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我国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文章总结了针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抗体引起的irAE发病率、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探讨了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差别、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肿瘤医师对肿瘤irAE的识别和监控加以指导。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一个英文名字autoimmunepancreatitis,简称AIP。据称,在1995年,由Yoshida等人根据AIP的病情特征,以及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病状做出了正确的规范,正式确定了AIP的医学概念。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胰腺炎 诊治 合并症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喹诺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48例患者为轻型乙型肝炎,B组172例患者为重型乙型肝炎;两组患者都接受免疫球蛋白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B组17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148例轻型乙型肝炎患者;320例患者中有279例患者好转,41例患者未好转。乙型肝炎好转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未好转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反应乙型肝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了解肺癌患者的基线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19(+)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降低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可作为肺癌患者免疫监测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免疫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抗HIV和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 组 HC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载量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重叠感染 细胞免疫 肝功能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给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患者面对中断事件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5月6个工作日上午、中午、下午(8∶30—10∶30、11∶30—13∶30、14∶30—16∶30)3个时间段外科6个病区护理班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包括药物配置和执行给药2个环节)发生的NI为观察对象。共观察到所有护理班护士36名。记录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事务、来源、类型、结局、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外科护士在给药的216 h中共发生了1 040次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4.81次/h,持续时间为(2.34±0.97)min;主要来源为环境,占30.77%(320/1 040);类型以侵扰型为主,占69.23%(720/1 040);结局消极型为主,占96.9%(1 008/1 040)。患者对护理中断事件的不满率为43.46%(113/260),77.88%(88/113)的患者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阻止中断的继续发生或向护士表达不满。结论外科给药过程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结局多为消极,且患者有着高不满率和低行为应对方式,因此有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中断,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心理行为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时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I/R组)、阿司匹林+I/R组(A+I/R组)。小鼠心肌I/R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24 h建立。阿司匹林按100 mg/kg于术前2 h及再灌注结束前2 h通过腹腔注射分别给药。伊文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15-epi-lipoxin A4, 15-epi-LXA4)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FPR2)蛋白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A+I/R组心肌缺血面积及心肌梗死面积增加,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升高,血清15-epi-LXA4水平升高(P<0.05);I/R组心肌损伤加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A+I/R组FPR2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IL-6 mRNA水平降低,血清15-epi-LXA4水平升高,FPR2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减轻小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促进15-epi-LXA4合成以及激活FPR2受体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氧素类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结合初三生物线上教学案例,探讨德育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教学方法的改变,考核方式的调整,以及对线上教学的一些思考。

  • 标签: 初中生物 线上教学 传染病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HBsAg阳性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组自孕28w开始注射HBIG联合HBVac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7.50%及57.50%,观察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50%、2.50%及85.00%,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慢性乙肝 垂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肺心病患者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 110 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以及环磷腺苷葡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FEV1 以及 FEV1/FVC 均显著的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补体 C3 含量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IgA 以及 IgG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 标签: 氯沙坦 环磷腺苷葡胺 肺心病 肺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五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2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检测。结论 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胶体金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检测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9岁女性患者,因胃癌术后腹腔转移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回肠造口术+卵巢切除术后经免疫治疗前评估后,接受"FOLFOX+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1疗程,出现免疫相关性脑病。立即停止使用PD-1抑制剂,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个月,未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免疫相关性脑病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骨转移患者以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氯化锶)静脉注射治疗的疼痛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82例,按其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58.36±6.54)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59.04±6.50)岁。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分割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68%(38/41),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5.37%(35/41),组间对比研究组均稍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1.70±0.94)分比(2.67±1.12)分](P<0.05),且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参照组[(14.42±1.25)d比(17.55±1.62)d](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不适、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皮肤损伤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中以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疼痛,减轻其痛苦,并且不会影响总体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肺癌 骨转移 氯化锶 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 疼痛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