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病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在放射影像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以放射影像学专业2019/2020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48人,分为2020级观察组(n=24)和2019级对照组(n=24)。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学生采用基于病例的PBL教学。分析两组学生在影像诊断水平、结构化考核成绩两方面的差异及两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运用SPSS 20.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影像诊断能力考核成绩(84.98±7.51)分高于对照组(78.21±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结构化考核中,影像诊断技能及病例分析诊断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总体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病例的PBL教学对提高放射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思维和影像诊断能力有重要帮助,在应用中还需根据教学评价和反馈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放射影像学 结构化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苯酚烧伤后大鼠体内的毒物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于2019年2月,将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按6 mg/kg苯酚经皮染毒制作大鼠5%体表面积烧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0.25、0.75、2、4、8、16和32 h后大鼠血浆和肾脏组织内苯酚含量。通过DAS 2.0软件计算苯酚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肾脏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苯酚烧伤后0-8 h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为(28.741±6.485) μg/ml·h,0至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30.354±6.424) μg/ml·h,半衰期(t1/2)为(2.111±0.632) h,峰浓度(Cmax)为(16.287±4.870) 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854±0.148) h;大鼠肾脏的靶向效率(DTE)为2.91。结论苯酚烧伤大鼠苯酚经皮肤吸收快,消除快,并且清除率高、MRT短、物质蓄积性弱,苯酚对肾脏具有相对明显的选择性。

  • 标签: 苯酚 烧伤 大鼠 色谱法,高效液相 毒动学,毒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在诱导HeLa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La肿瘤细胞根据超声干预强度分为阴性对照组(切断电源后给予假的超声干预)和0.5、1.3、2.0 W/cm2超声干预组,分别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存活率,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测定ROS含量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aspase-12、survivin和内参蛋白β-actin的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5、1.3、2.0 W/ cm2超声干预组的HeLa肿瘤细胞活力[(99.23±1.56)﹪比(80.52±1.72)﹪、(54.31±1.69)﹪(27.75±1.26)﹪]、细胞存活率[(99.91±1.51)﹪比(76.69±1.92)﹪、(52.57±1.63)﹪、(29.81±1.22)﹪]、survivin蛋白表达(51.19±0.21比43.46±0.34、25.28±0.29、18.32±0.3)均降低,ROS含量(11.21±0.45比24.34±1.23、38.26±2.47、52.18±1.56),细胞凋亡率[(4.23±1.21)﹪比(24.16±1.91)﹪、(48.34±1.66)﹪、(70.27±0.98)﹪]、caspase-12蛋白表达(13.05±0.21比20.23±0.19、33.17±0.32、41.52±0.21)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低强度超声可能通过诱导HeLa肿瘤细胞中caspase-12蛋白表达增加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减少而使HeLa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Caspase-12 Survivin 低强度超声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子宫颈癌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6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患病情况。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分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8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年龄(41.69±18.6)岁(3个月至85岁)。所有患者经眼科会诊筛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筛查方法为先通过眼部症状问诊和结膜炎体征检查确定是否有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对有结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行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3例患者(3.70%)有眼部不适主诉,在确诊COVID-19之后第(16.67±9.29)d出现。3例患者的眼部体征均不符合病毒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双眼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无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诊断。其余78例患者无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OVID-19患者中未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其患病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3-437)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结膜炎 核酸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患儿的临床、影像、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1的7例患儿(男4例、女3例)病例资料,分子生物遗传学检测方法采用对先证者进行肾小管疾病相关靶向基因外显子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进行验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钙质沉着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来自6个家庭的7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5月龄,确诊中位年龄8月龄,5例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例为慢性肾脏病2期、1例为慢性肾脏病1期。死亡4例、维持性透析1例、非透析随访患儿2例。婴儿型PH1患儿4例,儿童及青少年型1例,家族型1例,分类不明1例。2例为胞生姐弟,其中弟弟为先证者,因尿毒症而被确诊,姐姐继而因家系验证被确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两人均有延迟诊断,弟弟延迟5年、姐姐延迟3年。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平均值为1.1)及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3例患儿出现高钙尿症。综合CT、磁共振成像、X线片及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单纯肾钙质沉着症、1例肾钙质沉着症伴肾石症、1例单纯多发肾结石及1例肾髓质小结晶,但其中超声检查能明确肾钙质沉着症的只有1例,其余4例由CT等放射性影像检查确诊,而且肾钙质沉着是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95%CI 0.7~1.2,P<0.05)。基因检测7例均为AGXT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4例、复合杂合变异3例。共发现9个变异基因型,有4个基因型出现在6号外显子变异,其中c.679_680del缺失变异3例(2例为胞生姐弟),c.679_680+2del缺失1例。结论PH1患儿以婴儿型为多见,病情进展迅速甚至以肾功能不全起病预后极差,是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高度异质性疾病;肾钙质沉着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放射性影像检查对于肾钙质沉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国内儿科领域PH1的漏诊及延迟诊断仍较突出,普遍开展尿草酸定量测定对降低漏诊率及追踪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高草酸尿症,原发性 基因,AG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