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铂类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二钠药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怀柔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经过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后疾病获得控制的Ⅳ期肺腺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联合化疗结束后开始应用培美曲塞二钠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DS)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效果上,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22例,进展(PD)2例,客观缓解率(ORR)为31.4%,疾病控制率(DCR)为94.3%,中位无进展时间(MPFS)为9.5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18.21个月,1年生存率为68.6%,2年生存率为31.4%,3年生存率为11.4%。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培美曲塞一线或二线治疗线数基线特征均未对PFS有影响(均P > 0.05),基因突变阳性、接受4个及4个以上化疗周期对PFS有保护作用(均P < 0.05)。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转氨酶升高、肾脏毒性。主要不良反应为轻症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培美曲塞二钠在晚期肺腺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疗效突出且安全性好。该研究成果具备科学性。

  • 标签: 腺癌,细支气管肺泡 维持化疗 叶酸拮抗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安全 精准医学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侧鼻唇沟穿支皮瓣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皮瓣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皮瓣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前庭 癌,鳞状细胞 鼻唇沟 穿支皮瓣 修复
  • 作者: 代学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39
  • 简介:肿瘤标志是指在肿瘤形成及增殖期间,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并释放的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在肿瘤细胞或组织中存在,并且能够进入血液及体液中。肿瘤标志的血清学水平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复发的相关性较高,故对血清肿瘤标志水平进行测定,能够对肿瘤的诊断、进展、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进行了解。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砷的蓄积效应及低砷暴露均可对砷中毒病区人群造成持续健康损伤,砷中毒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而生物标志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敏感特异的砷中毒生物标志筛选及应用对于砷中毒的持续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持续防控、早期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砷中毒 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 效应生物标志物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肿的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冠状面声像图特点,初步探讨ABVS冠状面征象“云雾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本文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经ABVS扫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3类以上,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共15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肿是否出现“云雾征”及“汇聚征”,分别比较“云雾征”与患者年龄、肿大小、肿良恶性、是否为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冠状面“云雾征”及“汇聚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乳腺肿154个,包括良性病变42个,年龄(40.5±10.9)岁,肿长径(26.7±13.7)mm;恶性病变112个,年龄(55.4±11.4)岁,肿长径(17.9±11.5)mm。“云雾征”出现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肿长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3);“云雾征”出现率在良性肿组和恶性肿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6/42)比75.0%(84/112)](P<0.001)。“云雾征”对肿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为85.7%、75.0%、77.9%。“云雾征”的出现与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阳性与否存在相关(P=0.049、0.005),但与Ki-67、Cerb-B2及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相关性(P=0.649、1.000、0.064)。本组“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3.8%、90.5%、56.4%。结论“云雾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预测ER、PR表达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物 ABVS 云雾征 汇聚征
  • 作者: 岳兆国 刘琦 杨静文 侯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北京 10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于牙膏成分残留于12种植体周导致12种植体周炎及其治疗方法,并分析种植体菌斑控制的特殊性。对该例患者进行累加阻断性支持治疗“A+B+C”方案,拆除12上部修复体后发现种植体周沟内存在异物,清除异物并行机械除菌、局部应用氯己定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同时建议患者进行短间隔(<6周)维护治疗。治疗后1个月,12种植体周炎得到良好控制,黏膜色粉质地韧,探诊深度恢复至3~4 mm。经比对治疗中取出的异物与患者常用牙膏内摩擦剂成分形貌特征高度一致。随访6个月患者未诉牙龈肿痛、溢脓,12种植体周黏膜健康,锥形束CT示种植体周边缘骨位置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t-PAI·C)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脓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脓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脓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脓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脓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脓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脓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晚期可出现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DKD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在DKD早期预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本文对近年来DKD组学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测 组学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患儿 男,5岁,因反复出血5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降低,F7基因双杂合子突变(7号内含子 c.681+1 G>T来自父亲,9号外显子c.1256 C>T来自母亲),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患儿确诊后经历反复出血,第15个暴露日检测出凝血因子Ⅶ 抑制2.05 BU/ml,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合并低滴度凝血因子Ⅶ 抑制,药物控制出血效果差,予利妥昔单抗输注,连续4周后抑制转阴,之后预防治疗,随访40周患儿未再出血,抑制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收集沙利度胺及其类似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用药情况、肝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状况、肝损伤分型等)以及处置和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6~93岁,平均60岁;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者16例,浆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1例;应用沙利度胺者9例,来那度胺6例,泊马度胺3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232 d,≤60 d者15例;肝细胞损伤型9例,胆汁淤积型7例,因缺少数据未判定分型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总胆红素升高(14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2例);15例有临床表现记录,主要为黄疸(13例)、乏力(7例)和恶心(4例)。诊断肝损伤后18例患者均停用沙利度胺或其类似,其中4例予对症支持治疗;13例停药后7~28 d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死亡(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原发病或其他合并症)。结论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但少数可进展为肝衰竭致死亡。

