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以2012年7月15日凌晨榆林地区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大气动力场相结合方法揭示冷涡影响下降水过程干侵入特征及其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黑体亮温高值区与干冷区相对应,干冷区伸入使得对流云团边缘亮温梯度增大,同时对流云团发展;干侵入与对流层高层下沉运动、高值位涡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强降水区上空出现对流不稳定层结,为短时强降水发生创造有利环境条件。另外,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带来短时间水汽辐合为短时强降水集聚了水汽条件。地面尺度辐合线触发作用,将不稳定层结包含水汽气块抬升,从而形成降水。

  • 标签: 干侵入 水汽图像 位涡
  • 简介:借助JAXA/EORC热带台风数据集资料,实现台风区非台风区分离,在此基础,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搭载测雨雷达可见光/红外扫描仪融合观测资料,1998~2007年东亚雨季台风及非台风降水气候特征降水云红外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台风降水强度谱较非台风降水谱更宽,特别是对流降水主要分布5~20mm/h之间;强降水更多,主要分布东亚洋面。2)雨季东亚降水主要形式是非台风层云降水,但台风降水对局地降水量贡献不容忽视,例如台湾以东附近洋面可达20%。3)台风降水云亮温海陆布差异显著;雨顶高度4~9km(层云)4.5~12.5km(对流)之间均有分布,较非台风降水雨顶高度谱更宽。4)不同等级台风降水强度、覆盖区域云顶10.8μm亮温分布差异

  • 标签: 热带测雨卫星 台风降水 非台风降水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
  • 简介:随着信息科技各个领域成功应用,以及计算机美工设计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气象媒体开始使用美工设计来吸引公众眼球,提升气象媒体形象.文章根据内蒙古各气象媒体发展现状,通过4不同方面探讨美工设计气象媒体运用情况.

  • 标签: 美工设计 气象媒体 动画
  • 简介:2013年11月25日爆发性气旋引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范围暴雪天气,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尺度环流背景着眼,气旋爆发性发展及与其引发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具有疏散结构发展槽槽前获得发展,并始终位于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和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为辐散区,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增长。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上升运动,有利于降雪持续和加强。气旋自生成后主要在海上移动,水汽含量充沛,东侧有不断增大低空急流相伴,增强了水汽向北输送强度,加强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降雪。850hPa以下出现水汽辐合中心预示降雪强度增大,与降雪对应。大气水汽饱和区厚度减小至对流层低层,表明降雪强度减弱。暴雪与高空锋区锋生关系密切,低层锋区自南向北移动经过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时间位置与暴雪有较好对应关系。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高空暖锋锋区移出,降雪强度减小;锋区全部移出,降雪结束。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大暴雪 环流特征 急流 锋区
  • 简介:结合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过程,L波段高空观测系统观测过程出现特殊问题及处理办法做以汇总,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高空观测 特殊问题 处理方法
  • 简介: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气候演变具有特殊难度挑战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前沿研究领域。文章选择前寒武纪气候演化重要科学问题进行综述:大气演化、两次全球冰川期以及暗弱太阳问题。关于大气演化,本文首先描述大气成分演化历史,然后简述影响大气成分演化基本过程:大气逃逸、两次大气氧含量突然增加、碳酸盐-硅酸盐循环及其气候系统负反馈作用。两次全球冰川期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距今24亿-21亿年)新元古代(距今8亿-5.8亿年),文章简述成因以及相关气候模拟结果。暗弱太阳问题地球历史气候演化经典问题,论文简要地综述些最新研究成果观点。

  • 标签: 大气演化 地球演化 生命演化 冰雪地球 暗弱太阳问题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升温、降水强度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会通过影响重大工程设施本身、重要辅助设备以及重大工程所依托环境,从而进影响工程安全、稳定性、可靠耐久,并对重大工程运行效率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还对重大工程技术标准工程措施产生影响。本文以青藏铁路(公路)工程、高速铁路工程、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为典型工程阐述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影响。青藏铁路(公路)沿线冻土环境热平衡极易打破,多年冻土环境经破坏,难以恢复,气候变化已经使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并且未来多年冻土退化全球变暖背景将变得更加严重。未来中国地区地表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台风等都将发生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我国高速铁路气候变化向着不利于高铁工程趋势发展,将给高铁基础设施服役寿命以及高铁运输秩序等方面带来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改变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工程水安全水量分配调度、水资源利用水文风险管理等产生影响

  • 标签: 重大工程 气候变化 影响
  • 简介:科技小论文学生科学研究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写法有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内容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从下手。

