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口头估计方法,考察刺激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影响。以时距估计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和呈现方式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和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增加,时距估计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影响时间加工。

  • 标签: 数目 同时呈现 固定频率 变化频率 时距估计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多系统理论。

  • 标签: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 简介: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paradigm),考察了启动情绪状态下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情绪主效应不显著。(2)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3)启动情绪与呈现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愉快启动情绪状态下分组呈现错误再认率明显高于随机呈现条件;当词表项目分组呈现时,三种情绪状态下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愉快启动情绪下错误再认率最高,其次是悲伤情绪,最低为对照组—非启动情绪状态。说明启动愉快情绪增强了对关键诱饵连续激活累积效应,从而导致对关键诱饵较高错误再认率。

  • 标签: 错误记忆 DRM范式 启动情绪 呈现方式
  • 简介: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 标签: 问题发现 动态信息呈现 静态信息呈现 多轮次信息 出声思维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通过电影诱发被试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 标签: 建议采纳 情绪 认知方式 性别
  • 简介:采用2个2×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被试比场依存性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变化趋势对称。

  • 标签: 心理旋转 场认知方式 图形 数字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本人成长与教育、生活支持、生活转折等方面的疏理与分析了解自我个性形成过程,明确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原因,把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努力方向,坚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信心。

  • 标签: 心理咨询工作 人的成长 个性形成 生活 信心
  • 简介:本文就学前教育系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业归因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初步分析了该样本大五人格与学业归因之间关系,对学校教学与心理指导工作有一定意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系学生具有自身的人格特点与归因倾向,并且能力归因与开放性、背景归因与外向性显著正相关,背景归因与尽责性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五人格 归因
  • 简介:以10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关系,以及认知风格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呈现正相关,对于个体在开放性情境下问题提出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可以起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封闭性问题情境下预测作用则并不显著。(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开放性情境下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高个体具有更强场独立倾向.进而在开放性情境下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活动中表现更好。

  • 标签: 认知抑制 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 认知风格 中介作用
  • 简介:周毅坐在我对面,喝了一口茶对我说:“我请你能忘掉我职位,我只是以一个男人身份对你讲一个关于男人故事。”我点了点头。

  • 标签: 成功选择 选择离别
  • 简介:1.引言认知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一系列连续认知操作阶段组成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系统。认知主要实现对问题思维过程,是个体一般能力倾向。元认知是对认知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知识和控制过程。元认知处于认知之上,调节和控制个体对问题思维。个体会运用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面临问题认知策略主要引导个体对目标的实现,而个体主要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元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过程 综述 题解 认知过程 思维过程
  • 简介:认知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一系列连续认知操作阶段组成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系统。认知主要实现对问题思维过程,是个体一般能力倾向。元认知是对认知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知识和控制过程。元认知处于认知之上,调节和控制个体对问题思维。

  • 标签: 元认知 信息加工过程 综述 题解 认知过程 思维过程
  • 简介:本文对自己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成长经历,以及参加工作和建立家庭成熟经历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求学、工作和生活中重要事件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分析、整理了自己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动机,以及从事心理咨询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目标。

  • 标签: 成长经历 自我分析 职业动机 心理咨询
  • 简介:在公平启发理论基础上,以1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探讨了信息呈现顺序对公平判断形成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呈现顺序能够影响人们公平判断——当结果适宜性信息更早获得时,结果公平对公平判断影响要大于结果适宜性信息较晚呈现影响;(2)公平形式偏好对公平判断信息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当高偏好信息先于低偏好信息出现时,公平判断顺序效应会得到加强;而在低偏好信息先于高偏好信息出现情况下,公平判断顺序效应会被减弱。

  • 标签: 公平启发理论 信息呈现顺序 公平形式偏好 公平判断
  • 简介: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元认知监测 元认知控制 认知灵活性 MASTER Mind任务
  • 简介:我所在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产、供、销、人、发、财各部门皆人才济济。特别是开发部门,拥有设计总监3名,副总监4名。

  • 标签: 副总监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 简介:<正>在数学学习中,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比具有知识更重要,而学校数学教学为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好机会。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数学教学主要目的之一。

  • 标签: 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 数学学习 学生学习 认知心理学
  • 简介:摘要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对字母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对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SNARC效应 数字 字母 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