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又称非糜烂性胃炎,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年轻患者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中老年患者中,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居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到慢性萎缩笥胃炎后即不可逆转。本文就此病的病理进行剖析,并对治疗及护理方法展开综述。

  • 标签: 慢性胃炎 治疗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间歇性血液净化,实验组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每组1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SCr、BUN对比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显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 结论:急性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产生。 

  • 标签: 急性重症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血液净化 SCr BUN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统计背景下,在本院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以院内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筛选得出64例。按随机分组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2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数值。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数值相近,比较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数值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快速稳定其血压变化,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血压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艾滋病感染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研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份,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抗病毒随访管理,实验组患者心理沟通及抗病毒随访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改善,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门诊心理沟通联合抗病毒随访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 预防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PSMD12基因变异所致的STIS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20年10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诊断的1例STIS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STISS综合征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PSMD12基因存在杂合无义变异c.601C>T(p.Arg201*),国内既往未见报道,且患者身高与文献报道差异较大。结论患儿严重身材矮小是否为国内PSMD12基因变异的临床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生长激素治疗对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观察。

  • 标签: PSMD12基因 STISS综合征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联合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对孕期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不良情绪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产科医院收治的110例孕期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使用宫颈环扎术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音乐导向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妊娠结局以及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Apgar评分与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沃里克-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Well-being Scale,WEMWB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音乐导向 叙事护理 孕期宫颈功能不全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机体能力均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概率也在逐步增加。老年患者换上慢性支气管炎之后,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容易重复发作,治愈比较困难。根据资料显示,在治疗期间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治疗效果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便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药学在抗生素临床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应用抗生素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管理流程,实验组48例患者实施循证药学管理。结果:实验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抗生素使用中,采用循证药学管理方式可提高用药合理性,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循证药学 抗生素 合理用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同时对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日至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冠救治医疗队在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连续收治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是否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对病情及转归的影响。收集数据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和临床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362例患者,其中加强接种组136例(37.57%)、常规接种组190例(52.49%)和未接种组36例(9.94%)。患者呈集中分布趋势,其中171例(47.24%)患者表现出家庭聚集发病,共涉及69个家庭。362例患者中,74例(20.44%)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64例,17.68%)、糖尿病(23例,6.35%)、冠心病(18例,4.97%);215例(59.39%)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不适症状,主要是咳嗽(158例,43.65%)、咽部不适(154例,42.54%)和发热(136例,37.57%)。诊断分型为轻型194例(53.59%)、普通型165例(45.58%)、重型3例(0.83%)。患者入院时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升高〔23.17(3.08,60.77)〕。患者均接受医学隔离,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中医辨证(中成药或汤药)治疗265例(73.20%)、俯卧位治疗188例(51.93%)、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6例(29.28%)、胸腺法新免疫调节治疗21例(5.80%)、使用抗菌药物20例(5.52%)、经鼻高流量氧疗12例(3.31%)、使用糖皮质激素5例(1.38%)、无创机械通气1例(0.28%)、有创机械通气1例(0.28%)。36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2例(3.31%)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的病程中位数为13(10,15)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11,15)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3(10,15)d。与未接种组相比,加强接种组和常规接种组患者的新冠IgG抗体滴度和轻型患者比例更高〔IgG抗体滴度:41.49(20.32,81.38)、19.94(2.33,49.25)比0.16(0.07,1.94),轻型:66.91%(91/136)、48.94%(93/190)比27.28%(10/36)〕,且加强接种组高于常规接种组(均P<0.05)。与常规接种组和加强接种组相比,未接种组重型患者比例更高〔5.56%(2/36)比0.53%(1/190)、0(1/136)〕,核酸转阴时间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病程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且入住ICU的比例更高〔16.67%(6/36)比2.63%(5/190)、0.74%(1/13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呈聚集性发病,但其临床症状较轻。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方面仍然有效。

