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梗阻性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肠梗阻,急诊手术可能会首选肠造口或切除肿瘤后肠造口,但急诊手术患者的肠道和全身条件往往较差,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术中视野较差也可能影响手术的根治性。肠梗阻导管可以快速减压、引流,有效解除梗阻症状,提高一期根治性切除手术成功率。肠梗阻导管对肿瘤的挤压较轻,较少引起肿瘤细胞播散,而且价格较低,但管腔较细,容易堵塞,需要繁琐的冲洗或定期更换,目前研究较少。肠梗阻支架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为择期手术提供较为充分的准备时间,以完善术前检查、充分评估肿瘤,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提高患者对根治性手术的耐受性,可以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策略选择。但肠梗阻支架可能对肿瘤产生挤压,导致肿瘤细胞的播散,增加复发率和转移率,降低生存率。而且放入肠梗阻支架后手术时,肠壁水肿依然存在,吻合后造口率高达34%。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策略,可在有效缓解梗阻后,适当延长手术等待时间2个月左右,有助于肠壁水肿消退和患者全身状态改善,同时,新辅助化疗有助于局部肿瘤和潜在转移病灶的控制,从而提高一期吻合率、手术根治性及患者生存率,有望成为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首选治疗策略。

  • 标签: 结直肠肿瘤,梗阻性 急诊手术 肠梗阻导管 自膨式金属支架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这两类。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术式,但两种术式的肿瘤学疗效以及对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结论各异。部分结肠切除术和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是林奇综合征的主要术式,不同术式各有优劣,研究同质化较低,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本文将对遗传性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总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遗传性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林奇综合征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袖状切除加非离断空肠旁路术(SG-uncut JJB)治疗肥胖症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4534504),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肥胖症患者。纳入标准:(1)体质指数>32.5 kg/m2,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T2DM);(2)体质指数为27.5~32.5 kg/m2,合并T2DM且内科降糖效果不满意或合并有至少两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痛风和高脂血症);(3)T2DM病程<15年且空腹C肽水平大于正常值下限的50%;(4)腹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5)年龄16~65岁。排除孕妇、患严重神经或精神疾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和免疫抑制剂、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修正手术者。入组患者根据医生推荐和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别纳入SG-uncut JJB组或胃袖状切除(SG)组。剔除随访不足1年和随访指标不完整者。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3、6和12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和总体质量减少百分比(%TWL),次要结局指标是术后并发症和自觉不适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改善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2月1日,随访率100%。结果入组54例患者,剔除7例,最后47例肥胖患者进入研究分析,其中接受SG-uncut JJB手术21例(SG-uncut JJB组),接受SG手术26例(SG组)。SG-uncut JJB组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花费显著高于SG组[140(110~180)min比90(70~180)min,Z=-3.642,P=0.001;(5.4±0.6)万元比(4.9±0.7)万元,t=2.590,P=0.013],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G-uncut JJ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21)比46.2%(12/26),χ2=7.453,P=0.006]。SG-uncut JJB组术后1~12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大的趋势;SG组术后1~6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术后12个月时略有回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同一时间点,两组%EWL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uncut JJB和SG组术后12个月的%EWL分别为(72.4±12.3)%和(63.6±25.7)%;SG-uncut JJB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TWL均高于SG组[(11.1±2.4)%比(8.2±4.4)%,P=0.011;(29.7±6.9)%比(20.3±7.2)%,P=0.001]。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糖尿病和高血压缓解率、脂肪肝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uncut JJB可以达到与SG相当的减重效果,且术后自觉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减重代谢手术。

