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也就是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92%,86%,P小于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差异没统计学的意义(15%,12%,P大于0.05)。结论在临床的治疗效果上,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是相差不多的,它们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都比较低,但若在经济费用方面考虑,则更多时候选择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

  • 标签: 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儿童血尿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因药物造成患儿血尿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均可发生药物性血尿。结论临床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原则,加强科普宣教。

  • 标签: 药物性血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150的孕龄在两个月之内的正常妇女,给予米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怀孕。结果使用药物进行流产其失败率主要与孕龄、孕产次有关,随着孕龄及孕产次的增加,药物流产的次数增加;同时药物流产的失败率与分娩方式有关,具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其药物流产的失败率高于自然分娩者。结论孕妇药物流产是否成功与孕龄、孕产次及分娩方式有关,临床医生应该对孕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 标签: 药物流产 孕龄 孕产次 分娩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疗法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某 院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收治的 104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52例 )和实验组 (52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艾灸疗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两组别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艾灸疗法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康复,具有借鉴与采纳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足 艾灸疗法 护理干预
  • 简介:21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阶段,从1950年到1980年,全球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加了50%以上,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再增加一半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老龄化阶段。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43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占人口总数的11.2%。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老年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老年人 药用制剂 联合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于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单一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术后2h、术后3~12h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13~24h阴道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联合宫腔填塞纱条在产后出血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可快速止血,更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腔填塞纱条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于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单一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术后2h、术后3~12h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13~24h阴道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联合宫腔填塞纱条在产后出血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可快速止血,更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腔填塞纱条 产后出血
  • 简介: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FLASH课程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用"学生主导课堂"和"案例教学法"优化教学手段,期末考试改为提交知识点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动画作品优化考核手段,进行FLASH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独立学院 FLASH课程 学生主导课堂 案例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中心2023年1月-2024年1月治疗的106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3)及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Kupperman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23%)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χ =6.014,P=0.014)。治疗前,两组Kupperman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t=0.827,P=0.410);经过治疗,研究组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257,P<0.001)。

  • 标签: 坤泰胶囊 戊酸雌二醇 地屈孕酮 更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肝硬化患者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丙转氨酶指标、Child-Pugh评分及病毒载量变化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转率,并且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核苷类药物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 简介:摘要: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存在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和药动学特点,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对于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生素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模式应用在老年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的急救质量效果。方法:文章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创伤性患者纳为研究范例,利用不同病案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各时间节点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肝素时间(D-H)、就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D-DAPT)、门-球时间(D-to-B)、症状发作-院门时间(SO-Door)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胸痛中心模式 老年急性非创伤性 急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总缓解率为34.04%(16/47),高于对照组的21.28%(10/47);观察组疾病总控制率为78.72%(37/47),高于对照组的63.83%(30/47),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胸苷激酶-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治疗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使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升,且患者能较好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生存时间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56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周皮损各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EGF与PCNA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检验VEGF及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LA-PDT治疗前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71.43%(40/56)、73.21%(41/56),治疗后分别为44.64%(25/56)、41.07%(23/46)。治疗前后VEGF和PCNA的表达率(χ2值分别为8.25、11.81,均P < 0.05)及表达强度(H值分别为11.29、12.22,均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组织VEGF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02、0.273,均P < 0.05)。结论ALA-PDT治疗后尖锐湿疣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氨基酮戊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及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LSM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脂肪肝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49/51)比82.4%(42/51)](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HbA1c、HOMA-IR、ALT、AST、GGT、LS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1 ± 1.0)mmol/L比(7.9 ± 0.9)mmol/L、(7.5 ± 0.7)%比(7.9 ± 1.0)%、3.2 ± 0.2比4.7 ± 0.3、(56.7 ± 10.4)U/L比(62.8 ± 8.2)U/L、(73.2 ± 6.8)U/L比(81.1 ± 6.7)U/L、(56.4 ± 10.2)U/L比(62.3 ± 8.1)U/L、(10.5 ± 3.3)kPa比(13.4 ± 1.6)kPa](P<0.05),HOMA-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5 ± 8.3比41.2 ± 7.1)(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能提高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程度,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利格列汀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及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LSM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脂肪肝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49/51)比82.4%(42/51)](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HbA1c、HOMA-IR、ALT、AST、GGT、LS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1 ± 1.0)mmol/L比(7.9 ± 0.9)mmol/L、(7.5 ± 0.7)%比(7.9 ± 1.0)%、3.2 ± 0.2比4.7 ± 0.3、(56.7 ± 10.4)U/L比(62.8 ± 8.2)U/L、(73.2 ± 6.8)U/L比(81.1 ± 6.7)U/L、(56.4 ± 10.2)U/L比(62.3 ± 8.1)U/L、(10.5 ± 3.3)kPa比(13.4 ± 1.6)kPa](P<0.05),HOMA-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5 ± 8.3比41.2 ± 7.1)(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能提高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程度,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利格列汀 胰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