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特征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我院80例EB抗体检测阳性儿童为观察对象,所有儿童均在入院后完成EB病毒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抗体的检测情况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原发性感染组、亚急性感染组与既往性感染组,对其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特征展开分析。结果:原发性感染组患儿在肝脏肿大症状发生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脾肿大症状发生率低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p<0.05);两组发热、皮疹、咽喉炎、眼睑浮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的DNA病毒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异常率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EBDNA载量病毒与血生化指标(ALT、AST、LD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09、0.772。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属于较为复杂的临床疾病,且无典型性性,病情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治,需加强临床对EB病毒感染的认知,并结合临床症状、DNA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等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16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组、假手术+HBO(SH+HBO)组,颅脑损伤(TBI)组,颅脑损伤+HBO(TBI+HBO)组,每组42只。建立TBI大鼠模型和假手术大鼠模型,每组观察时间为1、6、12、24 h及3、7、14 d,SH+HBO组和TBI+HBO组予以HBO处理。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评价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大鼠断头取损伤周围脑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损伤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损伤脑组织中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BI组比较,TBI+HBO组大鼠mNSS在损伤后7、14 d明显降低(P<0.05)。与SH组、SH+HBO组比较,TBI组和TBI+HBO组大鼠在TBI后24 h、72 h和7 d脑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HBO组大鼠在TBI后72 h和7 d脑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H组、SH+HBO组比较,TBI组和TBI+HBO组大鼠在TBI后6、12、24、72 h脑组织中Y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HBO组大鼠在TBI后12、24 h脑组织中Y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H组、SH+HBO组比较,TBI组和TBI+HBO组大鼠在TBI后脑组织中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HBO组大鼠在TBI后24 h、72 h和7 d脑组织中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SH组、SH+HBO组比较,TBI组和TBI+HBO组大鼠在TBI后脑组织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HBO组大鼠在TBI后24、72 h脑组织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BO处理可有效改善TBI大鼠损伤区域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血脑屏障的修复,有利于M2型小胶质细胞的募集,促使小胶质细胞在颅脑损伤早期从M1型向M2型极化。

  • 标签: 高压氧 创伤性脑损伤 大鼠 脑组织 小胶质细胞 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