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已经变成一种简单的事情;同时社会对人的行为模式也提出了要求,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在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出现时就决定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培训师素质的提高与技能的提升不仅仅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培训事业和人才自我成长的迫切需求。

  • 标签: 培训 培训师 培训师技能
  • 简介:把开展岗位培训列为成人教育的重点,这是成人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决断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只有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这个社会才能确立,才能前进。因此,岗位培训决不只是教育领域内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发展及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岗位培训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普遍关心又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对岗位培训进行评估,是提高岗位培训质量和效益,使岗位培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对岗位培训评估的意义与作用、原则与内容以及指标体系之建立作些探讨,以引起讨论。

  • 标签: 岗位培训工作 培训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对象 评估工作 培训单位
  • 简介:武钢(集团)公司烧结厂,22年来始终把全员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事关企业兴衰的系统工程来抓,使其制度化、层次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多年来,全员培训为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企业应该抓好全员培训,走"学习型"企业发展道路.

  • 标签: 全员培训 企业发展 智力支持 学习型企业 企业教育
  • 简介:当今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显著.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认识人才培训的意义、突出培训主题、创新培训思路,抓住重点,确保培训成效.

  • 标签: 科学人才观 职工培训 培训思路 培训方式
  • 简介:当前,各地都在抓《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落实.随着企业经营权的逐步到位,企业享有了劳动用工和分配的自主权.如绍兴市劳动部门已作出决定,企业今后招工,其条件、时间、方式和数量自主决定,并有权决定职工工资标准、标准工资和分配形式.职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使劳动力使用和管理趋于社会化、市场化.这一制度的重大改革,不仅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引起了对职业培训的运行机制和培训模式的冲击.

  • 标签: 职业培训 劳动力市场化 劳动者 企业自主培训 劳动力管理 岗位培训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分析,阐述了企业职工培训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构建学习型企业,开创企业职工培训的新局面.

  • 标签: 职工培训 现状分析 学习型企业 人才
  • 简介: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事后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最后防线。它的质量关乎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武钢财务公司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标准,引进信息化审计手段,开展“专项审计为主、综合审计为辅”的审计等方面入手,来控制、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 标签: 内部审计 质量 控制体系
  • 简介: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搞好教材的开发工作。突出高职特色;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 标签: 提升 高职 教学质量
  • 简介:基于高校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从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四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从指标数值确定、指标权数确定和综合指数合成三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实践教学质量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1前言我国自1999年以来,为满足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需求,加快了球团生产的建设和发展速度,球团矿占高炉炉料的比例由1999年的6.10%提高到2003年10.2%,到2006年国产球团矿的比例将占高炉含铁炉料的14.06%。即使这样,我国球团矿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每年还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球团矿。我国自1999年以来球团矿的增长速度和短缺情况列于表1。

  • 标签: 球团矿 质量分析 冶金性能 国内外 1999年 2003年
  • 简介:目前,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质量体系认识不充分、员工参与度不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适宜性不够等问题。要从以下7个方面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领导者的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建立适应性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执行力;提高内审质量;充分发挥管理评审的作用;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 标签: 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 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