  • 标签: 奥密克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醒俯卧位(APP)用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普通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8日至2月20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疗队支援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期间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普通型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且具有重症高危因素或不吸氧情况下活动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3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组后的前3 d是否完成每日12 h的APP,将患者分为APP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实验室检查、疾病进展情况(进展为重症)、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以及APP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分越高,耐受性越差)〕;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3 d、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Sp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ROX指数(ROXI)。结果研究期间,APP组及对照组分别纳入95例和102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新冠疫苗接种率、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组时IL-6、CRP、SpO2/FiO2比值和ROX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入组时相比,入组3 d时APP组SpO2/FiO2比值和ROXI均明显升高〔SpO2/FiO2比值:461.90 (457.10,466.70)比446.67(437.14,457.10),ROXI:25.40(23.33,25.93)比22.57(21.86,24.40),均P<0.05〕,对照组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IL-6(ng/L):18.30(6.50,37.75)比7.40(5.10,11.15),CRP(mg/L):11.46(2.11,17.96)比4.11(1.72,9.05),均P<0.05〕。入组3 d时,APP组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6(ng/L):7.35(4.35,12.80)比18.30(6.50,37.75),CRP(mg/L):4.52(1.98,9.66)比11.46(2.11,17.96),均P<0.05〕,而SpO2/FiO2比值和ROX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pO2/FiO2比值:461.90 (457.10,466.70)比446.67 (441.90,459.52),ROXI:25.40(23.33,25.93)比23.31(22.10,24.66),均P<0.05〕。入组7 d时,两组患者的IL-6、CRP、SpO2/FiO2比值和ROX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进展为重症的病例。APP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0.0(8.0,12.0)d比11.0(9.0,13.0)d,12.0(10.0,14.0)d比14.0(12.0,16.0)d,均P<0.05〕。患者APP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背痛,APP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17/95)比26.5%(27/102),P=0.149〕;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PP组〔分:2.5(2.0,4.0)比2.0(1.0,3.0),P=0.004〕。结论在有重症高危因素或氧储备能力下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APP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不能确定对预防病情进展的作用。

