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快离开台湾高雄佛光山寺的那天,体恒、梵华两位法师约我同去大智殿礼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祈望菩萨加被,增加并开发我们的智慧,与菩萨一样修因证果,化渡有缘。

  • 标签: 佛光 佛教 菩萨 佛光山寺
  • 简介:神父,一个尊贵的称呼;司铎,一种神圣的职务。司铎是谁?他是“天主的人”(弟后三17)。圣依纳爵曾在给小亚细亚的教会团体致信中说:“你们必须尊重神父如天主的长老团和宗徒团,没有他们,就没有教会。”所以我们作为一名爱主敬主的教友,首先要尊重我们的灵魂之父一神父。

  • 标签: 神父 亚细亚 司铎 天主 教会 教友
  • 简介:今夜十分宁静,重又翻阅了1954年4月出版的第二期《金陵协和神学志》。最后一篇文章题为《介绍金陵协和神学院》,其中第二段的标题是"互相尊重"。这是金陵董事会处理当时实际存在的各种差别和不同传统特点的一条根本原则:金陵协和神学院对于神学观点上的差别,以及各教会在信仰、制度、组织和仪式上的传

  • 标签: 互相尊重 神学院 根本原则 基要主义 金陵 中国基督教
  • 简介:今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在“青春热线”特刊栏发表题为《虚无感:游戏与真实的悖论》,并配以一张摄于河南某乡村教会信徒在聚会唱诗的照片,编者为这照片题名“认真的虚无”。不久,全国两会收到了同工同道与非基督徒的来信,对这种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伤害基督教信徒感情的做法提出抗议。全国三自秘书长罗冠宗同工即致信《中国青年报》,对这种做法提出批评意见,并希望他们充分注意党的宗教政策,多学一点宗教方面的知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现《中国青年报》负责“青春热线”特刊的正副主编回信致歉。我们把罗冠宗同工与《中国青年报》两位同志的信发表于下。

  • 标签: 互相尊重 信教群众 宗教政策 《中国青年报》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问题
  • 简介:道教继承道家的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因此,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道乃是所有价值的创生之源。宇宙万物都是“道生之、德畜之”的,是道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具有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 标签: 道教 自然价值 道家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伦理 环境伦理学
  • 简介: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等所有经录皆主白延或帛延译之说。再有一种说法是以《无量寿经》为题,附注“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题为竺法护译。这一说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以下所有经录都有记载。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表达了真正的事实?我想就此予以研究讨论。二、支娄迦谶说

  • 标签: 支娄迦谶 竺法护 大唐内典录 开元释教录 出三藏记集 等觉
  • 简介:福音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社会的界线(不分自主的、为奴的),和性别的差异(或男或女),叫所有的人都在神面前有同等的地位,而且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体。然而,现实的社会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有人出身于富贵之家,一生享受荣华富贵;有人出身于贫贱之家,一生穷困潦倒。战争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天灾人祸使许多人失去笑颜。种族歧视的存在使许多黑

  • 标签: 人人平等 耶稣基督 荣华富贵 不平等 天灾人祸 种族歧视
  • 简介:我们专程从中国来到东京,与日本朋友一起共同隆重纪念“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四十周年”,回顾“日宗恳”为增进中日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贡献,纪念那些作出过卓越贡献、已别我们而去的日本佛教界的大德先贤,同时展望中日两国佛教界友好交流的美好未来。

  • 标签: 平等对话 日本佛教 诚恳 世代 中日两国 纪念
  • 简介:佛教世尊释迦牟尼对古印度种姓制度歧视妇女状况曾经提出严厉的批评,因而在其教义中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女性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乃至成佛。其后延至佛教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在中国缔造了禅宗,仍然倡导男女平等,收有女弟子道迹尼。她分别在少室山、南岳衡山、五台山、洞庭西山建有总持庵,发展禅门女众,故当时尊称她为总持尼,从而成为中国禅宗第一尼。但是在禅寺主动开设尼庵,则首推禅宗六祖慧能。

  • 标签: 禅宗 佛教 菩提达摩 慧能 教义 释迦牟尼
  • 简介:马丁·路德当年翻译的《圣经》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他采取的翻译策略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两个重要观念——应许恩典和平等解释权,特别是后者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

  • 标签: 理解 权威理解 解释权 判断权 翻译研究
  • 简介:如果特奥精神促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使人民生活更为美好的话,那么,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磨炼与考验中得着爱与体恤,也必然帮助基督徒理解“包容”,使之更具爱上帝及爱人之心。

  • 标签: 精神 包容 平等 服务社会 生命价值 人民生活
  • 简介: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切实的保障,各民族都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手段很多,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法制手段。

  • 标签: 民族平等权利 民族法制 保障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民族歧视
  • 简介: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 标签: 宗教信仰 中国 宗教政策 宗教团体 宗教事务
  • 简介:伊斯“--.教是m个注重卫生、讲究卫生并有一定饮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即:死动物(包括因打、摔、触、勒、电等原因而自死的动物)、流出的血、猪肉和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以及酒。伊斯兰教之所以禁止信徒吃用这些东西,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动物不宰自死或因疾病,或为衰老,或为中毒;血液乃输送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的渠道,往往存在有害物质;猪形态丑陋,不择饮食,性情懒惰。此三类列为不洁,故不可吃。至于禁食“非诵安拉之名屠宰的”动物,是因当时多神教徒宰杀牲畜时,必诵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名

  • 标签: 穆斯林 伊斯兰教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 简介:施韦策尊重生命的伦理学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施韦策认为,万物都有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意志,人应当尊重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指出尊重生命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遵行它即是对上帝的敬畏与崇拜。本文从“求生意志”谈起,通过与通常伦理学相比较,可以显现出施韦策伦理学的特色。

  • 标签: 施韦策 伦理学
  • 简介:如满法师在闽南先后担任过泉州承天寺和厦门南普陀寺要职,后应聘赴菲律宾岷里拉市传教,襄助性愿老法师处理信愿寺寺务十多年,后于寺区双马解(地名)兴建普陀寺,还在碧瑶创建规模宏大而又别具一格的普陀寺,又引进其师弟如意法师协助建寺,作为弘法道场,为推动汉传佛教在菲律宾的发展努力不懈,并对佛教的慈善、医疗、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业,

  • 标签: 法师 述略 生平 海外 南普陀寺 汉传佛教
  • 简介:广义法师为现代闽南与新加坡名僧。他年青时曾亲近弘一大师,深受大师的器重。曾任厦门佛教养正院教师,厦门佛教会总干事,《佛教公论》杂志发行入,并应聘担任过南安雪峰寺,泉州承天寺和开元寺,厦门南普陀寺等古刹名寺的要职。后来南渡新加坡传播中国大乘佛教,备受当地佛教界人士的敬重。一生为法尽瘁,最后示寂星洲。为赞颂其功德,特参考有关资料撰写此文,以飨读者,兹分述如下:

  • 标签: 广义法师 弘一大师 厦门佛教养正院 《佛教公论》
  • 简介:弘一大师的一生值得评说的事情太多太多,大师出家前在文艺界开创了许多个第一;出家后成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借用赵朴老对大师一生的评价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 标签: 弘一大师 师生情谊 文艺界 出家 祖师 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