  • 标签: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泊马度胺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血管性认知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其发病率高,病因异质性大。随着多模态影像学、微量组学研究深入,越来越多与PSCI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的标志被发掘,为建立早期预测和疾病预后模型提供了可能。本文对PSCI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包括神经影像学改变、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液和脑脊液中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PSCI相关标志较多,其预测和诊断价值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验证,因此迫切需要优质纵向队列,充分挖掘可能的影像标志和生物标志,建立适合国人的预测PSCI发生和预后的模型。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预测 标志物 神经影像 基因 代谢 炎症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暴露于严重应激创伤事件诱发的精神障碍,其反复创伤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PTSD的病因和分子机制,以指导PTSD的诊断和治疗。PTSD的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识别相关生物标志在研究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相比单组学研究,多组学可以多角度系统地阐述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手段。因此,笔者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PTSD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PTSD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医疗卫生问题。实验室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结直肠癌诊疗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人们对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实验室生物标志不断被发掘。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癌的实验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选用实验室生物标志、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临床诊断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前列腺尿道悬吊术(PUL)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前列腺增生细胞系(BPH-1)分别培养于植入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浸提液作为实验组,细胞培养于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培养1、3、5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评估植入细胞毒性;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植入对细胞骨架的影响。BPH-1细胞与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共培养5 d,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前列腺细胞在植入上的黏附状态。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210~250 g),购自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鼠背部肌肉分别植入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分离肌肉,观察、监测12周大鼠临床反应及体重变化,评估植入全身毒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第一锚钉组第1、3、5天时BPH-1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4.49%、95.91%、97.55%;第二锚钉组分别为94.76%、95.16%、98.37%;缝线组分别为95.24%、96.99%、98.74%。SEM结果显示,BPH-1细胞在第一锚钉及第二锚钉上正常黏附、生长;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细胞骨架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20.85±3.06)%、(21.06±2.54)%、(21.27±2.63)%与对照组[(21.40±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P>0.05),植入对细胞骨架分布无影响。全身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反应,对照组,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术后12周体重分别为(574.2±31.1)、(567.8±41.6)、(569.2±34.0)、(571.0±31.6) 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4,P>0.05),植入无大鼠全身毒性作用。结论新型PUL植入是一种无毒性,与前列腺细胞相容性好的材料。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尿道悬吊术 植入物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其中PM以肌肉损害为主要表现,当皮肤受累时称为DM。目前多认为IIMs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非感染等环境因素诱发免疫失衡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基因、蛋白、代谢、自身抗体、病理等各层面探索DM/PM发病机制的努力从未停止,文章就近些年对DM/PM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生物学标志物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是非心脏手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和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对MINS进行监测和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介绍了MINS的定义、危害、诊断依据以及现有的监测手段,从心肌损伤标志的角度指出目前常用监测MINS的标志的局限性,并对近年来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说明其检测的可行性。对于MINS的预警分层、围手术期监测以及预后判断,不同心肌损伤标志之间的组合或许能为早期监测MINS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用于早期监测MINS的发生,将为减少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提供更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标志物
  • 简介:摘要随着监护、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的病死率逐渐下降,其远期神经发育结局已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首要问题。围生期阶段,发育中的大脑易遭受缺氧、出血、感染和炎症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伤。研究发现新生儿体液中可检测到受损的脑细胞所释放的特异性蛋白,并且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和预后相关。该文主要综述近期报道较多的脑损伤生物标志如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在不同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脑损伤的发生和神经发育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脑损伤 S100B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术前口服一种碳水化合电解质保健品(乐棠)观察全麻胆囊手术患者的胃排空效果,评估该术前补液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普外科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2例,男女不限,年龄18~65周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最终筛选入组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口补充乐棠组(试验组)和术前自行口服清饮料或白开水组(对照组)。试验组在手术前夜口服800 ml乐棠,手术当天术前2 h口服400 ml乐棠,对照组术前禁食6 h、禁饮2 h,患者禁饮前可自行饮用清饮料或白开水,总量不超过400 ml,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0 h(T0)、1.5 h(T1)、1.0 h(T2)、0.5 h(T3)行超声胃窦部扫查,记录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和胃容积(gastric volume, GV)。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入PACU监测的电解质,术后3 d内恶心、呕吐、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时胃窦部CSA和G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时点胃窦部CSA和G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前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内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时点电解质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手术前晚口服800 ml、手术当天术前2 h口服400 ml乐棠的补液方案,术前胃排空情况良好,且对围手术期血清钾和术后低血糖有改善作用。

  • 标签: 碳水化合物 胃排空 胆囊手术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因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而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众多研究将慢阻肺进行表型分类以识别具有独特预后或治疗特征的患者群体,研究还发现一些生物标志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状态、风险或结局高度相关。本文拟对近年来慢阻肺表型及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表型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