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后经关节镜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比较MR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小腿肌腱损伤,肌腱撕裂45例,肌腱炎17例。肌腱完全撕裂MRI主要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T2WI信号增强,撕裂处可见扭曲,断端不规则,呈马尾样改变;肌腱不完全撕裂主要表现为肌腱内部呈线状或局部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局部纤维增厚。肌腱撕裂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部变薄,回声部分中断,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可延伸至肌腱;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多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MRI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1.25%、88.46%、94.91%、68.42%,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分别为88.70%、81.25%、87.18%、94.82%、65.00%;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95.16%、87.5%、93.58%、96.72%、82.35%,各方法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高频超声对小腿肌腱损伤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可小幅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上可根据检查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小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方法:将本社区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社区护理干预实施于研究组患者中,对比组间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血压水平均得以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其血压水平,继而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 血压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率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血小板计数 性别 肝纤维化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不良反应、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3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降低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后经关节镜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比较MR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小腿肌腱损伤,肌腱撕裂45例,肌腱炎17例。肌腱完全撕裂MRI主要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T2WI信号增强,撕裂处可见扭曲,断端不规则,呈马尾样改变;肌腱不完全撕裂主要表现为肌腱内部呈线状或局部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局部纤维增厚。肌腱撕裂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部变薄,回声部分中断,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可延伸至肌腱;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多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MRI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1.25%、88.46%、94.91%、68.42%,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分别为88.70%、81.25%、87.18%、94.82%、65.00%;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95.16%、87.5%、93.58%、96.72%、82.35%,各方法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高频超声对小腿肌腱损伤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可小幅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上可根据检查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对象为8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随即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0例,所对应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明显更高,恢复情况明显更好,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优质护理 肌力恢复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 标签: 婴儿,早产儿 出生体重 体格生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50 Hz,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2次)及盆底肌训练(每次训练15~30 min,每天训练3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FUL、MUCP、MUP、社会心理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35.93±8.52)cmH2O]、阴道静息压[(35.17±8.46)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4.85±0.79)s]、FUL[(34.52±7.85)mm]、MUCP[(7.93±1.21)kPa]、MUP[(9.08±1.25)kPa]、社会心理评分[(77.29±5.18)分]、限制性行为评分[(77.39±5.37)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76.29±5.7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 尿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过程中将综合性术中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所选择患者为5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结合组内盲选的形式,取25例患者,在术期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需要将综合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其仍存在辐射剂量高、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大,以及肿瘤细胞的放疗耐受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放疗增敏剂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一直是放疗研究的热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表观遗传学修饰剂,除了其固有的抗癌特性外,还能调节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敏感性。本文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重点阐述了HDACIs增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不同分子机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放疗增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选择性杀伤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医院财务工作和绩效考核提高了重视力度。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透明度提升,具有了更加可靠的信息依据,且明确了会计核算方式,但新旧会计制度转变后,医院尚未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而且对绩效考核认知并不深刻,在考核标准以及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医院需要对这两项工作进行探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模式与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医院整体的发展水平。

  • 标签: 新会计制度 医院 成本核算 绩效考核
  • 简介:摘要:绩效考核与会计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在医院确立成本核算体系后,要有效落实,绩效考核则为重要的工具,医院必须形成一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将成本核算作为最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目前,很多医院并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与会计成本核算体系,运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医院实际运行状况和发展需求不相符,且采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在新的医改环境与会计制度下,医院必须对这部分工作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 标签: 医院 绩效考核指标 会计成本核算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HBO)调控miR-153-3p/Bcl-2轴缓解大鼠脑梗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BO组和HBO+mimic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方法构建大鼠脑梗死模型。再灌注48 h后,将大鼠安乐死,并收集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评估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TUNEL实验观察大鼠海马和皮质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RT-PCR实验检测大鼠脑组织中miR-153-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大鼠脑组织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Bcl-2的转录活性,RT-PCR实验检测PC-12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处理后大鼠脑组织中miR-153-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BO处理后降低了MCAO诱导的miR-153-3p表达,但mimic-miR-153-3p处理后明显逆转了该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脑组织水含量提高,HBO处理后脑组织水含量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但miR-153-5p过表达后HBO的这种作用显著削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BO组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miR-153-3p上调后提高了IL-6、CRP及TNF-α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PC-12细胞中上调miR-153-3p的表达可显著降低Bcl-2的荧光及转录活性,降低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可通过调控miR-153-3p/Bcl-2轴改善MCAO诱导的脑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脑水肿。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miR-153-3p 凋亡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日期2018年6月-2019年6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这期间,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断血流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断血流片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不规则出血 出血病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数矫治对青少年上气道形态的影响,为正畸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并行全口直丝弓矫治的骨性Ⅰ类错青少年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3.7±1.5)岁(12.2~15.7岁)。所有患者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后在非最大支抗(非种植体支抗或口外弓)下内收上下颌前牙。获取患者减数矫治前后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测量口咽气道容积和截面积相关测量指标,生成头颅侧位截面并测量牙颌和舌骨位置相关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差异,并对口咽气道容积或截面积相关指标变化量与牙颌指标、舌骨位置相关指标变化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矫治后腭咽气道容积、舌咽气道容积、口咽气道总容积和最小横截面积比矫治前分别增大632(558)、758(549)、1 454(955) mm3和14(29) mm2,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多位于舌咽部。矫治后悬雍垂尖处气道横截面积及最大前后径分别比矫治前减小(4±10) mm2和(0.4±0.8) mm,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处最大侧方径的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悬雍垂尖处气道最大前后径与最大侧方径的比值[0.535(0.047)]显著小于矫治前[0.589(0.034)](P<0.05)。悬雍垂尖处气道横截面积变化量与下颌中切牙唇倾度变化量、UI-FHp距[上中切牙点(UI点)到过蝶鞍点的眶耳平面垂线(FHp)的距离]变化量和LI-FHp距[下中切牙点(LI点)到过蝶鞍点的眶耳平面垂线(FHp)的距离]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最大支抗下减数矫治对骨性Ⅰ类错青少年口咽气道的影响总体较小,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道形态,且悬雍垂尖处气道横截面积的变化与前牙内收量正相关。

  • 标签: 错,安氏Ⅰ类 口咽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气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