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耳其自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政治与外交逐步形成中等强国色彩战略。土耳其具有实现中等强国现实基础:地理位置独特,拥有重要地缘政治优势;综合国力渐趋雄厚;东西文明兼容,教俗结合,既为西方价值观认可,又对动荡中阿拉伯国家具有吸引力。然而,土耳其实现中等强国道路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加入欧盟前蓄黯淡,影响国家外交与发展战略实施;民族结构限制国家外交独立行动;国内政治体制纠结影响国家形象。

  • 标签: 土耳其 中等强国 地缘政治 外交战略 中东
  • 简介:中印出于追逐世界潮流、抓住全球化机遇、应对信息产业全球化挑战战略选择,有必要进行信息产业合作,而双方迅速升温政治经济关系、合作愿望意向、信息产业具有的互补、以及两国信息产业现已开展合作现实,为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了可能必要基础。

  • 标签: 中印合作 信息产业 必要性 可能性
  • 简介:本文评估在东盟存在发展差距情况下缅甸经济现状,并预计其未来前景。进行这种评估是一件令人为难事,因为难以获得高质量资料。根据官方数据,缅甸自1999—2000年以来始终如一地宣布了两位数经济增长率。在那个时期,缅甸经济增长率是世界最高增长率之一,而且是该地区大多数其它国家增长率两倍。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国内生产总值两位数增长率却持有保留意见。更重要是,这些增长率难以符合其它发展指标,缅甸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结构改革。而且,缅甸其它东盟成员国之间发展差距仍然像过去那样巨大。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了缅甸为取得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发展金融部门奠定“发展基础”。

  • 标签: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发展差距 发展基础 缅甸.
  • 简介:从2016年下半年仲裁裁决之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南海局势趋于平静,但是南海实质问题——领土争议并没有解决,现在风平浪静只是表面上,处理不好,南海问题很可能风浪再起。当前南海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美在南海地区军事较量是影响南海形势发展一条主线。去年美国针对我们在南海地区进行了4次航行,并频繁访问周边国家在南海地区军事基地。我国在南沙地区岛礁建设完成之后,相应设施逐步部署到位.

  • 标签: 南海问题 秩序 海上 仲裁裁决 实质问题 形势发展
  • 简介:弗兰克宗教哲学一个特点就是认为神完全属于实在领域,而与客观现实有原则上亦即范畴上区别,甚至在客观现实这个概念最广泛意义上,即把超世界现实都包括在内意义上,也不能将其纳入客观现实内容。

  • 标签: 弗兰克 实在性
  • 简介:电视传媒是世界全球化实现载体之一,同时全球化现象也对电视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今天电视媒体不仅具有全球特点,还体现出区域、民族及地域特征。由于俄罗斯电视媒体是在苏联电视事业基础上发展、变革并逐渐走向世界,所以其大国民族更是与全球博弈交织,相伴而行。俄电视媒体发展变迁过程,展现了全球与民族内在逻辑联系。

  • 标签: 俄罗斯 电视媒体 全球性 民族性
  • 简介:一般认为,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国际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安全目标而建立,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行为上保持克制那些原则、规则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标准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合作形式”。合理国际安全机制对于促进安全合作实现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没有制度情况下,实际合作常常比可能合作要少”。

  • 标签: 国际安全机制 有效性 合法性 安全合作 安全目标 标准
  • 简介:道德价值是个体集体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发展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历史现实.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历史与现实.

  • 标签: 苏联 俄罗斯 道德
  • 简介:中国与东盟果蔬贸易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0~2009年作为研究起止年份,首先分析中国一东盟农产品及其果蔬产品贸易现状;其次选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果蔬产品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及东盟各国果蔬产品贸易互补;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 标签: 中国-东盟 果蔬贸易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
  • 简介:近年来,东亚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东盟国家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地区安全参与力量、治理架构、规范与议程多元化;南海问题持续发酵,叙事升级,加剧地区紧张。本文以现代后现代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审视剖析。现代是西方启蒙运动后出现社会秩序,以理性普遍为核心。后现代以反权威、反正统、去中心为灵魂,以不确定性、否定性、多元、非连续为特征,是对现代思维质疑颠覆。论文指出,东亚安全热度上升主要来自地区秩序不确定性。尤其是塑造秩序理念不确定,基于现代思维主导权之争与后现代去中心进程并存;在安全规范和议程上,地方知识获得更多本土自觉.主权安全发展安全并重,协商治理成为可行规范:南海问题基于实在领土争议,但又是话语建构安全热点,服从于霸权护持目的。面对长期化不断复杂化东亚安全局势,论文提出,应参照后现代“他者”思维.建设具有包容普遍代表地区规范价值体系。