  • 标签: 减重手术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 非离断空肠旁路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3种治疗方案对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结直肠梗阻、病理证实为腺癌、影像学评估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者;排除多发结直肠癌、拒绝手术和合并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支架置入前存在肠穿孔者。研究共纳入89例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30例)、支架-手术组(34例)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5例)。通过病理切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评估并比较3组间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包括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癌结节、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肿瘤细胞比例等)及生物分子标志物(包括CD34、Ki67、Bcl-2、MMP-9、HiF-α)的差异。病理学评价根据标本内有无定性评价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和癌结节等病理特征。标本病理特征评价标准:根据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以及肿瘤细胞所占视野比例进行半定量的分级评估,分为:0级:标本内未见;1级:比例为0~25%;2级:比例为25%~50%;3级:比例为50%~75%;4级:比例为75%~100%。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标准:根据阳性免疫细胞所占视野范围及细胞免疫强度进行评估。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分为:0分:标本内未见;1分:比例为0~25%;2分:比例为25%~50%;3分:比例为50%~75%;4分:比例为75%~100%。将细胞免疫强度分为无(0分)、微弱(1分)、中等(2分)和强(3分)。再将两者相乘得到0~12的总分,综合评价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定义为:阴性(0级):0分;弱阳性(1级):1~3分;中等阳性(2级):4~6分;强阳性(3级):7~9分;极强阳性(4级):10~12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切除的肿瘤标本异物巨细胞、炎性浸润和黏液湖形成等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分别为56.6%(17/30)、44.1%(15/34)和20.0%(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28),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8);周围神经浸润率分别为55.3%(16/30)、41.2%(14/34)和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P=0.021),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周围神经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2);坏死分级分别为2(1,2)级、2(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90,P=0.00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急诊手术组比较,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坏死分级更高(均P<0.05);脓肿分级分别为2(1,2)级、3(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84,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急诊手术组的脓肿分级明显低于支架-手术组(P=0.037);纤维化分级分别为2(1,3)级、3(2,3)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78,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纤维化均高于急诊手术组(均P<0.05);肿瘤细胞比例分级分别为4(3,4)级、4(3,4)级和3(2,4)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94,P=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肿瘤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12);CD34分级分别为2(2,3)级、3(2,4)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86,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组CD34高于急诊手术组(P=0.005)。结论支架置入可能增加梗阻性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风险。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治疗模式促进了肿瘤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减少了肿瘤细胞比例、脉管浸润和周围神经浸润,可能有助于改善支架置入后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局部肿瘤浸润及远处转移。

  • 标签: 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 肠梗阻支架 新辅助化疗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上。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腹部CT。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包括:造口方式(造口肠管选择、造口与腹膜的关系、造口位置选择及造口孔径)、手术时间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预防造口旁疝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放置补片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能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补片材料类型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腔镜下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造口旁疝仍需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造口旁疝 危险因素 预防 补片
  • 简介:摘要减重代谢手术通过限制食物摄入和减少营养物质吸收,可降低体重并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是目前4种主流术式。胃袖状切除联合手术、单吻合口胃旁路术、胃内球囊及内镜下减重手术等创新术式也不断涌现。目前,减重代谢手术正迎来学科深度融合、术式优化创新、减重降糖疗效确切的发展机遇期,必将使更多肥胖患者临床获益。

  • 标签: 肥胖症 胃切除术 胃旁路术 减重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胖症内脏脂肪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水平。方法留取北京朝阳医院2020年1月至9月收治患者的内脏脂肪组织,根据体重指数,分肥胖(>32.5 kg/m2)和正常组(<20.0 kg/m2),选取10份(肥胖组6份,正常组4份)行全转录组测序,比较circRNA表达水平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功能。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筛选差异化表达的circRNA,以P<0.05为条件筛选富集的通路和分子功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有5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Log2 (Fold change)>1,且P<0.05],其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通路"和"细胞因子-因子受体通路"等通路(P<0.05),筛选出上述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如趋化因子(CX3CL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受体底物2(ISR2)等,这些基因与慢性炎性反应密切相关。结论circRNAs可能通过调控慢性炎性反应在肥胖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肥胖症 内脏脂肪组织 环状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t=-7.752,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7.8)比5(4,6.8),Z=-2.969,P<0.01];在术后24 h,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t=-6.342,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t=-4.038,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t=-5.284,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t=-8.710,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20.90)%比13.50(11.34,14.71)%,Z=-3.621,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t=-5.249,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8.62(8.57,9.05)比6.87(6.51,7.14),Z=-3.621,P<0.01]、Smad2[13.44(11.25,13.59)比10.05(9.05,10.37),Z=-3.616,P<0.01]、COLⅠ[4.02(3.84,5.82)比2.58(2.08,4.08),Z=-2.012,P<0.01]和COLⅢ[12.12(11.60,14.60)比9.24(7.25、9.52),Z=-3.60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肛瘘 猪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银 动物模型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补片与直接缝合在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后修复盆底缺损的会阴相关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ELAPE术后生物补片和直接缝合修复盆底缺损的会阴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在2007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经肠镜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进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研究类型:关于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采用生物补片和直接缝合方式修复盆底缺损,并对两种盆底重建方式进行术后会阴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对照研究;(3)干预措施:试验组直肠癌患者使用生物补片修复ELAPE术后盆底缺损,对照组直肠癌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方式;(4)结局指标:纳入文献需至少包含以下术后会阴并发症之一:会阴伤口感染、会阴伤口裂开、会阴疝、慢性窦道、慢性会阴疼痛、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研究;(2)原始数据不完整或错误,以及无法获取原始数据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盆底重建方式的会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总体会阴伤口并发症、伤口感染、伤口裂开、会阴疝、慢性窦道及会阴慢性疼痛(术后12个月)等。最后评估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3项观察性研究,共计纳入650例患者,其中399例采用生物补片重建,251例采用直接缝合。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直接缝合相比,生物补片重建能显著降低术后会阴疝发生率(RR=0.37,95% CI:0.21~0.64,P<0.001);两组间的总体会阴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发生率、慢性窦道发生率以及会阴慢性疼痛(术后12个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直接缝合相比,生物补片重建ELAPE术后盆底缺损具有会阴疝发生率较低的优势。

