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丘颗粒细胞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调控网络,并进行临床标本验证,以探寻PCOS发病机制并提供诊疗靶点。方法使用R软件分析来自基因表达图谱(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的数据,得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使用CircInteractome、Starbase数据库,预测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就诊的PCOS患者(记为PCOS组,n=40)和因男方或者输卵管因素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n=20)的卵丘颗粒细胞,提取R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结果筛选出278个差异表达mRNA、23个差异miRNA和2402个差异circRNA(P<0.05和 |log2FC|>0.8);构建256条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包含13个mRNA、2个miRNA和40个circRNA;临床验证后提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hsa-miR-127-3p、hsa_circ_0086809/hsa_circ_0063556及其调控网络与PCOS相关(P=0.004、P=0.002、P=0.014、P=0.003)。结论卵丘颗粒细胞中PAPPA、hsa-miR-127-3p、hsa_circ_0086809/hsa_circ_0063556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网络与PCOS发生相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丘颗粒细胞 基因表达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时发生卵巢扭转的时机、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1例取卵前卵巢扭转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取卵前一天突然下腹痛,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提示卵巢扭转,经阴道穿刺减压无效时及时行腹腔镜手术复位固定,保留了卵巢。结论卵巢体积中等增大是卵巢扭转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阴道多普勒超声为准,及时进行腹腔镜下扭转复位并固定可避免卵巢坏死切除,并可防止术后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内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反复着床失败(RI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定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胚胎RIF再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每组病例数共计60例),参照组采用宫腔内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内灌注HCG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指标、子宫内膜血流类型、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搏动指数(PI)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阻力指数(RI)低于参照组,观察组II型+III型率(78.33%)、临床妊娠率(50.00%)、生化妊娠率(43.33%)、胚胎种植率(30.00%)均高于参照组(21.67%、30.00%、25.00%、13.33%),观察组I型率(35.00%)低于参照组(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灌注HCG可有效改善胚胎RIF再次接受FET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和厚度,提高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反复着床失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宫腔灌注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胚胎和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探讨人自体单个核细胞(PBMCs)对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胚胎表面LIF受体(LIFR)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内膜12例,分离出子宫内膜细胞。收集其外周血分离出PBMCs。收集2009年至2014年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成功且分娩的患者的废弃胚胎。研究分为实验组(内膜-胚胎-PBMCs共培养)和对照组(内膜-胚胎共培养)。共培养系统中加入含雌孕激素培养液当日为培养第0日。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后第1、第3、第5日两组培养液中LIF的浓度;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第5、第6日所形成囊胚表面LIF受体的表达情况,用Image J软件分析免疫荧光图像。结果培养第3日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L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日时,实验组培养液中LIF浓度[(2 840.02±240.5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 411.35±311.63) ng/L](P=0.001)。囊胚LIFR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值实验组大于对照组(0.255 8±0.037 2比0.190 6±0.040 4,P=0.001)。结论在体外子宫内膜-胚胎共培养模型中,人自体PBMCs能提高子宫内膜LIF的表达,同时促进囊胚表面LIFR受体的形成,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反复种植失败 白血病抑制因子 共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苯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0.031、P=0.039、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1)、B组(P均<0.001)及C组(P<0.001,P<0.001,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 标签: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间苯三酚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