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学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结校合学生失范行为的具体案例,阐述事件的经过和解决方法,着重分析其思考与启示,以期总结经验,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如何应对学生失范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提供对策思考。

  • 标签: 学生行为失范 教育管理 思考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模型思想已成为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模型思想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研究模型思想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 中高段
  • 简介:摘要:教学、学习、评价,这是教学目标实现过程当中相互融汇的三个关键的要素。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认真教学、学生们要踏实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优势作用,借助于评价让教师探寻教学方式优化的新思路、让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为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专门以初中数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策略和观点。

  • 标签: 初中数学 教学评一体化 实现策略
  • 简介:摘要:现代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从生活化角度,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在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认识生活。

  • 标签: 融入 生活化元素 激活 小学数学教学
  • 简介: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德育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开展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此项工作要求班主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贯彻落实课程育人的要求,从而推进学生全面且个性的成长发展。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小学班主任德育 学生 政治思想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转运核查单构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患者院际标准化转运方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根据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际情况将MEWS评分与转运核查单有效结合,构建ECMO患者院际标准化转运方案,并根据院际标准化转运方案对转运小组医护人员进行ECMO患者转运知识培训与考核。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进行转运的223例ECMO患者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采用ECMO院际标准化转运方案进行转运的222例ECMO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培训前后转运小组医护人员ECMO患者转运知识得分。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ECMO患者转运知识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患者院际标准化转运方案能够形成高效、安全地标准化转运流程,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ECMO患者转运安全性。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的PCP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IV感染PCP组和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点、基础疾病等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29例PCP合并ARF患者中,HIV感染者75例,非HIV感染免疫抑制者54例。HIV感染PCP组仅10.7%(8/75)的患者既往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两组患者均未行PCP预防用药。HIV感染PCP组患者入ICU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为(18.7±6.0)分,高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13.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低蛋白血症。HIV感染PCP组96.0%(72/7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84.0%(63/7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的占比为57.4%(31/54)。HIV感染PCP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05(0.02,0.12),低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0.96(0.6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6,P<0.001)。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在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7.0,14.0) d和18.0(11.8,32.5) d,分别长于HIV感染PCP患者的7.0(4.0,9.0) d和13.0(7.0,2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8、-2.73,均P<0.050);HIV感染PCP组的病死率为57.3%(43/75),高于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组的38.9%(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APACHEⅡ评分是HIV感染PC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1.006、1.015、1.736,均P<0.050],氧合指数、LDH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影响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0、1.008、0.989,均P<0.050)。结论PCP患者合并ARF后病情重,病死率高。LDH、CRP和APACHEⅡ评分为HIV感染PC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氧合指数、LDH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影响非HIV感染免疫抑制PC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HIV感染 免疫减弱宿主 非HIV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环保工作的实效性,基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研究,加强监测管理力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环境工程中,需要通过监测数据,为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

  • 标签: 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临床上常被用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进展迅速的病毒性肺炎也常有应用,然而目前其对于病毒性肺炎的应用价值仍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病毒性肺炎的炎症反应机制、糖皮质激素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其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肺炎,病毒性 炎症反应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中国大陆19家医院的20个ICU内符合柏林ARDS标准定义的老年(≥65岁)ARD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ARDS高危因素、呼吸支持数据和预后数据,描绘老年ARDS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70例老年ARDS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5例(8.8%)、73例(42.9%)和82例(48.2%)。老年ARDS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肺炎(134例,78.8%)。在ICU住院期间,共64例(37 %)老年患者接受了无创通气,其中28例(43.8%)转为有创机械通气。ICU期间使用有创通气的老年ARDS患者为130例(76.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最终全部使用了有创通气。88例(51.8%)患者合并了其他脏器功能衰竭。105例(61.8%)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多因素分析提示入组24 h后的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氧合指数、入ICU前7 d累积液体平衡及休克为院内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入组24 h氧合指数:P=0.0300,RR=0.196,95%CI为0.045~0.853;入组24 h SOFA:P=0.030,RR=0.725,95%CI为0.543~0.969;前7 d累积液体平衡:P=0.026,RR =1.000,95%CI为1.000~1.000;合并休克:P=0.034,RR =0.140,95%CI为0.023~0.863)。结论入住ICU的老年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高,入组24 h后更高的SOFA评分、更低的氧合指数、入ICU前7 d更高的累积液体正平衡及休克会增加老年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入ICU后的前7 d在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维持液体负平衡可能改善ARDS的住院存活。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流行病学 老年 预后
  • 简介:摘要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膜导致的感染,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较为少见,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本文报道1例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病例,其经积极抗感染及外科手术治疗转归良好。

