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能在NMOSD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NMOSDs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目与正常健康人存在差异,发生改变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诱导T细胞分化以及影响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分泌途径触发NMOSDs发生。总结分析NMOSDs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有助于为将来防治NMOSDs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肠杆菌科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是基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通过扫描血管内运动的红细胞对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进行三维成像。由于血视网膜屏障与血脑屏障存在着相似的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TA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偏头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多种中枢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病程监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讨论。本文就OCT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视网膜血管 血液循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诊断技术,眼科
  • 作者: 张婧 姜利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北京1000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盘旁高反射卵圆样团块状结构(PHOM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视盘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征象,可见于多种视神经疾病。目前,对于PHOMS的OCT结构特点、病理表现已有初步认识,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关注PHOMS与各种视神经病变的关系及最新进展,期望加深认识,有助于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视盘 视盘小疣 视神经疾病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组罕见的自身免疫相关的视网膜变性疾病,考虑与血清自身抗体和视网膜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有关,主要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非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等。该类疾病以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网膜电图检查明显异常以及血清抗视网膜抗体检测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AIR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加大了疾病诊断的难度,但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对避免形成不可逆性视网膜免疫损伤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真菌性蝶窦炎所致视觉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分析其与视力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的真菌性蝶窦炎致视觉功能损伤患者44例5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因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双眼复视、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首诊于眼科。患者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同时行鼻窦或眼眶CT检查37例,副鼻窦、颅脑或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4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窦内病灶清除手术;手术后行抗真菌药物治疗14例。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9.61±37.70)个月。侵袭性、非侵袭性真菌性蝶窦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男女性别比为1∶1.3;出现视觉症状时平均年龄(61.48±12.17)岁。患有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23例(52.3%,23/44),其中糖尿病21例。主述视力下降33例44只眼(75.0%,33/44);双眼复视伴眼球运动障碍15例(34.0%,15/44),其中同时伴视力下降6例。就诊时患眼视力无光感~0.8。伴头痛35例(79.5%,35/44),伴鼻部症状14例(31.8%,14/44 )。蝶窦曲霉菌、毛霉菌感染分别为40、4例。行鼻窦或眼眶CT检查的37例患者,均可见窦腔内软组织填充;其中窦腔内高密度钙化影19例(51.4%,19/37 ),窦壁骨质缺损24例(64.9%,24/37 ),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6例(70.3%,26/37 )。行副鼻窦、颅脑或眼眶MRI检查的34例患者中,蝶窦内病变T1WI呈弱信号、强信号、等信号分别为14、10、9例;T2WI呈强信号、弱信号、等信号分别为13、16、2例;增强后病变强化11例,无明显强化23例,病变周围黏膜增厚强化。病变累及眶尖、海绵窦分别为18、16例;同时累及眶尖及海绵窦12例。手术后6个月,视力显著提高27只眼(65.9%,27/41),视力无改善14只眼(34.1%,14/41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窦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与较高视力改善率相关(比值比=0.089,95%可信区间0.015~ 0.529,P=0.008 )。结论真菌性蝶窦炎相关视觉功能损伤相对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女性患者;单眼视力下降伴持续头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蝶窦内病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蝶窦开放联合窦内病灶清除是其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后多数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蝶窦壁骨质有增生硬化改变者,视力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蝶窦炎 眼感染,真菌性 视觉障碍
  • 简介:摘要视神经鞘脑膜瘤(ONSM)约占所有脑膜瘤的1%~2%,多为良性,疾病进展缓慢。ONSM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与视神经关系密切,其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其诊疗中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和误区。由于ONSM某些临床特征与其他性质视神经疾病如视神经炎相类似,常被误诊为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盘血管炎或视疲劳等。其治疗方式包括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了解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治中存在的争议和误区,对于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视神经肿瘤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疾病,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相对清楚。随着艾地苯醌等新型药物的产生以及基因治疗LHON的可能性,为患者复明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国内尚未普遍开展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将LHON误诊为视神经炎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如何对LHON进行及时的鉴别和正确的诊断,对于我国眼科医生来说,尚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外,在治疗方面,LHON发病前期(基因突变携带者)和发病后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费用,对于患者和其家庭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 述评
  • 简介:摘要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MON)是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视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MON的病因可为遗传性,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显性视神经萎缩;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如药物中毒,或者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共同作用所致。这些不同病因的MON可表现出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双眼一致性和对称性发病,中心视力下降,瞳孔对光反射可相对保留等。多种新兴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正在被广泛研究,以期限制或逆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本文回顾了MO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86-390)

  • 标签: 视神经疾病 线粒体疾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觉障碍 反射,瞳孔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突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常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测方法包括闪光ERG、图形ERG、VEP和多焦ERG等,这些检查方法对疾病鉴别、视功能判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很多临床医生在检查方法选择上或检查结果的解读方面出现了较多的误区。深入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从而为正确地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视网膜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视觉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IVMP)治疗对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确诊为复发性NMO-ON的35例(48只眼)发病患者。所有患者AQP4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具有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既往有视神经炎发病史且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均给予500 mg/d或1 000 mg/d,共3~5 d的IVMP治疗,糖皮质激素序贯减量。治疗后1~2周视力较治疗前提高4行及以上为显效;提高2~3行为有效;变化在1行内或无变化或下降为无效。分析复发次数、治疗前视力、年龄以及糖皮质激素冲击剂量对复发性NMO-ON疗效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 U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15~73岁,中位数36岁。在复发的48只眼中,治疗显效41.7%(20/48),有效20.8%(10/48),无效37.5%(18/48)。复发1次的患眼IVMP治疗总有效率为73.5%(25/34),与复发≥2次的患眼IVMP治疗总有效率(5/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5,P=0.021)。治疗前视力<0.05与≥0.05的患眼IVMP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20/35)、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4,P=0.046)。不同年龄段间及IVMP剂量500 mg/d与1 000 mg/d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3,P=0.105)。结论IVMP治疗对复发性AQP4抗体阳性NMO-ON患者的视力恢复有效,采用剂量为500 mg/d与1 000 mg/d的IVMP治疗效果相近,IVMP治疗对视力<0.05及复发次数多的患者效果更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09-513)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炎 甲泼尼龙 复发 水通道蛋白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