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应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缓解职业紧张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于2017年2~ 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25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孤残儿童护理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tor, OSI)调查职业应激反应及职业应激因素,共发放问卷257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1.83%。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应激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为(43.99±6.8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36.09±4.59)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7.31±2.44)分;在工作满意感方面,工作单调性、逻辑性与负荷变化为贡献因素(P<0.05),任务策略、任务控制为负面因素(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提升机会、参与决策、自尊感、技术利用度、环境控制、时间管理、任务策略与同事支持为正相关(P<0.05),抱负与角色冲突为负相关(P<0.05);在抑郁方面,工作投入、参与决策、提升机会与行为特征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职业应激状况不容忽视,职业应激反应较严重,应针对性减少职业应激因素,增强个体紧张应对能力。

  • 标签: 职业应激 影响因素 孤残儿童护理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孤残儿童护理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2至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抽样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职孤残儿童护理23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职业应激指数量表》(OSI量表)和《职业枯竭问卷》(MBI)调查孤残儿童护理的职业应激和职业枯竭状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对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发生率为67.37%(159/236);职业枯竭发生率与行为特征、家庭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在职业枯竭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发生率与任务控制、工作单调性呈正向关联(P<0.05),与角色模糊和工作满意感呈负向关联(P<0.05);人格解体发生率与工作单调性、同事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较为严重,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对职业枯竭的发生有影响。

  • 标签: 护理 孤残儿童 职业应激 枯竭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对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 2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 +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护理质量的达标情况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的掌握、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有差异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医院的管理角度出发,对于医院的护理管理选择采用中医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方法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发挥出中医特色,更好地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能 更好地掌握护理方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 中医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每组均为 4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无缝隙护理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抽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6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时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有 33 例患者。对组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措施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人性化护理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11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比 2组护理问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手术室行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该模式应在手术室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全程 无缝隙 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其护理应用于阑尾切除 术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阑尾 切除 术患者共100例 ,将其随机分组,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适当护理干预的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的设定为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结果:根据最终实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例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观察组且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阑尾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相应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减短住院时间,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研究其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3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有 160名产妇。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和产妇掌握知识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知识掌握率为 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 72.5%;观察组产妇护理差错发生率为 5.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 17.5%;观察组病历书写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 P< 0.05。结论采用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提高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风险管理 妇产科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108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血糖管控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 糖尿病 血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 2019.01~ 2019.12本院接收的 11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分段法进行分组: 2019.01~ 2019.06接收的 5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归为对照组; 2019.07~ 2019.12接收的 5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归为研究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造口术治疗知识、对造口术态度、对造口术后恢复信心三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71%,低于对照组 26.79%,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造口术的认知能力,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造口护理,进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口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科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19.1月 ~202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共计 84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毒隔离、常规护理、诊疗护理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之间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 4.7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1.42%,数据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口腔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口腔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ICU病房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接收的患者中选择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常规ICU护理,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增加血糖控制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治疗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ICU护理内容中增加血糖控制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促进康复,缩短重症监护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控制 ICU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中采取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方法:选择我院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患者( n=100),结合救治期间护理工作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比较 2组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留观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组间留观时间以及管道脱落、药物外渗、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中采取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安全性,助于患者康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8例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29例,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以及助产士护理方式,护理指导之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 分析和对比两组两组案例的负面情绪评分可知,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实施助产士护理方式,效果明显,可缓解产妇的疼痛现象,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助产士护理 产妇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产妇 13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还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护理人员,最早起源于一词“南丁格尔”,这一词语的意思为“救死扶伤”,南丁格尔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术后护理,因此,日常人们都以“妙手仁心”与“白衣天使”比喻医生与护士这一职业,以此凸显出这一职业的高尚的思想道德精神以及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就以“仁”为其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现代护理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源自于孔孟的儒家文化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 标签: 中医 医药 护理 中医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对压疮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2-10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压疮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5.62±2.14)分、(27.88±1.9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44±3.01)分、(37.60±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18.42,均P<0.0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8.21,P<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其依从性,进而降低压疮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神经内科 预防 满意度 护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 ICU重症护理中应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我院 ICU在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120例 ICU重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 ICU重症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血糖控制,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ICU治疗时间( 6.74±0.56) d、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6.74±0.56)分、感染发生率( 1.67%)均低于对照组( 9.34±0.62) d、( 8.91±0.71)分、( 13.33%),而 APACHE评分( 17.64±1.13)分高于对照组( 12.31±1.06)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其实施血糖控制,既可以改善 ICU重症患者的各项指标,而且还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 标签: 血糖控制 ICU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