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DNTP)和长轴平面内(LAX-IP)技术用于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20~28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9):DNTP组和LAX-IP组。2组分别采用DNTP和LAX-IP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置管总体成功情况、针尖重定向例数,腋静脉穿刺时间和置管时间。记录腋动脉穿刺、腋静脉穿透后壁、血肿形成、气胸、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与LAX-IP组比较,DNTP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升高,穿刺针重定向例数减少,穿刺时间缩短(P<0.05)。2组患者腋静脉穿透后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穿刺、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LAX-IP技术比较,超声引导DNTP技术用于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动态观察针尖位置,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腋静脉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常规流程和严格流程进行分组,2015年至2017年期间患者为常规流程组(C组);2018年至2019年期间患者为严格流程组(E组)。记录置管术后6 d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局部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E组中心静脉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降低[1.79% vs. 0.48%,P<0.001;其相对危险度为0.27(在0.10~0.30范围内)],而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 vs. 0.19%,P>0.05)。E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累积发生率为0.67%(<1.00%)。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可进一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无菌术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连续电流电刺激30 min。刺激开始前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0、12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浆中TNF-α,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计算氧合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时除SHAM组外其余4组犬MAP[(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 mmHg]、CO[(1.10±0.20)、(1.10±0.14)、(1.10±0.33)、(1.00±0.28) L/min]和CI[(2.00±0.46)、(2.00±0.27)、(2.00±0.70)、(1.80±0.45) L/min·m2]处于低水平。HEM组在制模成功90 min时MAP(54.00±5.66)低于STM组和THA组[(65.30±10.63)、(59.30±5.85),F=120.401,P<0.01];CO在120 min时STM组(1.60±0.34)高于HEM组(1.00±0.24,F=87.409,P<0.05),180 min时THA组(1.60±0.13)高于HEM组(0.90±0.21,F=65.491,P<0.05);CI在150 min时HEM组(1.80±0.43)低于STM组(2.93±0.58,F=95.519,P<0.01);180 min时SHAM组、STM组和THA组犬血浆中TNF-α含量显著低于HEM组[(0.25±0.10)、(0.42±0.19)、(0.50±0.11)、(1.08±0.37) pg/ml,F=17.244,P<0.01];氧合指数0 min时SHAM组[(580.0±11.2) mmHg]高于HEM组[(453.0±23.3) mmHg,F=77.931,P<0.01],180 min时STM组[(523.0±18.7) mmHg]及THA组[(505.0±24.7) mmHg]显著高于HEM组[(400.0±12.7) mmHg,F=156.538,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腰方肌阻滞(QLB)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0~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18~30 kg/m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Q组,每组30例。术前30 min,E组和Q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ESPB和QLB,均以0.33%的罗哌卡因25 ml行神经阻滞。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统计分析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和术后2、4、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泵的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下血肿、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Q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短[(6.5±1.5)min比(8.2±2.4)min](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少[(1.0±0.1)mg比(1.2±0.2)mg](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下血肿、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超声引导下QLB较ESPB的术中镇痛效果更佳,有明显的阿片类药物节俭作用。

