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对于酷刑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存在误解。目前得到普遍接受的酷刑定义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所作的界定。酷刑有其构成特征。我国刑法没有必要单独设立“酷刑罪”罪名。

  • 标签: 酷刑 官方身份 疼痛或痛苦的剧烈性 酷刑罪
  • 简介: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该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的基础上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同时,该法在第三十七条将共同生活者纳入暴力主体。

  • 标签: 反家庭暴力法 司法认知 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 限制人身自由 家庭成员
  • 简介:合同的定义无疑是一个国家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础,但越是如此基础性的问题,越容易引起学术上的困惑和争议。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的合同定义出发,结合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当代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对合同定义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合同的多义性,合同与合意的关系,影响合同定义的因素(尤其是合同概念的"基因型"),合同的定义方式,以及合同与债,合同与法律行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合同的多义性以及影响合同定义的因素方面,通过考察不同合同概念的基因型对合同定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合同概念的基因型对整个合同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合同法 法律定义 合同概念的基因型 意大利法
  • 简介:什么是"证券"?"证券"内涵如何,是外延有多大?这是关系到如何明确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如何划定证券监管权限的重大问题。"证券"的定义是证券法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既是证券法的一个出发点,又是证券法的一个旋转圆心。一1998年《证券法》出台时的争论在1998年《证券法》颁布的时候,对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和调整对象就有过长期的讨论。原《证券法》主要调整股票、公司债券,实际上,除此之外的其他债券在中国早已

  • 标签: 制度设计 定义监管 监管制度
  • 简介:经营者反竞争行为的抗辩事由贯穿于竞争法的整个制度体系中。制度和理论上尚未给出反竞争行为抗辩事由的一般定义,导致法律适用容易出现偏差,制度散乱,体系化不足,一些立法的逻辑不严密,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归纳经营者反竞争行为抗辩事由的一般定义。经营者反竞争行为的抗辩事由可以归纳为反竞争行为在满足正常经营所需和促进公共利益两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定义符合竞争法的基本原理,也与现有的列举式规定相兼容,因而是恰当的。存在抗辩事由不代表反竞争行为一定合法,还需要更大框架内的经济分析。如果反竞争行为利大于弊,则可以得到竞争法的豁免。

  • 标签: 反竞争行为 抗辩 正当理由
  • 简介:投资定义在国际投资协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协定中各种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将争议提交到仲裁庭裁决的前提。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投资定义可以建立在财产、企业或商业存在的基础上,其中前两者最为常见。ICSID一般认为,提交到仲裁庭的争议需要同时满足当事方之间投资协定以及ICSID公约对投资的定义。在实践中,仲裁庭发展出Salini标准用以判断争议是否是ICSID公约下投资。通过对2012年美国投资协定范本、欧盟一加拿大投资草案和中国与加拿大双边投资协定的分析发现,晚近的国际投资协定表现出投资扩大化的趋势,并且在内容上有同化的倾向。

  • 标签: 投资定义 Salini标准 ICSID财产 企业
  • 简介:联合国大会2015年2月13日通过了制定一个海洋法框架内的实施协议的决议,致力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这其中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实施协议的重点内容。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以及法律地位问题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先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歧较大。明确了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并从海洋遗传资源的物的属性出发,从实体物和信息两个维度界定海洋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以期为现在焦灼的谈判另辟蹊径,同时兼顾海洋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

  • 标签: 国家管辖范围外 海洋遗传资源 法律地位
  • 简介:<正>一、引论新近的语言逻辑学表明,定义不只揭示语词的内涵,它也揭示语词的外延。定义理论在中外众多哲学家眼中,因为定义对象问题不同而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观点:一是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事物真正的定义除了包括与表达被定义事物的本质外,再也不包括或表达任何东面;二是如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他认为定义涉及语言符号,是一个关于某个新引入符号或符号组合的陈述,表示与某个其意义已知的符号组合具有相同的意义;三是如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定义是在概念的范围内,提供完整的、原初的概念。世界是为主体存在的,这意味着定义构建作为认识对象的世界,在

  • 标签: 监狱学 刑罚理论 多元分析 劳改生产 自由刑 非正式群体
  • 简介:从证据学角度,对法医学及其分支学科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划分。同时,为了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理顺法医学的学科定位,尝试澄清了"证据科学"与"法(庭)科学"、"应用医学"与"特种医学"等相关上下位学科和平行学科的概念。

  • 标签: 法医学 证据医学 法科学 证据科学 应用医学 特种医学
  • 简介:提出并阐述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中,技术鉴定必须遵循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审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法定义务为路径,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思维。

