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用于心脏术后压力损伤(PI)ICU期间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5日-2023年8月13日间院内收入的100例心脏术后PI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50例在ICU入住期间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在ICU入住期间实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轻心脏术后患者的PI严重度,提升ICU护理质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心脏术后 压力性损伤 ICU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外伤颅脑损伤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术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将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9 月间在我院进行外伤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 5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为 CT 影像学检查、 MRI 、 DWI 以及 SWI 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各种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在 54 例患者中,共检测出出血灶 128 个,其中 CT 影像检出 69 个,检出率为 53.91% , MRI 检查 T1WI 检出 73 个,检出率为 57.03% , T2WI 检出 80 个,检出率为 64.06%,FLAIR 检出 91 个,检出率为 71.09% , DWI 检出 78 个,检出率为 60.94% , SWI 检出 109 个,检出率为 85.16% ; 12 例分布在颅内双侧额顶叶,占比为 22.22% , 11 例分布在颞枕叶,占比为 20.37% , 21 例分布在基地节区,占比为, 38.89% , 4 例分布在脑干,占比为 7.41% , 6 例分布在小脑,占比为 11.11% 。 结论: 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外伤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出血灶,也能够使医生准确地掌握颅脑出血灶的数量和范围,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治疗,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联合针对护理对压力尿失禁患者疼痛程度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3例压力尿失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以标准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观察组以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均接受针对护理,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1、3个月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生活质量量表(I-QOL)、数字疼痛评分(NRS),术前、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I-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后1个月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QOL评分显著升高,ICI-Q-SF、NR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初始尿意、最大尿道闭合压水平显著升高,平均尿流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两种术式联合针对护理均能够有效改善压力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参数,提高生活质量,但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手术时间相对更短,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带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压力表作为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压力的仪器,在化工、能源、医疗、食品加工、制药生产和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国家强制目录中,已对贸易结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和医疗卫生这4个方面,总共11类压力表的计量检测做出了强制计量检测的规定。压力表的计量检测结果符合标准是压力表参与各生产加工后续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压力表计量检测工作的重视,加深对计量理念的理解,定期按照规定对压力表的外观、内部零件、示值偏差和零位等进行检查,以保证压力表在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浅析压力表的计量检测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压力表 计量检测 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对金属材料韧性断裂的研究一直是断裂力学领域的重点内容,将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运用到压力容器中,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压力容器是否处于安全的状态,从而提升压力容器设备的运行质量。本文通过阐述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研究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希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金属材料 韧性断裂模式 压力容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80 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40 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40 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两组的换药次数和伤口好转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皮肤溃疡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的换药次数和伤口好转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皮肤溃疡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DNA损伤是衰老相关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加快个体衰老速度、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将从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两个层面阐述其与衰老之间的研究进展,并综述其与衰老常见相关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早衰综合征的关系,为抗衰老研究和临床干预衰老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衰老 分子机制 DNA损伤 衰老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大鼠白质损伤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轴突修复抑制信号勿动蛋白A(NogoA)和勿动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 NgR)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总环烯醚萜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造模后2 h灌胃给药,总生物碱组大鼠灌胃44 mg/kg总生物碱;总黄酮组大鼠灌胃50 mg/kg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组大鼠灌胃80 mg/kg总环烯醚萜,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7 d。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白质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罗克沙尔坚牢蓝(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观察大鼠髓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内囊和外囊区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NogoA、NgR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梗死灶周围组织NogoA、NgR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总环烯醚萜组大鼠内囊和外囊区域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P<0.01),LFB染色积分光密度值增高(P<0.01),APP、NogoA表达降低(P<0.01);总生物碱组和总环烯醚萜组大鼠内囊和外囊NgR表达降低(P<0.01或P<0.05),总黄酮组大鼠内囊NgR表达降低(P<0.01);总生物碱组、总黄酮组和总环烯醚萜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组织NogoA[(1.20±0.17)、(1.55±0.30)、(1.19±0.38)比(2.22±0.58)]和NgR[(1.98±0.55)、(1.48±0.31)、(1.58±0.27)比(3.36±0.41)]基因表达降低(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白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goA/NgR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连解毒汤 脑缺血 白质损伤 有效成分 勿动蛋白A 勿动蛋白受体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斑马鱼观察中药复方四物汤对辐射损伤血液系统的干预作用,明确斑马鱼是否可应用于中药对血液系统调控的研究。方法72只体重在0.14~0.20 g的4月龄成年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用于全部实验,首先取36只斑马鱼用于照射后血液发育动力学的变化观察,另外36只斑马鱼用于四物汤对照射后血液系统的干预作用研究。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辐射剂量20 Gy,吸收剂量率97.33 cGy/min。在照射后血液发育动力学观察中,9只未照射作为0 d对照,余27只斑马鱼分别于照射后第7、14和30天麻醉,收集外周血细胞和肾髓中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绝对数量。依据照射后外周血和肾髓中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判断血液发育动力学特征,藉此实施四物汤的药效观察。四物汤对照射损伤干预实验周期7 d,36只斑马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药物2 000组和药物5 000组,每组9只。两个药物组的斑马鱼按上述条件20 Gy照射后第2天分别置于稀释了2 000倍和5 000倍的四物汤水中饲养,第7天收集各组斑马鱼的外周血和肾髓中细胞,比较判断四物汤对斑马鱼辐射损伤血液系统的干预作用。结果照射后斑马鱼血液发育动态变化明显,血液系统消融作用在第7天最明显,与未照射比较,斑马鱼的外周血细胞和肾髓总细胞数量分别下降26%和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5,28.987,P<0.05),肾髓中髓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数分别下降46%、79%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57、66.900、9.872,P<0.05),前体细胞下降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14天肾髓中各种细胞数均呈现上升,第30天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以上。