  • 标签: 生物补片 直接缝合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盆底重建 会阴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悬挂支撑结构张力低下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北京睐美安医疗美容诊所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2例(89眼),其中女51例、男11例,年龄19~54岁。对手术前后上睑缘中央到角膜反光点距离(MRD-1)、重睑形状、外观、不良反应等指标给予记录和统计学处理。结果89患眼术前MRD-1值均为-3 mm~+1 mm,术后MRD-1为+1 mm~+4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3,P<0.05)。治愈82眼(92.1%),改善7眼(7.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不会对悬挂固定系统造成进一步破坏,是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 标签: 眼睑下垂 腱膜性上睑下垂 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联合筋膜鞘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右半结肠术后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之一,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包括肠道准备、急诊手术、吻合情况(侧侧吻合比端侧吻合、器械吻合比手工吻合、腔内吻合比腔外吻合)、手术范围和患者自身情况等。术中规范化操作及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等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而吻合口漏一旦明确诊断,需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通过充分引流及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治愈,若伴感染性休克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

  • 标签: 右半结肠切除术 吻合口漏 影响因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及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三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左半结肠梗阻;(2)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3)急诊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一期造口或肠梗阻支架置入后7~14 d切除原发肿瘤,一期吻合无造口。排除急诊手术后造口未还纳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通过Wexner失禁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差)、Vaizey评分(得分>10分表示存在肛门失禁)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差)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肛门功能,EORTC 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共纳入72例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其中急诊手术组27例(37.5%)、支架-手术组23例(31.9%)、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2例(30.6%)。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合并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急诊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率(4/27,14.9%)显著低于支架-手术组(15/23,65.2%)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16/2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截止2020年10月,总随访率79.2%(57/72)。Wexner评分结果显示:3组在1个月、6个月及1年时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aizey评分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中位Vaizey评分分别为7(0~17)分、3(0~7)分、4(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415,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均优于急诊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支架-手术组与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Vaiz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iz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RS评分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中位LARS评分分别为20(0~37)分、15(0~24)分及16(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0,P=0.036);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后1个月的LARS评分均优于急诊手术组(均P<0.05),而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LA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6个月和1年的LAR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EORTC QLQ-C30评分结果表明,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社会功能显著优于急诊手术组(均P<0.05),而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仅急诊手术是本组患者术后短期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4,95% CI:1.098~4.667,P=0.027)。结论与急诊手术相比,肠梗阻支架可能有助于改善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短期肛门功能。

  • 标签: 结肠肿瘤,左半结肠 结肠肿瘤,完全梗阻性 治疗策略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增加了对进展期直肠癌的局部控制作用,但无法显著降低远处转移率和改善生存预后仍是该治疗策略的不足之处。全程新辅助治疗主张将全身化疗放在根治性手术之前进行,具有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提高器官保留率等优势。目前全程新辅助治疗具体模式、化疗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缺乏共识,导致各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此外,巩固化疗与诱导化疗、双药化疗与三药化疗、短程放疗联合巩固化疗与长程放化疗等治疗模式的选择亦存在较大争议。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全程新辅助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1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资料,男性398例,女性314例,年龄(42.5±16.2)岁(范围:14~94岁)。36例患者合并阑尾肿瘤,676例无阑尾肿瘤。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χ²检验或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反复急性右下腹痛史(≥2次)、急性右下腹痛次数,既往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积液及改良Alvarado评分与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纳入模型,分别为年龄(每增长10岁)(OR=2.23,95%CI:1.68~2.95,P<0.01)、性别(女性)(OR=4.21,95%CI:1.74~10.19,P=0.001)、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OR=2.53,95%CI:1.01~3.37,P=0.048)和改良Alvarado评分(每减少1分)(OR=2.54,95%CI:1.87~3.34,P<0.01),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8~0.97)。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越大、女性、有慢性右下腹痛史和改良Alvarado评分越低是合并阑尾肿瘤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前应做好肿瘤治疗预案。