  • 标签: 清醒俯卧位 奥密克戎变异株 普通型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 %),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 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 标签: 尿动力学 女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下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流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 例极早产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病例的诊治过程。孕妇因“孕28周+1,发现胎儿腹裂1个月,羊水少1 d”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孕22周外院B超发现胎儿腹裂,孕28周+1本院复查B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29周+1自发性早产,经阴道臀位助产分娩一女活婴。由小儿外科医师行产房外科手术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不稳定,采取Silo袋分期手术,生后1周行先天性腹裂延期修补术。因气管插管受阻,生后3周+行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狭窄,生后3个月行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佳。随访至2岁,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 标签: 腹裂 气管狭窄 修复外科手术 腹部 支气管镜检查 导管插入术 扩张术 婴儿,极度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行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因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标准:①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50 ms;②经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仍有慢性心衰的症状、体征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36%~50%;③同意植入双腔起搏器行左束支起搏。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QRS时限、起搏参数、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其中男7例(63.63%,7/11),年龄(64.27±12.85)岁。11例患者左束支起搏均成功,成功率100%。QRS时限从术前的(167.09±9.69)ms缩窄为(114.9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和术后6个月相比,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09±119.70) Ω对(588.82±84.99) Ω,P<0.001];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0.52)级对(1.45±0.52)级,P<0.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下降[(954.27±287.72)pg/ml对(229.10±69.08)pg/ml,P=0.023);左心室射血分数(44.00%±5.33%对54.73%±4.92%,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18±6.08)mm对(53.64±5.66)mm,P=0.01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5.55±6.15)mm对(36.36±5.37)mm,P=0.001]、左心房内径[(46.45±6.47)mm对(43.27±6.42)mm,P=0.002]、二尖瓣反流程度(2.14±0.95对1.45±0.79,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起搏成功率高,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稳定,临床心功能显著改善。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 简介:摘要心脏MR指纹成像(CMRF)技术是一种新的心脏MR定量成像方法,不受传统参数定量技术成像条件的限制,具有数据后处理方便等优势,可通过单次扫描,实时、可重复地获取T1、T2、T2*和脂肪分数等多种组织特征参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MRF技术特点(脉冲序列、字典生成和模式匹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指纹成像 参数定量 心肌组织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早期心肌应变的改变特点。方法60只健康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T2DM组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制作T2DM模型,最终造模成功23只。对照组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4、8、12、16、20和24周作为监测时间点采集实验数据。每个时间点时各组均入组9只小鼠,然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用于体重和血糖监测及7.0 T MR图像采集,处死剩余3只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天狼星红染色)以观察心肌间质纤维成分及微小血管的情况。MR图像采用心脏MR特征追踪(CMR-FT)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径向应变峰值(GPRS),并测量射血分数(EF)等。观察期内,各组自身不同监测点参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参数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期内组间血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4~24周)内T2DM组小鼠GPCS呈下降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P<0.001);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的GPCS于第20、24周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0周时T2DM组GPCS为-11.4%±2.1%,对照组为-14.3%±1.9%(t=-2.54,P=0.029);第24周时T2DM组为-12.3%±1.7%,对照组为-14.6%±1.8%(t=-2.35,P=0.040)。EF在第24周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51%±5%,对照组为62%±6%(t=3.38,P=0.007)。观察期内,T2DM组小鼠GPRS呈下降趋势,但组内和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从第12周起T2DM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成分明显增多。结论T2DM小鼠早期即可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应变的改变,其中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可较EF更早反映DCM的心功能改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心肌纤维化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臂X线机不同投射角度透视图像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模型后上方in-out-in(IOI)螺钉的精准性。方法选取6个Synbone股骨近端人工骨标准模型,模拟股骨颈骨折经皮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向股骨颈内分别置入3枚2.5 mm的导针,其中后上方的那枚导针设计成IOI状态。使用C臂X线机,观察以下不同投射角度X线透视图像上股骨颈后上方的IOI导针穿出皮质的情况:(1)标准正侧位和轴位透视;(2)动态旋转手术床透视;(3)C臂X线机顺序旋转透视。结果(1)6个模型的标准正侧位透视图像均显示置入的3枚导针完全位于股骨颈内,未见穿破皮质;股骨颈轴位透视均可见后上方IOI导针明显穿出皮质。(2)逆时针旋转手术床与水平面约20°时透视可发现IOI导针穿出皮质。(3)C臂X线机影像增强器顺时针旋转40°时,可清晰观察到IOI导针穿破了皮质,在股骨颈内呈现IOI状态。结论C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图像在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后上方的IOI螺钉时存在假象,而使用40°顺时针旋转透视的图像可清晰显示股骨颈后上方IOI螺钉。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经皮螺钉固定 螺钉穿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92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集的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分析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miR-92慢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miR-9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92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miR-92表达水平(1.22±0.21)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0.3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1,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值(1.99±0.0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吸光值(1.3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0.70±8.4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5.26±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2.89±0.86)%]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凋亡比例[(20.5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91±0.11)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1.4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00.86±12.80)个]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迁移数量[(55.67±11.7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0,P<0.05)。STAT3是miR-92靶点。对照组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1.14±0.13)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0.3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0,P<0.05)。结论miR-92通过STAT3调节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微小RNA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MT1JP靶向微小RNA(miR)-18a-5p对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MT1JP和miR-18a-5p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lncRNA MT1JP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建立lncRNA组和MT1JP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采用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MT1JP的靶基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MT1JP表达水平(1.00±0.17)明显高于肺癌组织lncRNA MT1JP表达水平(0.3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0,P<0.05)。癌旁组织miR-18a-5p表达水平 (1.08±0.18)明显低于肺癌组织lncRNA MT1JP表达水平(2.2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0,P<0.05)。lncRNA组细胞活力(1.67±0.09)和细胞EdU染色阳性率[(61.83±4.88)%]明显高于MT1JP组细胞活力(1.10±0.05)和细胞EdU染色阳性率[(33.1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0、10.760,P<0.05)。miR-NC组细胞活力(1.63±0.06)和EdU染色阳性率[(61.33±4.46)%]明显高于miR-18a-5p沉默组细胞活力(1.14±0.09)和和EdU染色阳性率[(33.00±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0、10.680,P<0.05)。lnc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70.22±3.41)%]和侵袭数量[(111.83±10.09)个]明显高于MT1JP组[(35.42±3.82)%]和侵袭数量[(64.17±7.8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0、9.153,P<0.05)。miR-NC组划痕愈合率[(73.72±3.82)%]和侵袭数量[(117.33±7.79)个]明显高于miR-18a-5p沉默组[(43.40±4.70)%]和侵袭数量[(56.67±10.2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0、11.520,P<0.05)。结论lncRNA MT1J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低表达,通过靶向miR-18a-5p,进而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MT1JP 微小RNA-18a-5p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