  • 标签: 小论文 科技 撰写 科学研究 文学作品 咸蛋黄
  • 简介:本文以滞后时间为权重经典尺度化时间滞后法(SLAF)基础,提出了种改进方法,将滞后预报与控制预报之间差值场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尺度化因子,构成集合预报成员,对比分析经典SLAF改进SLAF方法2007年4月23—24日广东地区次飑线过程集合预报试验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改进SLAF方法预报各变量RMSE值有所降低,成员间离散度普遍增加;改进SLAF方法强降水中心位置及降水强度预报均优于经典SLAF方法。另外,多组加扰变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位温进行扰动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变量;不同扰动变量预报结果影响不同,正确地选择扰动变量可明显提高预报效果。

  • 标签: 飑线 SLAF 中尺度系统 集合预报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雷达资料,2013年7月1—2日辽宁地区次大暴雨过程,从大暴雨发生区附近低空急流、干侵入活动卫星云图演变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低空急流迅速向低层扩展加强,超低空东南急流迅速加强,为大暴雨发生输送了充足水汽;对流中层干层加强了暴雨过程对流不稳定;湿度梯度锋区形成维持重要原因为干冷空气侵入。此次大暴雨形成过程卫星云图演变为:暴雨发生前有低湿、高位涡冷空气向低纬度移动、并不断加强;雨带维持阶段,强降水区红外水汽图像,主要特征有向北、向东北、向东、向东南、向南及向西南疏散外流丝缕状卷云,同时西北侧不断有小尺度暗区补充;强降水结束前,从南亚高压脊北侧动力干带东移,反气旋脊快速扩大,反气旋结构更加松散,强降水区附近副热带西风急流逐渐减弱消失;同时可知强降水发生在强对流云团梯度最大值时段,因此卫星云图特征强降水发生过程有较好指示意义。此次辽宁地区大暴雨过程强降水中心位于背风坡附近,说明地形抬升对此次对流强降水对流加强起推动作用

  • 标签: 大暴雨 干侵入 云图演变 地形影响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2012年7月9日山东南部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鲁南大暴雨发生在“2高对峙”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位置强弱影响大暴雨落区降水强度大小;地面β尺度气旋发生发展造成本次大暴雨最直接原因;贝加尔湖以西高压系统加强引导北部干冷空气南下进入鲁南地区地面辐合加强生成初始β尺度气旋触发机制;冷暖空气在暴雨区汇合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本次大暴雨根本原因;多普勒雷达VWP产品可以很好地捕捉冷暖空气活动情况

  • 标签: 大暴雨 β中尺度气旋 干冷空气 触发机制
  • 简介:利用高密度自动观测站逐时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按照客观标准选择参考站,分析2010年7月2~6日北京次极端高温过程城市热岛强度(IUHI)城区地面气温时空分布影响。此次高温过程连续5日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0°C,为北京站1951年以来连续5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值。大陆暖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加之气流越山引起焚风效应,导致此次极端高温过程发生环流背景。但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均出现以城区为中心高值区,从城区中心向郊区平均IUHI逐渐减小,最低气温IUHI较大,四环线以内5日平均IUHI达到2.93°C,四、五环线之间1.87°C,五、六环线之间1.43°C;最高气温IUHI较小,但四环线以内,四、五环线之间五、六环线之间5日平均IUHI仍分别达到1.45°C、0.96°C0.72°C。7月3~6日夜间,四环内IUHI极值均在3.00°C以上,特别是7月6日凌晨达到5.50°C;白天IUHI相对较小,其中2日早晨甚至还出现负值。城区各地带IUHI日变化规律几乎同步,具有相对稳定阶段快速变化阶段。稳定IUHI阶段从21:00(北京时间,下同)持续到次日05:00,稳定弱IUHI阶段从08:00至18:00;05:00至08:00IUHI快速℃衰减阶段,而18:00至21:00IUHI快速上升阶段。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城区夏季单次极端高温过程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很大程度上加重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高温影响

  • 标签: 极端高温 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化影响 自动气象站 北京城区
  • 简介:利用地面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GFS(0.5°×0.5°)逐6h再分析等资料,2011年6月10日江西省西北部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在有利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梅雨锋南侧暖区暴雨,边界层急流低空急流提供充足水汽条件,增强低层热力不稳定;高空分流区使大气动力不稳定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为MCS维持提供必备不稳定机制;中低层热力不稳定,中高层对称不稳定,形成此次对流强降水。2)地面尺度辐合线、非锋斜压带、能量锋抬升作用为MCS生成发展提够了启动机制。3)低层强盛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地面持续而尺度抬升使得多个雷暴单体江西省西北部连续传播,形成"列车效应",降水而集中。4)水汽不稳定条件具备情况,暖区对流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相重迭区域。

