉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