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启动时液体过负荷(fluid overload, FO)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CRRT的65岁以上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68例,收集患者入ICU后诊断为脓毒症时的基线资料,CRRT启动时的AKI分期、血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前一日尿量,入ICU后诊断为脓毒症到CRRT启动时的液体进出量、间隔时间以及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情况。主要结局为CRRT启动后28 d死亡。比较CRRT启动后28 d生存患者与死亡组患者的基线资料、CRRT启动时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液体容量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生存曲线分析,将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及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RT启动后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68例患者在CRRT启动后28 d时存活22例(生存组),死亡46例(死亡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仅年龄、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1,t=2.491;P<0.05);CRRT启动时,两组患者SOFA、前一日尿量、每日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正平衡量、FO>10%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879,Z=2.343、2.042、2.222、2.229,χ2=6.852;P<0.05)。CRRT启动时,FO>10%与FO≤10%的两组患者,仅年龄、血尿素氮、间隔时间、液体正平衡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0、2.079、6.101、6.964,P<0.05);FO>10%的患者在CRRT启动后28 d的死亡率显著高于FO≤10%的患者(83.8%、54.1%,χ2=6.852,P<0.01)。将年龄、基线平均动脉压、CRRT启动前一日尿量、CRRT启动时的SOFA及血尿素氮、每日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正平衡量、诊断为脓毒症到CRRT启动时的间隔时间、FO>10%的患者比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RRT启动时的SOFA以及FO>10%是CRRT启动后28 d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OR=1.354、16.140,95%CI=1.069-1.715、1.883-138.379,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在CRRT启动时FO>10%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液体负荷持续加重时应尽早启动CRRT。

  • 标签: 老年人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过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9月—2019年5月6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流式细胞术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表面PD-1表达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者64例,生存者32例,死亡者32例。第1、2、3、5、7天死亡者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生存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与降钙素原呈正相关(r=0.313, P=0.015;r=0.375, P =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3天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1+/CD3+T细胞百分比为3.63%,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96.43%,特异度 59.38%。PD-1+/CD4+T细胞百分比为4.65%,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96.43%,特异度 62.50%。PD-1+/CD8+T细胞百分比为3.91%,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64.29%,特异度81.25%。结论脓毒症死亡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更高,T细胞表面PD-1表达增加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使用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脓毒症 共抑制分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西孟旦治疗32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32例≥75岁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6例)和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16例),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予左西孟旦负荷剂量6 μg/kg,随后以0.1 μg·kg-1·min-1维持至24 h;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予左西孟旦0.1 μg·kg-1·min-1维持24 h。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等。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 950(922,6 481)ng/L比4 018(2 716,9 637)ng/L;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1 390(599,3 297)ng/L比4 576(2 681,10 682)ng/L]、LVEF[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48.9±9.2)%比(39.4±8.8)%;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48.7±12.0)%比(40.4±8.8)%]、SV[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57.9±10.3)ml比(48.9±11.0)ml;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59.4±9.0)ml比(52.3±9.5)ml]均改善(P<0.05);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NT-proBNP在第3天开始较基线水平下降,而维持剂量组在第7天才开始下降;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第14天SVI较第1天升高[(29.4±6.5)ml/m2比(27.3±6.7)ml/m2,P<0.05],而维持剂量组未升高。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11.1±4.4)d比左西孟旦维持剂量组(9.6±3.5)d]、28 d病死率(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2/16比维持剂量组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负荷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7例,维持剂量组2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单纯维持剂量的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

  • 标签: 左西孟旦 高龄 重症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