  • 标签: 东亚 安全 南海 现代性 后现代性
  • 简介:根据中国在2006年8月25日发表正式声明,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8条第1款所述任何争端,中国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公约》第298条第l款包括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海湾或所有权争端。然而,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罔顾以上事实,于2013年4月24日强行组建中菲南海争端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

  • 标签: 仲裁管辖 南海争端 历史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兼容性 管辖权
  • 简介:[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神话”书写印度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 标签: 保罗·司各特 印度 性神话 后殖民理论 斯皮瓦克
  • 简介: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俄远东地区开发,特别是中国东北与其在贸易互通道路相连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珲春一哈桑一罗津一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运输通道已经形成,俄罗斯扎鲁比诺港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借港出海核心通道口,联通了韩国釜山港东南亚港口;同江大桥、黑龙江大桥开工兴建,远东滨海1号、2号国际交通走廊建设合作即将启动,为我国这个区域提供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物流便利。同样,俄罗斯提出西伯利亚大铁路扩容与改造计划,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合作机会,而且将提升整个远东地区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合作机会 地区开发 俄远东 中国东北地区 可行性 现实性
  • 简介:当世界迅速进入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再次面临飞跃之际,在世界经济世界政治领域中,都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球化与集团化并进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在力量格局方面日益走向均衡多极化。整个世界正处于历史转折过渡时期。世界经济与政治相继发生变化,再次证实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基本原理,本文旨在探索当代国际体系中这一变化历史必然,以揭示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深刻根源。

  • 标签: 世界经济 历史性转折 国际经济关系 高科技时代 国际风云 力量对比
  • 简介:苏联拥有100多个大小民族,有130种语言文字。目前,在苏联有78种文学语言、57种民族教学语言,用89种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各种书籍刊物,用42种民族语言上演戏剧,用67种民族语言进行电台广播。苏联建国70年来民族语言政策是在各民族中普遍实行双语并用制,即实行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并保障其自由发展,同时大力推广族际语——俄语。在非俄罗斯民族中,以俄语为第二母语的人已从1970年

  • 标签: 制进步性 双语并用 并用制
  • 简介:本文从全球角度对腐败问题作了比较分析思考。对腐败界定,以权力、流通、社会、结构四要素相结合为标准,提出了权力腐败、通货腐败、关系腐败、结构腐败四形态说。腐败是一种世界普遍现象,腐败严重爆发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高发期通常发生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激烈阶段。国外实施深度反腐政治实验,基本措施包括惩治贪污贿赂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两大类。借鉴外国深度反腐经验教训,提出了五个建议反腐对策。

  • 标签: 腐败 界定 四形态说 国际现象 高发期.深度反腐 政治实验
  • 简介: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纽带。族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行动一致基础,凭借动员环节,族及族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权力分配,并因循不同政治行动呈现出族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复杂交织震荡联动,在不同时空表现出不同态势影响。当族类群体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地区、国际政治关系与秩序。族安全,是指因族动员而对人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状态。族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族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族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诠释。族安全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经验研究。

  • 标签: 族性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日本应正确吸取侵略战争历史教训高海宽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经过战后半个世纪岁月,全面回顾正确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发动这场残酷侵略战争,认真总结吸取这一重大历史教训,不仅关系到日本过去与未来,也关系到今后中...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历史教训 中国军民 日本侵略军 争夺殖民地 婆罗洲
  • 简介: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增强。

  • 标签: 中国海军崛起 全球海洋秩序 海洋强权 东亚区域安全
  • 简介: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同盟关系,呈现出进一步演化整合趋势。当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时,世界目光由此聚焦亚太地区。作为美国在亚太关系支柱之一韩美同盟由于其重要地缘战略价值也因此备受瞩目,如何看待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韩美同盟成为关注热点。已有文献大都是从韩美同盟发展及其作用等方面加以阐释,而从非对称角度阐述韩美同盟文章还不是很多。本文拟从同盟非对称角度出发,着重分析韩美同盟在条约、角色性质、战略利益、半岛政策以及竞争手段方面的非对称,并在此基础上对韩美同盟未来趋势作出简单预测。

  • 标签: 韩美同盟 非对称性 国际政治格局 亚太地区 地缘战略价值 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