斑马鱼照射后第2天开始连续6 d给予四物汤,药物5 000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肾髓细胞总数、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和红细胞分别增加了57%、125%、81%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8、21.594、15.473、4.594,P<0.05),淋巴细胞增加了59%,而外周血红细胞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2 000组各参数均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射后斑马鱼血液系统发育呈现明显的先抑后扬的动态变化,一定浓度的四物汤对斑马鱼造血系统照射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为中药血液系统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斑马鱼 四物汤 血液系统 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酯片与他克莫司软膏对老年皮肤瘙痒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本文根据2022年5月-2023年5月干休所的病例及上级医疗单位收治的132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疗程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口服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临床评定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86.36%,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占12.12%、13.64%,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相差(P<0.05);观察组在瘙痒次数、皮肤破损程度等方面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过程中,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小,可加强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皮肤瘙痒症 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皮肤苔藓淀粉样变(cutaneous lichen amyloidosis,CLA)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方法对7个无血缘关系的MEN2A-CLA家系共51名成员进行家系调查、生化和RET基因等检测及相关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基因检测发现28例MEN2A患者存在RET基因变异(C634G/F/R/S/W或C611Y),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平均诊断年龄为(41.1 ± 18.3)岁,其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CLA的发病率分别为89.3%、28.6%、7.1%和28.6%。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C611Y与C634G/F/R/S/W的嗜铬细胞瘤和CLA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8例伴CLA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肩胛区皮肤反复瘙痒,病损皮肤干燥增厚、棕色色素沉着伴鳞屑、片状丘疹和苔藓样改变;其CLA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4 ± 4.6)岁,与其CLA和MEN2A的平均诊断年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1)。结论MEN2A-CLA可能是MEN2A的早期临床表现,且大多存在RET-C634变异。提高对MEN2A-CLA的认识,结合家系和RET变异筛查,有利于MEN2A相关内分泌疾病的早期规范诊治和预后。

  • 标签: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 甲状腺髓样癌 嗜铬细胞瘤 皮肤苔藓淀粉样变 RET原癌基因
  • 作者: 张楠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
  • 机构:独立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反映出来的自立程度,有独立性的人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动有主见,不轻易受环境和别人暗示的影响并且又善于吸取别人合理的东西充实提高自己。大班的幼儿不仅能设计自己的行动,并且在行动前能拟定目标,在行动中还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教育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首先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由于各种心理的支配,往往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当,致使孩子不用去动脑、动手,习惯于依赖,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更无自立意识,这种缺乏自立能力的人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为新一代儿童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研究,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血管性疾病门诊确诊的复杂静脉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连续选择病例。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每日1.0~1.5 mg/m2,分2次给药,每次间隔12 h;血药浓度维持在5~15 ng/ml。详细收集患儿治疗前临床信息、干预及随访信息。按国际通用四级分类法评估总体疗效,较治疗前改善0~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 为Ⅲ级、76%~100% 为Ⅳ级;评估畸形部位大小、起效时间、凝血功能、疼痛、生活质量等指标;监测服药后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6.0进行统计分析,配对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复杂静脉畸形患儿,包括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个月至9岁6个月,其中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4例、眶周静脉畸形2例、毛细血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2例、单纯静脉畸形1例以及疣状静脉畸形1例。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时间为12~43个月,平均31.2个月。口服西罗莫司后总体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2例,总有效率为90%(9/10),治愈率为20%(2/10)。畸形部位比治疗前平均缩小39.8%(t=5.761,P<0.001);起效时间中位值为4.4周;治疗6个月后D-二聚体值显著降低(W=-21.00,P=0.031),凝血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降低为0,疼痛得到完全缓解;生活质量评分从治疗前的(40.0±10.9)分,提高到治疗6个月的(60.0±10.9)分和12个月的(75.0±6.3)分,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0.003,t=4.743、P=0.005)。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包括口腔黏膜炎3例、轻度血脂升高1例,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均得到良好处理。结论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静脉畸形效果较好且安全较高,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 标签: 儿童 静脉畸形 脉管畸形 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改良腹腔镜TEP术治疗的5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改良TEP组,同时收集同期行TAPP术治疗的5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TAPP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住院指标、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T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均低于TA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其大出血、分破腹膜、分破疝囊、肠道损伤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游离腹壁下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P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TAP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改良TEP治疗腹股沟疝,安全良好,相较于TAPP,改良TEP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同时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但其对术者要求较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探讨计量器具管理在医疗检查中的重要,为今后计量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计量对医疗器械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医院出发,探讨计量管理的重要。结果医疗器械重视计量管理对于医院等使用单位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医院计量管理更能完善和普及,值得各医疗单位重视和运用。

  • 标签: 计量管理 医疗器械 应用与普及
  • 作者: 张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6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第13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与连续护理干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56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连续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患者为2019年1月以前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自我行为管理的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自身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自我行为管理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系统红斑狼疮患者来说,通过连续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也能有效优化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情况,临床推广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我行为管理;连续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支架置入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影像资料等。30例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6例,三支病变24例。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塞2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6例。技术成功定义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mTICI3级,且残余狭窄<50%。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术后30天内出现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死亡。亚满意成形定义为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至靶血管管腔直径的80%。结果全组手术成功29例(96.7%,29/3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随访30天,短暂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各1例,无心脏相关并发症。结论CABG术前接受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可减少颈动脉狭窄介入术中迷走反射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和CABG围手术期低灌注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