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工程质量需要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 标签: 建筑工程 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罹患恶性肿瘤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08年5月30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设置为肿瘤组。选取同时期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且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肿瘤和房颤相关指标等。射频消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房颤复发或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校正混杂因素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恶性肿瘤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肿瘤组30例,年龄(64.8±6.6)岁,男性16例(53.3%)。对照组60例,年龄(63.6±6.2)岁,男性32例(53.3%)。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28.7±110.3)d,肿瘤组房颤复发6例(复发率20.0%),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复发率28.3%),2组患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内2组均未出现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罹患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无影响(P=0.3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罹患恶性肿瘤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之间仍无相关性(HR=0.508,95%CI 0.192~1.342,P=0.172)。结论罹患恶性肿瘤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无影响。对于合并房颤的恶性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视为一种可行的心脏节律控制治疗策略。

  • 标签: 肿瘤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可行性
  • 作者: 黄从新 蔡衡 姚焰 钟敬泉 苏晞 高连君 陈明龙 王祖禄 程晓曙 韩冰 杨新春 郑良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重点实验室 43006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 30007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济南 250000,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 43002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1604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10029,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330006,徐州中心医院心内科 2210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100020,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亚洲人群中使用接触压力感知导管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的数据有限。SMART CHINA是使用压力感知技术评估中国药物难治性PAF患者消融结果的登记研究。方法该登记研究(2015年6月23日至2017年9月29日)在12家医疗中心招募了患者。消融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首次消融后12个月内未记录到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发作。次要结局包括即刻成功率、平均压力、手术参数和不良事件(AE)。结果共200例患者使用本研究导管进行了消融手术(安全性分析人群)[年龄(61.2±9.3)岁,男62.5%]。在193例合格患者(意向性分析人群)中,166例有主要有效性终点数据(符合方案人群)。96.0%(192/200)的患者接受了单次消融手术。压力为(12.9±3.8) g。中位手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分别为135.0 min和22.4 min。99.5%(199/200)的患者达到了即刻成功。80.7%的患者在12个月时未记录到有症状的房颤/房速/房扑发作。出现了6例与手术或器械相关的严重AE(心包积液2例,心脏压塞1例,动静脉瘘2例,咯血1例)。结论该多中心观察性登记研究显示,采用压力感知技术进行PAF消融可在中国患者中获得12个月的高成功率和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登记研究
  • 简介:摘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临床较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而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内的房速应用传统的射频消融模式存在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方面问题。高功率短时程放电消融模式是近两年由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射频消融方式和理论,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或某些特殊部位室性早搏的消融。本文报道1例应用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心中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初步经验。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房性心动过速 心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可能的心律失常源性晕厥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且植入ILR的患者37例,年龄(59±19)岁,男24例。植入后进行常规随访,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随访内容:症状、程控事件、是否发生晕厥。如患者发生晕厥,通知回院就诊,接受程控和心电学检查,分析晕厥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2例(59.46%,22/37)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6例为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2 s),在植入后(187.73±177.12) d发生晕厥事件。1例患者记录到房颤伴RR长间歇,但未发生晕厥。16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植入前晕厥次数、心电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预测晕厥发作的影响因素。结论植入ILR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LR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心律失常原因晕厥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 心律失常,心性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船舶轮机的有良好的管理质量,需要轮机设备的管理方面的人员能掌握船舶轮机管理的关键点,并能根据船舶轮机的实际管理质量采取相应提升船舶轮机设备管理质量的措施。本文船舶轮机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船舶 轮机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船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船舶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在船舶运行过程中,轮机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关注重点。在其安全管理问题中,人的管理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着重探讨人的管理在轮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本文将对现代船舶发展过程中轮机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人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提出船舶轮机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为整体船舶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船舶 轮机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船舶需要轮机系统来进行驱动,可以满足船舶航行方面的需求,其正常运转是整个舰船可以顺利运作的基础。而整个船舶轮机的安全性要考检验工作来进行维持。当前阶段对于船舶轮机检验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给船舶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首先对当前轮机检验中的缺陷进行总结,并且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方案来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整个检验工作都可以更合理地进行,保证舰船运行的稳定性。

  • 标签: 缺陷 问题排除 船舶轮机 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