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成人癫痫持续状态(SE)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地对SE患者进行急救、监护与支持,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控,以期尽快控制癫痫发作。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SE的医疗及护理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和研究,形成共识初稿。选取31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专家论证会,对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31/31),专家判断依据系数为0.93,熟悉程度为0.87,权威系数为0.9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27(P<0.05)。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成人SE的识别、急救、监护与支持、并发症防控和终止SE效果评价。结论本共识实用性较强,为SE患者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依据。

  • 标签: 成年人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科室教学管理者在护理带教教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困难及建议,分析教学医院在科室带教教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为规范科室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泰安市中心医院11名护士长、总带教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提炼出5大主题:带教教师竞争机制不健全、部分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缺乏、影响科室临床教学工作开展的因素、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带教教师管理的建议。结论总带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制度、职责、考评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管理者应采取措施调动带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学 带教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脂质沉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并将20只同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组与硼替佐米(BTZ)组,每组10只。予AS组和BTZ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BTZ组小鼠给予50 µg/kg BTZ腹腔注射(2次/周,持续4周),AS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于干预12周后测量其体质量及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并予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脂质沉积状况,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NF-κB、NLRP3的阳性表达,予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和Atg1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干预12周后,AS组和BTZ组小鼠的体质量,TC、LDL含量,病变程度及脂质沉积占比,NF-κB、NLRP3阳性表达及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和BTZ组小鼠的HDL含量、Beclin-1和Atg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F-κB/NLRP3通路可通过调节血脂含量以减少脂质沉积,并介导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以促进自噬发生,从而起到抑制AS进程的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核转录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自噬 脂质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空封闭引流(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观察患者康复指标变化,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中,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0.53±2.39)d,感染控制时间为(14.32±3.24)d,创面封闭时间为(10.87±2.84)d,骨折愈合时间为(9.57±1.84)周。VAS评分术后1个月[(3.21±1.58)分]和术后3个月[(1.45±0.76)分]均低于术前[(8.23±1.52)分](t=25.082、43.704,均P<0.05);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个月(t=10.996,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术前(t=14.798、29.598、30.599、47.970、17.161、31.587,均P<0.05);术后3个月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个月(t=14.401、21.218、17.513,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EFF)评分均高于术前(t=17.803、36.482,均P<0.05);术后3个月WHO QOL-BEFF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t=10.488,P<0.05)。结论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四肢 骨折,开放性 骨折,粉碎性 炎症介导素类 疼痛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9/L(2.2×109/L~21.7×10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P<0.05)。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 肝功能损害 临床分型 呼吸衰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生酮饮食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及管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为实施生酮饮食后每4小时给予个性化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包含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当患者出现生酮饮食胃肠道不耐受时,留置鼻肠管至空肠上段,稀释生酮饮食,增加膳食纤维、胰酶制剂及益生菌的摄入,减少患者腹泻、胃潴留的发生;每4小时监测患者血糖及血酮情况,采用Engel分级评价生酮饮食疗效;早期开展主动活动,促进患者脱机及四肢肌力恢复。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生酮饮食进展顺利,胃肠道不耐受显著改善,入院第30天时,患者Engel分级为Ⅰ级,无影响功能的癫痫发作,病情平稳得到有效控制。入院第66天患者脱机成功,转入普通疗区,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等护理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行生酮饮食的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个性化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护理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生酮饮食 肠内营养耐受性
  • 作者: 王霞 孙超 胡慧秀 王紫馨 汪晖 彭华 乔建红 高岚 中国老年护理联盟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武汉 43003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08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济南 250014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长春 130033 ,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由该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2019-nCoV对于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且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使得该组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严重程度更高,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较多。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们组织国内老年重症护理专家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编写该共识,该共识涵盖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评估、临床护理、出院护理等相关内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重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