  • 标签: 超声 神经阻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桡动脉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无法实施椎管内麻醉需行全身麻醉剖宫产孕妇60例,术前无早产及胎儿窘迫症状,且均为初次行剖宫产手术者。60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孕38~41周)妊娠,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切皮即刻及胎儿剖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胎儿剖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切皮即刻、胎儿剖出时G组产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 N组需追加瑞芬太尼次数少于G组(P<0.05)。胎儿剖出后1 min,N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3±0.68)分,高于G组新生儿的(7.83±0.59)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减少胎儿娩出前阿片类药物及吸入麻醉药物的用量,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 标签: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将体外培养A549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25、50、100 mg/L,罗哌卡因组(Rop组)]、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组(si-NC组)、si-circ_0044516组、Rop+pcDNA组和Rop+pcDNA-circ_0044516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circ_0044516和微小RNA(miRNA,miR)-198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44516和miR-198调控关系。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不同剂量Rop组A549细胞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22.54±2.11)%、(47.01±4.28)%、(65.84±4.63)%比(0.00±0.00)%,F=670.553,P<0.05],细胞迁移数[(82.08±4.60)、(63.02±4.34)、(47.94±3.85)个比(105.64±11.21)个,F=123.952,P<0.05]、侵袭数[(70.94±5.08)、(53.63±4.11)、(31.01±3.34)个比(93.00±6.25)个,F=267.501,P<0.05]及Ki-67(0.62±0.05、0.46±0.04、0.32±0.03比0.75±0.04,F=191.409,P<0.05)、MMP-2(0.41±0.03、0.28±0.03、0.13±0.02比0.59±0.04,F=361.500,P<0.05)和MMP-9(0.67±0.05、0.52±0.03、0.36±0.03比0.82±0.06,F=177.835,P<0.05)的蛋白表达、circ_0044516表达均低于对照组(0.81±0.06、0.61±0.05、0.45±0.04比1.00±0.06,F=182.097,P<0.05),miR-198表达高于对照组(1.64±0.12、2.16±0.20、2.77±0.23比1.00±0.05,F=185.99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circ_0044516组细胞抑制率高于si-NC组[(51.27±4.11)%比(5.69±0.46)%,t=33.064,P<0.05],迁移数[(55.57±4.04)个比(107.65±10.84)个,t=13.506,P<0.05]、侵袭数[(43.02±4.08)个比(92.42±7.84)个,t=16.768,P<0.05)及Ki-67(0.40±0.03比0.78±0.05,t=19.551,P<0.05]、MMP-2(0.21±0.03比0.58±0.04,t=22.200,P<0.05)和MMP-9(0.42±0.04比0.86±0.06,t=18.305,P<0.05)的蛋白表达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rc_0044516靶向负调控miR-198。Rop+pcDNA-circ_0044516组细胞抑制率低于Rop+pcDNA组[(28.57±2.49)%比(67.48±4.78)%,t=21.658,P<0.05],迁移数[(88.57±5.31)个比(46.35±4.33)个,t=18.486,P<0.05]、侵袭数[(74.57±5.97)个比(28.26±2.19)个,t=21.848,P<0.05]及Ki-67(0.64±0.04比0.31±0.03,t=19.800,P<0.05)、MMP-2(0.46±0.04比0.12±0.02,t=22.808,P<0.05)和MMP-9(0.73±0.06比0.33±0.03,t=17.889,P<0.05)的蛋白表达均高于Rop+pcD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op可能通过调控circ_0044516/miR-198轴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观察组采取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插管情况、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双腔气管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即刻(T2)、插管后(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36.65±13.17) s]、气管插管时间[(130.55±27.69) s]短于对照组[(74.82±14.25)、(187.62±29.15) s,t=10.774、7.775,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甲状软骨按压率(3.33%)、术中气管导管异位重新定位率(0)、因重新定位气管插管导致低氧血症率(0)低于对照组(30.00%、23.33%、20.00%,χ2=7.680、7.680、5.822、4.630,P<0.05);观察组T1、T2、T3时刻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t=0.013、3.143、3.093、2.822、2.669、2.085,P<0.05);插管后即时观察组PaCO2(33.79±2.4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36.18±2.37) mmHg,PaO2(85.76±7.39) mmHg、SaO2(98.47±0.54)%]高于对照组[(80.34±6.80) mmHg、(97.06±0.42)%,t=3.832、2.956、11.289,P<0.05];观察组T2、T3时刻rSO2分别为(66.16±5.04)%、(64.33±6.19)%,高于对照组[(63.59±4.61)%、(60.18±5.92)%,t=2.061、2.654,P<0.05]。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低氧血症率,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局部脑氧饱和度。

  • 标签: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声门显露程度 血流动力学 局部脑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NGB)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住院期间早期镇痛效果,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PNGB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阻滞前(T0)的静息VAS评分,神经阻滞后10 min (T1)、神经阻滞后20 min (T2)、神经阻滞后30 min (T3)和神经阻滞后24 h (T4)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T1~T4时被动屈髋角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4时静息VAS评分低于T0 (P<0.05);与FICB组比较,PNGB组在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1~T3时被动屈髋角度增加(P<0.05)。结论PNGB可以快速减轻髋关节骨折患者早期动态疼痛,优化镇痛模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20~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组(PENG组)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组(FICB组),每组25例。PENG组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旁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FICB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周围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30 ml。2组均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于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20、30 min(T1-3)和摆放腰麻体位(T4)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6、12、24和48 h(T5-8)时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ICB组比较,PENG组T1-4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动态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2组术后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CB组有1例发生术后谵妄,2组均未见术后穿刺部位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筋膜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镇痛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和良好的质量保障能力是行业现代化的标志,不但关系到食品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也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乃至对社会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食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但由于食品企业规模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保证食品产业的顺利发展,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基本的食品安全生产可追溯体系,有效保证了食品的安全生产。

  • 标签: 食品加工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食品安全行为。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保证食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 标签: 企业食品安全 风险 完善措施
  • 简介:摘要各行各业中安全永远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安全是其它一切有序进行的保障。对社会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为了将安全意识具体详细地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

  • 标签: 企业 安全标准化 创建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