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作者: 钮明杨 辛鑫 朱俊岭 刘开勋 许铁 燕宪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儿内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儿内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睢宁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2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的THP-1单核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THP-1细胞用于RSV病毒的感染实验,将培养的THP-1单核细胞分为4组:未感染RSV组、RSV感染组、RSV感染+人重组HMGB1(rHMGB1)组、RSV感染+甘草素组,RSV感染6 h后继续培养48 h,提取4组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THP-1单核细胞的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 ASC)、胱天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 caspase-1)、IL-1β水平。结果RSV感染组NLRP3、ASC、caspase-1、IL-1β水平高于未感染RSV组(P<0.05);RSV感染+rHMGB1组THP-1单核细胞NLRP3、ASC、caspase-1、IL-1β水平高于RSV感染组(P<0.05);RSV感染+甘草素组NLRP3、ASC、caspase-1、IL-1β水平低于RSV感染+rHMGB1组(P<0.05)。结论HMGB1可通过促进RSV感染的THP1单核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进而促进IL-1β的表达而致炎。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呼吸道合胞病毒 炎症小体 单核细胞
  • 作者: 黄聪 刘筱 刘林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时(T1)、手术麻醉前10 min内(T2)、手术完成后60 min内(T3)和手术完成后24 h(T4)血压,计算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CV-BP,包括收缩压变异系数(CV-SBP)、舒张压变异系数(CV-DBP)、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CV-MAP)〕及其四分位数,根据CV-MAP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CV-MAP≤7.27)、Q2组(7.27<CV-MAP≤9.50)、Q3组(9.50<CV-MAP≤14.05)、Q4组(CV-MAP>14.05)。创伤后1个月使用PTSD量表(PCL-5)评估患者的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各指标与PCL-5得分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V-BP各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PTSD组24例,非PTSD组88例。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患者的女性比例、T1休克指数、术中术后输血比例更高,PT更长,术中术后输血量更多,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均P<0.05)。PTSD组患者T1的SBP、DBP、MAP及T4的MAP均明显低于非PTSD组〔T1 SBP(mmHg,1 mmHg≈0.133 kPa):105.0(86.3,121.3)比122.0(112.0,132.8),T1 DBP(mmHg):62.5(50.0,77.3)比76.0(68.5,82.8),T1 MAP(mmHg):77.8(60.4,91.3)比93.3(82.5,99.0),T4 MAP(mmHg):83.8±9.1比88.7±10.4,均P<0.05〕,CV-SBP、CV-DBP和CV-MAP均高于非PTSD组〔CV-SBP:12.80(10.12,19.16)比9.30(6.07,12.95),CV-DBP:16.62±6.47比12.40±5.61,CV-MAP:14.10(9.25,18.85)比8.90(6.93,13.29),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创伤患者CV-MAP与PCL-5得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V-MAP〔优势比(OR)=1.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015~1.254,P=0.025〕和CV-DBP(OR=1.114,95%CI为1.016~1.221,P=0.022)是急救创伤患者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相比于Q1组,Q4组明显更易发生PTSD(OR=18.6,95%CI为1.9~179.1,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CV-SBP、CV-DBP和CV-MAP对急性创伤患者发生PTSD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3、0.682、0.726〕,其中以CV-MAP的预测价值最高,当CV-MAP截断值为12.158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69.3%。结论创伤后较高的BPV是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维持创伤患者血压稳定对防治PTSD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创伤 血压变异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PCL-5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W)为切换点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与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0例,满足PIC-W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和NPPV组(每组35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HFNC和NPPV序贯通气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1 h和治疗后2、24、72 h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pH值、乳酸(lactic acid, Lac)及氧合指数;记录舒适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 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拔管前1 h(P<0.001),治疗后72 h PaCO2均低于拔管前1 h(P<0.001)。HFNC组治疗后2、24、72 h舒适度评分均高于NPPV组(P<0.05)。HFNC组鼻唇干燥、腹胀、鼻面部压疮发生率均低于NPPV组(P<0.05);两组患者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以PIC-W为序贯通气切换点分别使用HFNC与NPPV,HFNC和NPPV均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指数,但HFNC能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对于不能耐受NPPV治疗的拔管后AECOPD患者,HFNC可作为序贯替代治疗方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N/L)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155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9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63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组间差异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对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占比、血肿体积、WBC计数、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N/L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 OR)1.108,95%CI 1.048~1.172,P<0.001]、N/L(OR 1.342,95%CI 1.178~1.528,P<0.001)是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L预测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 0.723~0.866,P<0.001),截断值为5.36,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4%、66.3%;NIHSS评分预测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 0.640~0.804,P<0.001),截断值为16.5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4%、67.4%。