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孔子面对春秋乱世而提出“正名”的政治主张,却被现代学人在平等理念的观照下,以对等的衡量定格了这思想所具备的现代意义。在这意识背景下,“正名”内容被置换为现代的权责观念,使得这思想在现代运用过程中发生功能化的误操作。“正名”思想基于等级人格的塑造,包含了古典精神的高贵意蕴,却又区分于柏拉图的“高贵谎言”。

  • 标签: 孔子 正名 高贵 功能化
  • 简介:存在主义作家伽缪在其《西西弗的神话》中通过“背谬”概念表达了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反思。这意义体现于人的有限性和其完美与大全的理念(超越)之间无法消解的张力。该文在确定这点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背谬意识西方文化隐密的本质,也是其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根据。

  • 标签: 伽缪 背谬 超越性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从Utopia到乌托邦,在理论上二者对等的不可能和在实践中这种对等的可操作的差异,开辟了重新解释二者关系的可能.在跨语际实践中,Utopia和乌托邦的并置带来的不是黏连而是断裂和界限.乌托邦源自于Utopi-a,却在诞生后与Utopia在词语层面和概念层面均发生了断裂,但在断裂中需要寻求同的基础,以便乌托邦能在理论上完满自足.完型了的乌托邦逐渐靠向其周围迅速集结而成的既有汉语概念,通过既有概念的规定与限制最终融入到汉语概念世界中.

  • 标签: 乌托邦 UTOPIA 跨语际实践 概念
  • 简介: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走出迷茫的条“林中路”。康德的批判理性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与独断;康德的实践理性规范了“目的王国”中的主体间的关系,把主体性推进到主体间,从而为当代交往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架设了通往后现代的桥梁。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康德 理性 交往理论 批判理性
  • 简介:群众运动1949--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政治现象。然而直以来,学术界大多强调群众运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毛泽东个人因素的结果。文章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群众运动进行解读,认为建国以来群众运动的不断生成,既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也是危机状态下的功能需求和基于体制内资源匮乏的无奈选择。

  • 标签: 中国 毛泽东 建国以来 群众运动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假设,另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的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的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历史叙事的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的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立场的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诗”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的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的政治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诗”的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的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历史的发展秩序,“诗”的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对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以“诗”的方式追求人的完整。因此,在“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的,同时,二者的前后连贯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的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正义”和“仁义”在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那里分别构成了优秀政治社会秩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被看作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应培养的与他人相关的总体德性或伦理德性整体.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位哲学家都把城邦政治的首要功能限定于主要促进每个体伦理德性的实现或发展以及优秀公民人格的培养,因为这更多地涉及个人类存在者的本性和福祉.不过,在伦理德性的形成路径上,亚里士多德主张要由伦理德性之公民的、政治的向度推进到人性向度、道德向度,孟子则更倾向于相反的培养程序.并且,二者虽然都为哲学家或者圣贤在正义城邦或仁义之治发展中的恰当角色提供了两选项,即政治顾问和伦理教师,但是,真正支撑着这两角色的深层理由并不完全致.

  • 标签: 正义 仁义 政治向度 道德向度 哲学家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个开放的过程,这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中庸之道不可离,然而它又是不可能的,在《中庸》这种矛盾的叙述中打开了中庸的内在困厄。对于中庸而言,只有在智仁勇三达德中,中庸之道才能开启。为什么恰恰德,而不是其他,构成了进入中庸的惟途径?文章试图追问此问题,在更广泛的视野中对此加以逻辑地展开:中庸、道、教的相互通达构成的文化境域总体,而在个人的修道活动中打开这个境域总体,也就是在修道活动中挣脱已经现成化的文化境域、重新开启个新的文化境域总体,而这正是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的实质。也只有德才提供了真正的可能

  • 标签: 中庸 性-道-教 德与文
  • 简介:<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指出:“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没有前途的民族;忘记了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出息的民族。”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逆境下的奋进,劣势下的抗争。中国决心要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里就有个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看待别人的问题。这不仅涉及立场而且也有个方法问题。

  • 标签: 民族 纵向思维 横向思维 相结合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
  • 简介:通过被称为法氏例子的思想实验,法兰克福否定了自由意志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法兰克福的论证对不相容论者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魏德克以及其他些不相容论者发展出主要的反驳策略,但未能切中肯綮。本文区分了本体论上的可取舍的可能与经验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法氏例子实际上只涉及经验上的可取舍的可能,而自由意志陈述的却是本体论上的可取舍的可能。由于没有做出这样的区分,法兰克福在概念层次间做了不恰当的跨越,将由法氏例子得出的结论看作对本体论层次上的可取舍的可能原则的否定。因此法兰克福并未能通过法氏例子否定自由意志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法氏例子也不能表明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

  • 标签: 法兰克福 法氏例子 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可取舍的可能性原则
  • 简介:<正>珠江啤酒厂座落于广州市南郊的珠江河畔。它是广州市轻工局和广州市农场管理局联营的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引进项目之,也是我国首家全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并获得成功的现代化啤酒厂。珠江啤酒厂从破土基建到试产成功,总共才十九个月(合同是三十个月)。法国专家

  • 标签: 国内外市场 消费者 啤酒厂 年产量 广州市 成功之路
  • 简介:<正>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和两面,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与“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 简介:敬畏对万物尊严的直观,对超然的辨识。犹太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信仰的前提,信仰的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的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失去敬畏的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的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的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的敬畏自然,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的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的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的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的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正>为动员全省人民把广东建设成教育省,广东省委、省政府于11月1日至3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研究确定广东省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实现这些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措施,讨论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在大会的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证明,教育我省追赶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振兴教育振兴经济的根本保

  • 标签: 成教育 广东省委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改革和发展 目标和任务 省政府
  • 简介:●形象思维方法毛泽东的重要思维方法。●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奠基于中国文化和革命实践。●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是以具体形象表达深刻思想。●毛泽东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常常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启发教育党员干部。●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互补相促。

  • 标签: 毛泽东 形象思维方法 主要表现 中国人民 思想斗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文化哲学当代研究文化问题的重要课题之。文化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的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的关系,各种文化的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的关系。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个极为广泛和普遍的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