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不仅是一组妊娠疾病,该类患者产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激活素A在HDP尤其是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综述激活素A在HDP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在HDP患者产后心功能障碍中扮演的角色。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激活素A 心功能障碍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对上海市58家二级医院和2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肺功能仪配备和肺功能检查(PFT)应用现况。结果显示二级医院基本配备肺功能仪,并开展日常PFT,但月均检测次数和部分PFT项目开展比例低;CHS肺功能仪的配备率、PFT开展和有专职PFT人员的比例均较低。上海市肺功能仪配备和应用不足,二级医院应重视开展更多的PFT项目,CHS则应加强肺功能仪配备,重视PFT广泛开展及基层队伍建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握力、快速步行速度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第一轮调查,于2009—2010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8 643名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认知功能总分。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握力、快速步行速度和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8 175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2.9±9.7)岁,其中男性3 782名(46.3%)。握力、快速步行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7.46±12.01)kg和(1.44±0.43)m/s,其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得分及认知总分分别为(5.72±0.09)、(12.67±0.35)、(6.84±0.10)、(4.32±0.14)和(60.50±0.95)分。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慢性病共患情况、BMI、饮酒、吸烟、水果蔬菜摄入和体力活动情况等因素后,握力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和认知总分呈正相关(标化β值分别为0.036、0.079、0.042、0.046和0.043,P<0.05);快速步行速度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和认知总分呈正相关(标化β值分别为0.040,0.031,0.039,P<0.05)。结论握力、快速步行速度与50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呈正相关,可成为识别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指标。

  • 标签: 握力 认知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步行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9/L(2.2×109/L~21.7×10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P<0.05)。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 肝功能损害 临床分型 呼吸衰竭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