结论N/L和NIHSS评分是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原发性急性脑出血 短期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预测价值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伤情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Hct、Hb(并判断是否贫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Cr等,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止血药、抗凝药、镇痛药及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于入院时、术前7 d、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入院时和术后当天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及引流量,观察计算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根据患者创伤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for DSM-5, PCL-5)评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26例)与非PTSD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差异,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伤后1个月PCL-5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与PTSD发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研究围手术期失血量对PTSD的预测价值。结果PTSD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入院贫血发生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Hct、Hb及术前和术后24 h ADL评分明显低于非PTSD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5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r=0.256,P=0.007;r=0.203,P=0.035),与术后24 h ADL评分、术后Hct呈负相关(r=-0.271,P=0.004;r=-0.194,P=0.04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贫血及隐性失血量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验证,隐性失血量是影响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001,95%CI 1.000~1.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隐性失血量>1 157.8 ml时,发生PTSD的可能性大(P=0.028)。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是急性创伤患者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性失血量以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隐性失血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 贫血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对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09月30日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IHCA后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IHCA后14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IHC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hs-CRP/Alb)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使用心电监护、复苏时通气方式、首次监测心率人数所占比例、复苏前Alb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源性CA、使用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CPR持续时间,血乳酸、Alb和hs-CRP浓度,以及hs-CRP/Alb比值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血乳酸浓度、心肺复苏持续时间、hs-CRP/Alb比值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Alb比值、血hs-CRP和Alb浓度对患者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64、0.745,hs-CRP/Alb比值的预测效能优于hs-CRP浓度或Alb浓度。结论hs-CRP/Alb比值对IHCA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且预测效能优于单用血hs-CRP浓度或Alb浓度。

  • 标签: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 作者: 花嵘 杨永圣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镇痛对急性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为PTSD的防治拓展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30 d内平均疼痛评分的高低,分为强化镇痛组(<4分)和非强化镇痛组(≥4分)。收集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相关参数、VAS评分、PCL-5得分、HADS评分及PTSD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创伤患者,强化镇痛组39例、非强化镇痛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强化镇痛组患者伤后1月时PTSD发生率、PCL-5总得分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镇痛药换算成地佐辛用量,强化镇痛组伤后30 d内镇痛药总用量显著高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伤后强化镇痛可显著降低PTSD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标签: 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强化镇痛 焦虑 抑郁 急诊 发生率
  • 作者: 张梦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PCL-5评分
  • 作者: 崔建 燕宪亮 胡书群 姚爱明 朱锋辉 姚君伟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4;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4;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用于观察性研究(观察组)的大鼠分为4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TF组)、脑外伤组(T组)、股骨骨折组(F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用于干预性研究(干预组)的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骨折+溶剂组(Fb组)、骨折+IGF-1组(F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溶剂组(TF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IGF-1受体抑制剂组(TFi组)。采用Feeney法和截骨法建立脑外伤和股骨骨折模型。观察组于造模后4、7、14、21、28 d和42 d收集血清,并用ELISA法测量血清IGF-1浓度;干预组于造模后按照分组分别给予IGF-1、IGF-1受体抑制剂或溶剂(每天1次,连续14 d);TF组、F组及干预组大鼠在造模后21 d和42 d行股骨骨折影像学检查并评分,在造模后21 d行骨痂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算骨痂成骨细胞百分比。结果与Sham组和F组比较,造模后4、7 d和14 d, TF组和T组IGF-1浓度升高(P<0.05 )。与造模后21 d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均升高(P<0.05)。TF组造模后21、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高于F组(P< 0.05)。Fm组、TFb组和TFi组造模后21、42 d股骨骨折影像学评分均高于Fb组(P<0.05)。TF组造模后21 d骨痂组织中成骨细胞的百分比高于F组(P<0.05)。Fm组、TFb组、TFi组造模后21 d骨痂组织中成骨细胞的百分比高于Fb组(P<0.05 )。结论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早期(14 d内)大鼠血清IGF-1含量明显升高,脑外伤和骨折局部注射IGF-1都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脑外伤合并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并不完全依赖IGF-1。