  • 标签: 医疗纠纷 司法鉴定 法定义务 过错判断
  • 简介:今年的《天津检察》第三期重点讨论撤案问题,围绕这一讨论题,我谈点个人看法。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哪个机关有权对案件作出撤销决定?一起犯罪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般应历经三个阶段,侦查机关对案件的侦查: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审判机关对案件的裁判。

  • 标签: 撤案 犯罪案件 诉讼过程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侦查机关
  • 简介:<正>写文章,除了文学类的,大体上都要首先提出问题。学术性文章更是如此。我写文章的习惯格式常常是将"问题的提出"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有时用"引子""引言""导言""引语""绪言"等说法。这些前言性的内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出问题,解释这为什么是个问题问题的意义如何等。一般而言,能够提出问题,且问题是一个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则文章已经成就了一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佳,

  • 标签: 学术性文章 文学类 民事诉讼法 二审程序 举证责任 再审事由
  • 简介:<正>物权法中包含着很多问题,这里仅仅提出两点。一、物权、债权的差异1.民法典体系(编别)中将物权、债权各列为一编虽然也有问题,但这里姑且将分别设立物权编和债权编作为根据,在此基础上揭示物权与债权的差异。德国民法典分为两编的重要理由是采取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观点。即使不采用这种观点,也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不过,在任何国家里,这个问题都是争论的对象,很难进行统一规定。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作出"这是属于物权的

  • 标签: 物权变动 公信力 登记主义 公示方法 物权行为无因性 当事人
  • 简介:近些年,平等权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平等权问题的理论讨论和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案例也不断出现。理论上的讨论涉及到平等权到底是一个宪法原则还是一项宪法权利;同时,更多地涉及到究竟如何理解平等权的内涵。经过讨论,我认为学术界已经在以下几点上取得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是一种机会上的平等和法律主体资格上的平等,而不是一种结果上的平等;平等权是一种宪法和法律上的确认和规定,即宪法权利和法定权利,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这样一个宪法上和法律上的规定,要将这样一项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的权利,还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等等。以上这些共识,是我们在平等以及平等权问题上取得的理论成果。

  • 标签: 平等权 法律主体资格 宪法权利 法定权利 中国社会 行政执法
  • 简介:股权一般泛指股东对公司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而狭义的股权则专指股东向公司直接投资而享有的权利.对股权的性质,法学界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股权是物权,有人认为股权为债权,也有学者认为是社员权,另外还有股东地位说,集合体说等等,本文对此将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就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所涉及到的公证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包括股权质押合同公证、股权转让合同公证、股权继承公证,下面先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简单阐述,再分别予以讨论.

  • 标签: 问题探析 合同公证 直接投资 公司股权 有限责任 股权质押
  • 简介:<正>一、案例及问题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田某因在一次考试中携带记有公式的字条而被监考老师停止考试,后学校教务处以考试作弊为由,依据学校关于严格考试纪律的文件对田某作出退学处理。但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此后的两年中,田某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继续使用学校各项设施,包括校医院、图书馆、教室,继续享受学校补助金,也交纳了学费,修完了所

  • 标签: 公务法人 特别权力关系 内部规则 行政法律关系 处理决定 事业法人
  • 简介:汉代身份继承一般是在被继承人生前置后或立嗣子。后可以是直系,也可以是旁系;既可以是卑幼,也可以是尊。汉代身份继承是在先秦时期“立子”与“立弟”两种继承方式中进行选择的结果,以“立子”为主,以“立弟”为补充,并逐渐过渡到唐宋法律中严格的“立嫡立长”的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准确地讲应该是分家析产,随着宗法大家庭的解体,嫡长继承制面临挑战,诸子均分制尚未建立。

  • 标签: 身份继承 财产继承 诸子均分 嫡长继承 汉代
  • 简介:对“监督过失”的探讨最早缘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日本,当时研究的目的是重大灾难事故的过失责任问题.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这类重大灾难事故以及新出现的事故类型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责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的立法并没有直接对此进行规定,如何确定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关措施和政策来突破这一瓶颈.

  • 标签: 监督过失 传统过失 信赖原则
  • 简介:<正>我国刑法第171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称《严惩决定》)、《海关法》、《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称《补充规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称《禁毒决定》)中对毒品犯罪都作

  • 标签: 打击毒品犯罪 注射毒品 罪状 补充规定 犯罪问题 我国刑法
  • 简介:<正>犯罪对象,是刑法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重犯罪客体研究轻犯罪对象研究的现象,对犯罪对象的认识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对许多相关问题的认识仍含糊不清。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对象是指具体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事物,是犯罪客体的客观表现,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却未必有犯罪对象。

  • 标签: 犯罪对象 犯罪客体 犯罪行为 行为对象 犯罪构成 行为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