  • 标签: 心内膜炎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淋巴细胞计数(LYM)亚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04例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中,64.4%(67例)有基础疾病,91.3%(95例)患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9.4%(41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呼吸频率(次/min:26.0±5.6比23.7±5.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18.20±4.88比12.35±4.58)、降钙素原〔PCT(μg/L):0.82(0.23,4.63)比0.39(0.11,0.92)〕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比例〔24.4%(10/41)比7.9%(5/63)〕以及有创通气比例〔63.4%(26/41)比17.5%(11/63)〕均更高(均P<0.01),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131.8±34.5比181.7±31.6〕、LYM(×109/L:0.53±0.40比0.92±0.44)、血红蛋白〔Hb(g/L):105.66±28.17比118.29±28.2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5.12±85.40比199.81±110.11〕、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181(131,275)比319(238,528)〕、CD4+细胞计数〔个/μL:110(71,161)比190(120,311)〕、CD8+细胞计数〔个/μL:71(33,100)比121(81,188)〕均更低(均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4.0,11.0)比12.0(8.0,20.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07,95%可信区间(95%CI)为1.094~1.332,P<0.001〕、LYM (OR=0.070,95%CI为0.018~0.271,P<0.001)、Hb(OR=0.984,95%CI为0.970~0.999,P=0.031)、PLT(OR=0.992,95%CI为0.987~0.997,P=0.00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为0.993~0.998,P=0.001)、PaO2/FiO2(OR=0.955,95%CI为0.938~0.972,P<0.001)是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OR=1.195,95%CI为1.041~1.372,P=0.011)、LYM(OR=0.063,95%CI为0.011~0.369,P=0.002)以及PaO2/FiO2(OR=0.953,95%CI为0.933~0.973,P<0.001)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LYM<0.65×109/L或APACHEⅡ评分>14分时,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LYM与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3、0.563、0.500,均P<0.001)。结论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入住ICU时的APACHEⅡ评分、PaO2/FiO2以及LY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成人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恢复期血浆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集出院2周后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200~400 mL,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及抗体检测后,输注于16例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观察患者输注血浆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血浆输注总量、平均抗体浓度、抗体输注总量及输注血浆前后1 d和3 d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及乳酸(Lac)的变化率。结果①患者特征:16例患者中有5例(31.25%)为重型,11例(68.75%)为危重型;62.50%(10/16)的病例存在基础疾病;危重型患者中有创呼吸机使用比例为90.91%(10/11),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使用比例为45.46%(5/11)。②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本研究中输注的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在10.93~114.70 kAU/L,平均(56.44±39.40) kAU/L。有10例患者在恢复期血浆输注前2019-nCoV核酸检测呈持续阳性(可统计核酸转阴时间),其中8例患者在输注血浆后2~8 d核酸转阴,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明显缩短〔2(2~3)d比5(3~8)d,P=0.036〕;2例危重型患者输注的血浆抗体浓度较低,病毒未转阴,分别在血浆输注后3 d和6 d死亡。③实验室检测指标:恢复期血浆输注前后1 d WBC的变化率(0.81±0.28比1.00)、NEU的变化率(0.75±0.33比1.00)均明显降低(均P<0.05),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CRP水平在输注后1 d下降至输注前的约63%(P=0.017)。未观察到恢复期血浆输注过程中及输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多数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在输注后2~8 d,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更短;恢复期血浆治疗可降低患者CRP水平,治疗期间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恢复期血浆抗体水平可能是影响输注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因素之一,检测并筛选高滴度的恢复期血浆,并早期应用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望提高恢复期血浆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恢复期血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和抗体浓度 核酸转阴时间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治经过,搜集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2例受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在移植后11个月和12个月发病,均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提示双肺靠近胸膜磨玻璃及斑片状渗出影,早期合并了不同程度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结果例1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减量应用,并增大了糖皮质激素用量;例2免疫抑制剂未减量,早期因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透析3次。2例均给予吸氧、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口服及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COVID-19受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早期出现了肾功能和心功能异常。肾移植受者合并重型COVID-19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如何调整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B超在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通过B超诊断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B超检查时均发现子宫底部存在强回声团,且周边界限非常清楚。67例患者在B超检查横切面或斜切面检查时可见子宫左侧角位置存在直径大小接近的强回声光团。13例患者在B超横切面和斜切面扫描时可见子宫右侧角存在大小接近的强光团回声。B超诊断42例患者肌瘤直径在5cm以下,25例患者肌瘤直径在5~9cm,13例患者肌瘤在9cm以上。手术和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69例为子宫肌瘤,B超诊断准确率为86.25%。结论B超检查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无痛、无创、重复性好、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鉴别诊断 B超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抢救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救治的7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回顾性分析76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造成窒息的原因,并总结其抢救护理措施。结果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是脐带过长、宫缩过强、胎盘功能不全、胎心窘迫、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因素。针对新生儿窒息应以预防为本,及时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新生儿窒息,并进行早期预测,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复苏、保暖、吸氧等抢救护理措施。结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要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抢救护理 胎膜早破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