  • 标签: 暴雨 暖区 MCS 中尺度锋区 维持机制
  • 简介:利用逐小时自动站资料、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2011年7月24—25日河北承德地区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高分辨率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河北承德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地面自动站风场存在辐合中心,尺度对流云团云顶TBB〈-60℃。雷达回波中心强度≥50dBz红色线状回波镶嵌较强片状回波,并长时间随着回波主体移动;暖平流与风场辐合迭加速度场配置及高低空急流存在,河北承德地区此次大暴雨产生主要原因。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承德地区降水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低层水汽强烈辐合聚集,为暴雨产生提供充沛水汽;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抽吸作用使垂直运动发展,大量水汽从低层向高层输送,促进强降雨形成维持。

  • 标签: 暴雨 WRF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趋势减少渐变,并且月总量序列检验,仪器变更非均影响体现在其中。因此,太阳辐射研究工作,尊重原始观测数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剔除非均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利用NCEP分辨率1°×1°分析、常规气象观测FY-2E红外云图资料,2013年11月24—25日引发黄渤海大风入海气旋发生与发展动力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黄渤海大风天气过程中高纬不稳定小槽东移加深发展及东亚槽重建中发生。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在气旋初始阶段具有重要作用,气旋爆发性发展阶段,低层温度平流显著加强,冷锋锋区斜压增大;高层正位涡中心向对流层中下层延伸,与低层位涡值区上下相接。黄渤海大风区上空有较强超低空非地转气流,Q矢量辐合辐散区集中气旋周围。高空急流出口北侧辐散区叠加在低空急流气旋辐合区,这种高低空急流耦合结构气旋爆发性发展动力原因。气压梯度变压梯度造成地面大风主要原因,动量下传对此次黄渤海大风有贡献。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诊断分析 涡度平流 温度平流 斜压性
  • 简介:CO2补偿点作物生长模型中最基本关键模型参数之,本文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1949年前1949—2005年国华北地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要品种生理生态参数进行大量系统测定,在此基础,对华北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不同年代不同品种冬小麦CO2补偿点。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冬小麦CO2补偿点随光强升高而降低,800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条件,野生麦种CO2补偿点最高,达123.40μmol·mol-1。1949—2005年华北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中泰山1号CO2补偿点最高,达107.07μmol·mol-1;红秃头CO2补偿点最低,为57.25μmol·mol-1;不同品种冬小麦CO2补偿点最高值最低值差值为49.82μmol·mol-1,说明华北地区冬小麦随品种演变CO2补偿点变化明显。建立了中国华北地区7典型冬小麦品种包含CO2因子直角双曲线光合作用模型,确定不同年代不同品种冬小麦CO2补偿点,为进步建立包含CO2直接作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机理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CO2补偿点 冬小麦 生理生态参数 作物生长模型
  • 简介:地球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氧气会用完了吗?实际这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方面,而忽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方面。浩瀚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

  • 标签: 氧气 地球 二氧化碳 葡萄糖 吸收 植物
  • 简介:本文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德来(Hadley)中心海温数据、国家气候中心观测站降水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潜热感热通量资料,研究1960-2010年春季黑潮区潜热输送中国春季降水影响及其影响过程。本文以黑潮流经中国东部海域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黑潮主体区域,文中简称为东海黑潮区。中国东海以及邻近海域海温与降水分析表明,夏季该区域可能以大气强迫海洋为主,而在春冬两季可能主要为海洋强迫大气为主,秋季则可能为不明显海气相互作用春季西北太平洋区域中感热和潜热都对黑潮流经区域有比较好敏感性,黑潮流经区域感热和潜热气候平均值分别约为30Wm^-2与120Wm^-2;春季感热通量标准差值区主要集中日本以西区域,潜热通量标准差主要集中中国东海区域与日本东南区域(即东海黑潮区域)。春季潜热EOF第模态主要变化就集中东海黑潮流域。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当黑潮潜热指数为正时,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偏多,长江以北地区偏少,反之亦然。物理过程分析,黑潮潜热指数大于0.8时,长江以南中国大陆有比较强盛异常北风,使得水汽无法输送到更北地区,导致在华南地区水汽积累,并且海面出现有利于降水垂直运动异常延伸到大陆,使华南地区降水增多,而长江以北东部地区由于水汽输送偏弱,导致水汽积累偏少,从而降水减少。当黑潮指数小于-0.8时,有较强盛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输送到北方地区,水汽在华北地区积累,导致长江以北出现降水正异常,而华南地区由于南风偏,水汽输送加强,导致水汽无法在此区域积累,并且出现不利于降水垂直运动异常,从而导致降水偏少。

  • 标签: 黑潮 潜热输送 中国春季降水 大气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 简介:利用锡林浩特气象站1990-2013年气象观测数据,得出锡林河流域地区气候20世纪90年代为暖湿;21世纪10年代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利用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方法,分析锡林河流域景观类型转移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得出锡林河流域除景观蔓延度指数减少外,其余景观格局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区域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不连续斑块镶嵌特征.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得出锡林河流域近二十多年来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基本吻合,气候暖干化导致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土地资源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气候变化 锡林河流域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