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危重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整体化模拟教学课程的效用。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CMO团队建立教学课程,以团队为单位招募学员,提供模拟教学为主的课程,并对团队成员考核成绩及学员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8年5月开展起,共有22家儿科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儿科,共计132名学员参加本课程的培训。其中男56名(42.4%),45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生(34.1%),60名ICU护士(45.5%),23名胸外科医生(17.4%),4名麻醉科医生(3.0%)。12名学员(9.1%)曾有过ECMO治疗经历。学员对于课程设置的各个部分有着较高评价,评分均超过4分。对于理论、技能、团队合作和实施ECMO信心的自我评价均有明显提高,有80.3%的学员对课后开展ECMO技术充满信心。学员们的基线理论考核成绩为(55.2±7.6)分,经培训后再次理论考核成绩为(67.1±7.3)分(P<0.001)。以团队为单位的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70.2±8.2)分,合格率达86.4%。操作考核中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遗漏白蛋白和全血预充(90.9%);非技能方面包括感到紧张(84.8%)、团队合作不够流畅(74.2%)、队长的领导力不够(68.2%)。97.0%和94.7%的学员认为整体培训和模拟教学是课程的亮点。有13家(59.1%)学员单位在课程后成功开展ECMO技术,救治患儿人数达到83例,救治成功率54.2%(45/83)。课程后随访发现,2周左右即有学员单位出现技能水平下降。结论本课程作为ECMO模拟教学的全新尝试,在教学及临床双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本研究对于ECMO在儿科领域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儿科 模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儿合并重症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对ECMO期间重症感染的识别和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9岁VA-ECMO合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文献复习儿童ECMO支持期间发生血流感染的治疗现状,结合病例总结ECMO治疗时血流感染的治疗经验。结果患儿,女,9岁,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历经12 h VA-ECMO转运入我院PICU。因肺出血、肺动静脉发育异常,在ECMO支持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经积极清除感染灶,调整抗菌药物,VA-ECMO支持40 d后病情好转,顺利撤离ECMO,好转出院。结论VA-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合并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和炎症指标检查;根据细菌体外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敏感抗菌药治疗,同时去除所有潜在感染灶,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儿合并重症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对ECMO期间重症感染的识别和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9岁VA-ECMO合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文献复习儿童ECMO支持期间发生血流感染的治疗现状,结合病例总结ECMO治疗时血流感染的治疗经验。结果患儿,女,9岁,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历经12 h VA-ECMO转运入我院PICU。因肺出血、肺动静脉发育异常,在ECMO支持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经积极清除感染灶,调整抗菌药物,VA-ECMO支持40 d后病情好转,顺利撤离ECMO,好转出院。结论VA-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合并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和炎症指标检查;根据细菌体外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敏感抗菌药治疗,同时去除所有潜在感染灶,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危重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整体化模拟教学课程的效用。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CMO团队建立教学课程,以团队为单位招募学员,提供模拟教学为主的课程,并对团队成员考核成绩及学员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8年5月开展起,共有22家儿科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儿科,共计132名学员参加本课程的培训。其中男56名(42.4%),45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生(34.1%),60名ICU护士(45.5%),23名胸外科医生(17.4%),4名麻醉科医生(3.0%)。12名学员(9.1%)曾有过ECMO治疗经历。学员对于课程设置的各个部分有着较高评价,评分均超过4分。对于理论、技能、团队合作和实施ECMO信心的自我评价均有明显提高,有80.3%的学员对课后开展ECMO技术充满信心。学员们的基线理论考核成绩为(55.2±7.6)分,经培训后再次理论考核成绩为(67.1±7.3)分(P<0.001)。以团队为单位的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70.2±8.2)分,合格率达86.4%。操作考核中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遗漏白蛋白和全血预充(90.9%);非技能方面包括感到紧张(84.8%)、团队合作不够流畅(74.2%)、队长的领导力不够(68.2%)。97.0%和94.7%的学员认为整体培训和模拟教学是课程的亮点。有13家(59.1%)学员单位在课程后成功开展ECMO技术,救治患儿人数达到83例,救治成功率54.2%(45/83)。课程后随访发现,2周左右即有学员单位出现技能水平下降。结论本课程作为ECMO模拟教学的全新尝试,在教学及临床双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本研究对于ECMO在儿科领域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儿科 模拟教学
  • 简介:骨髓输液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一种紧急输液方法,主要用于急诊大抢救和心肺复苏。由于解剖位置固定,标志明确,穿刺成功率高,方法简便和操作速度快等特点,在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站中应用较多。由于可穿刺部位不多,且骨髓输液并发症较多和较严重,故一般不将此法列入常规输液方法,也不作为长期输液之用。一般在能获取有效静脉通路场合下不采用此法输液,或在获取静脉通路后即行撤除骨髓输液。

  • 标签: 骨髓输液 输液方法 静脉通路 穿刺成功率 输液并发症 心肺复苏
  • 简介:中心静脉置管是危重患儿给药和输液的最佳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管径较大,便于大量输液;由于距心脏近,药物输入后可很快分布到全身脏器组织。这对浅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婴幼儿及心肺复苏的患儿尤为重要。中心静脉置管的设备要求较低,故也可作为急诊室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另外,中心静脉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然而,中心静脉置管选择的静脉均为体内的大静脉,这些静脉数量极为有限,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输液 危重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