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生化指标对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进行胸腹主动置换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监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变化,并在术后采集脑脊液,检测脑脊液中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神经丝蛋白亚单位(NFL)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56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脊髓损伤分为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生化指标(GFAP、NFL和S100B)的变化。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697.35±139.52) min],体外循环时间[(192.87±75.56) min],停循环时间[(17±4) min],术后监护病房停留时间[(9.51±3.85) d]。术后脑脊液压力[(12.89±4.2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7例发生脊髓损伤,其中即刻性瘫2例,延迟性瘫5例,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2.5%。脊髓损伤组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85.71%(6/7)]明显高于无损伤者[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1,P>0.05)。脊髓无损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9.18±3.14) mmHg]与无损伤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13.25±4.29)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12,P<0.05);脊髓无损伤组患者脑脊液GFAP、NFL和S100B水平[(0.41±0.15)、(4.36±0.59)、(1.23±0.18) ng/ml]明显低于脊髓无损伤组患者[(0.79±0.11)、(6.69±0.79)、(2.24±0.2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2.901、3.328,P<0.05)。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指标变化与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脑脊液压力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IOM)对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脑脊髓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进行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观察组术中联合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的各项一般性指标、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脑脊髓神经功能。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的脱机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低于对照组[(10.72±2.08) h比(13.58±2.12) h、(3.10±1.06) d比(5.48±1.24) d,t=2.037、2.517,P<0.05],观察组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1%(15/63)比55.56%(35/63),χ2=4.612,P<0.05],观察组术后的脑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98.41%(62/63)比90.48%(57/63),Z=8.231,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脊髓损伤。

  • 标签: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脑脊髓损伤 疗效
  • 作者: 徐红党 林洪启 张戈军 潘湘斌 刘煜昊 程兆云 高传玉 韩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40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郑州 45146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病科,北京 100037,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郑州 451464,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心外科,郑州 45146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TAVI患者65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TAVI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CAVB分成两组:CAVB组和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组(NCAV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年龄为(69.1±7.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CAVB组为15例,NCAVB组为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3.325(2.132~13.061),P=0.005],主动脉瓣严重钙化[OR值(95%CI)为1.271(1.052~3.326),P=0.030]是TAVI围手术期CAVB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为11/15(11例),高于NCAVB组的6.0%(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严重钙化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较高。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围手术期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前(T3)、肺动脉瓣植入前(T4)、肺动脉瓣植入时(T5)、肺动脉瓣植入后即刻(T6)和出手术室(T7)时记录SBP、DBP、HR、CVP、SpO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于T4和T6时记录右心室收缩压(SRVP)和舒张压(DR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舒张压(DPAP)。记录术中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心肝肾功能等。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6±4)岁,体重(41±12) kg。与T1~4和T6,7时比较,T5时SBP、DBP、HR、rSO2和SpO2降低(P<0.05);与T1~5时比较,T6,7时CVP降低(P<0.05);与T4时比较,T6时DRVP降低,DPAP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见麻醉和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后转入病房,5例患者术后转入ICU。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进入随访阶段。结论全身麻醉用于PPVI的效果较好,肺动脉瓣植入过程中应加强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标签: 麻醉,全身 肺动脉瓣
  • 作者: 贺源 徐红党 林洪启 黑飞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45000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郑州大学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 426例择期OPCABG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COPD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术前最近1次的经胸超声左室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清肌酐测量值;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自体血、失血量、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术中低血压、围术期血糖最大差值(MGD)、术后48 h和7 d内血清肌酐浓度。依据KDIGO标准定义术后AKI,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2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 203例,OPCABG后AKI发生率为2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作者: 贺源 徐红党 林洪启 王韬甫 黑飞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 450003,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郑州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增加了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近年的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的定义、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血糖波动和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临床研究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与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血糖波动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脑组织局部氧饱和度(rSO2C)。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本院住院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择期行CPB下直视心内畸形矫治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36月,体重5~19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连续监测患儿双侧rSO2C。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CPB开始即刻、CPB结束时、入ICU时、入ICU后4、8 h、术后1、2和3 d(T0~8)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术后12个月时采用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根据是否发生CNSC分为CNSC组和非CNSC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例患儿排除本研究。18例患儿术后发生CNSC,发生率31.0%。与非CNSC组比较,CNSC组CPB过程中rSO2C最小值降低,动脉-脑氧饱和度差(da-rSO2C)最大值升高,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T2~T8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过程中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是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B过程中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是心脏手术患儿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氧饱和度(RrSO2)和腹部局部氧饱和度(A-rSO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2和A-rS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2),体温最低时(T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4),停机后5 min(T5)的RrSO2、A-rSO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2和A-rSO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0比较,患儿RrSO2和A-rSO2在T1时下降,在T2、T3、T4时逐渐升高,在T5时恢复至T0水平。患儿RrSO2和A-rSO2在T0、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2与RrSO2呈正相关(r=0.806,P<0.01),RrSO2和A-rSO2均与MAP呈正相关(r=0.565、0.605,均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r=-0.365、-0.331,均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0比较,患儿RrSO2值在T1、T2、T3、T4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2值在T0~T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肾氧饱和度 腹部局部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病人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0~80 kg,身高150~180 cm,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RIPC组,每组30例。RIPC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实施RIPC。具体步骤如下:在右上肢上臂放置袖带,充气加压使压力200 mmHg,持续5 min后袖带放气至0 mmHg,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此为1个周期,如此进行3个周期。C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将袖带绑于病人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术后6 h(T2)、12 h(T3)和24 h(T4)时抽取病人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TnI和CK-MB浓度。术前和术后4周时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仪器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LVEF。记录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T2~4时血浆NT-proBNP、cTnI、CK-MB浓度、术后4周LVEDD和LVESD降低,LVEF升高(P<0.05)。2组病人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病人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