  • 标签: 脑外伤 股骨 骨折 愈合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枯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百草枯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OR=2.013)、肺间质纤维化(OR=3.779)、纵膈气肿(OR=33.118)是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枯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 标签: 百草枯 肺损伤 CT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PR)预测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48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72例(非DVT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血常规化验和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的水平。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VT组术前及术后3 d NLR、术前RPR、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分别为10.920±7.120、7.190±3.390、(0.090±0.040)%、(4.800±1.480) g/L、(5.960±3.370) mg/L,非DVT组分别为4.650±1.930、6.020±2.430、(0.058±0.020)%、(5.680±1.730) g/L、(3.910±3.060)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6、-2.065、-5.069、2.867、-3.45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LR、术前RPR及术后3 d 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171,95%可信区间(CI):1.016~1.350,P<0.05)。与术后D-D曲线下面积比较,术前NLR、术前NLR与术前RPR联合检测、术前NLR与术后D-D联合检测、术前RPR与术后D-D联合检测、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730、2.368、2.278、2.200、2.814,P<0.05)。结论术前NLR、RPR及术后D-D在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NLR与R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D-D,而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准确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 深静脉血栓 骨盆及下肢骨折 预测
  • 作者: 杨永圣 张梦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疼痛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排除年龄<18周岁、严重眼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及其他病情危重者,在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VAS评分评估创伤后疼痛,ISS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入院24 h内行APACHE Ⅱ评分评估病情。在伤后1个月,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1年内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毒品或药物成瘾者,对最终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使用PCL-5量表评估PTSD症状。依据PCL-5评分是否≥38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两组创伤后VAS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伤疼痛程度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64例,PTSD组19例、非PTSD组45例。两组相比,PTSD组入院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06);两组间1个月时VAS评分及1个月VAS变化值(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ISS评分以及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呈正相关(r=0.355,P=0.004)。另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VAS评分>8时,对PTSD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3%,P=0.000 2)。结论创伤后严重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干预。

  • 标签: 创伤 急性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诊 危险因素
  • 作者: 纪美玲 彭易根 杨宝成 杨永圣 顾乐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8~74岁)和老年组(≥75岁),再根据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确诊脓毒性休克时(0 h)、接受治疗后12 h和24 h的动脉血乳酸(lactate, Lac)水平,计算12 h LCR、24 h LCR;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结局;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期间共4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2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老年组111例、非老年组175例。老年组死亡61例(55.0%)、非老年组死亡55例(31.4%)。COX回归分析及生存时间曲线显示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患者死亡风险是非老年组的1.95倍。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24 h LCR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老年死亡组患者12 h LCR与老年存活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Lac水平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与LCR呈负相关。结论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Lac水平和LCR是住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CR无法准确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预后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AIS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资料,共计177例。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将177例患者分为低中性粒细胞组(<7.1×109/L )和高中性粒细胞组(≥7.1×109/L),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差异。结果高中性粒细胞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发生率高于低中性粒细胞组(17.0%比5.6%,P=0.016);校正年龄、性别、抗栓及抗凝药服用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3.622, 95%CI 1.099~12.203,P=0.035)]。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中性粒细胞 出血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论述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与途径。

  • 标签: 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 运行维护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