  • 标签: 阑尾炎 阑尾肿瘤 阑尾切除术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风险预测及干预。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情况。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资料,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的基线资料后行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33例,发生率为35.87%。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及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可能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均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率高,可能受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上述持续昏迷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持续性昏迷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持续性昏迷 呼吸 血压 血糖 脑积水
  • 简介:摘要吻合口出血是结直肠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持续或间断性血便。吻合口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方式(如腹腔镜下吻合)、肿瘤与肛缘的距离较近、结直肠良性疾病、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或严重盆腹腔感染以及患者自身状况不佳等。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和术中内镜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出血大多为自限性疾病,通过补液、输血以及内镜治疗等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对于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生命的吻合口出血,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结直肠手术 吻合口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 标签: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a_circ_000598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60对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98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sa_circ_0005982的诊断价值。转染小干扰RNA(siRNA)敲降hsa_circ_000598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细胞功能实验,探索hsa_circ_000598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Hsa_circ_00059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显著上调,差异倍数为4.77±5.56(t=6.438,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χ2=0.231,P>0.05)、年龄(χ2=0.020,P>0.05)、肿瘤部位(χ2=0.071,P>0.05)、肿瘤大小(χ2=1.111,P>0.05)、分化程度(χ2=0.317,P>0.05)以及肿瘤浸润深度(χ2=0.659,P>0.05)均无明显相关,但与脉管侵袭(χ2=4.019,P<0.05)、淋巴结转移(χ2=8.148,P<0.01)、远处转移(χ2=5.918,P<0.05)以及TNM分期(χ2=7.703,P<0.01)均显著相关。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提示hsa_circ_000598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生物标志物。敲降hsa_circ_0005982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5 d细胞活力值:0.93±0.06比1.15±0.08,t=4.909(SW480细胞);1.08±0.06比1.31±0.07,t=6.469(HCT116细胞)] (P<0.05)。敲降hsa_circ_0005982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迁移细胞数:(357.00±36.59)个比(856.67±41.86)个,t=11.090(SW480细胞);(314.00±46.29)个比(719.00±38.04)个,t=80.470(HCT116细胞);侵袭细胞数:(200.33±32.62)个比(644.00±39.74)个,t=22.590(SW480细胞);(263.33±33.02)个比(1125.67±38.02)个,t=41.910(HCT116细胞),P<0.05]。结论Hsa_circ_00059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上调,且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结直肠癌 环状RNA hsa_circ_0005982
  • 简介:摘要目的肛瘘栓填塞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治疗费用低、对肛门括约肌损伤较小等优势,但其对患者肛门功能的长期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评估肛瘘栓填塞治疗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长期影响,并分析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的123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资料。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肛门功能(0~2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差),分析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肛瘘外口位置、术者职称、手术时间等)。结果123例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男性1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9(15~69)岁,体质指数(26.2±3.9)kg/m2,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的中位数为2.6(1.0~5.0)cm。全组中位手术时间为30.4(15.0~60.0)min,术后中位随访10年(93~141个月),69例(56.5%)愈合。肛门功能评分显示,33例(26.8%)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下降;全组患者术后Wexner失禁评分中位数为1.34(0~8.00)分,高于术前评分0.17(0~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57,P<0.001);术后的肛门控气、控液体粪便、控固体粪便、生活方式评分均较术前增加(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肛瘘愈合患者和肛瘘未愈合患者的术后Wexner失禁评分均较术前上升[肛瘘愈合者:0.17(0~1.00)分升至1.22(0~8.00)分,Z=-3.796,P<0.001;肛瘘未愈合者:0.17(0~3.00)分升至1.5(0~8.00)分,Z=-3.42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33例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患者体质指数更高,术前空腹血糖更高,酗酒史人数比例更高,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更远,手术时间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升高(OR=1.485,95% CI:1.220~1.807,P<0.001)和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增加(OR=2.207,95% CI:1.276~3.220,P=0.003),是影响肛瘘栓填塞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栓填塞治疗会导致术后肛门长期功能降低;针对肥胖和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较远的患者,进行肛瘘栓填塞治疗时需尤为谨慎,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肛门括约肌。

  • 标签: 肛瘘 肛瘘栓 经括约肌 肛门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