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作者: 肖俊彦 曲艺 赵潺 宋航 梁安怡 张美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眼底疾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肖俊彦现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北京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单侧儿童葡萄膜炎(PU)患眼及对侧健康眼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侧炎症安静期PU患者21例21只眼(PU组)纳入研究。将PU患者未受累对侧眼作为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受检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采用设备自带软件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1.0、1.5、3.0 mm环形区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D),分别记录为CCD-1.0、CCD-1.5、CCD-3.0。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三组数据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CCD的潜在相关因素。结果与对侧眼组、NC组比较,PU组SCP(H=-13.857、-25.500,P=0.043、P<0.001)、DCP(H=-15.333、-31.595、P=0.007、P<0.001)血管密度和CCD-1.0(H=-14.000、-16.214,P=0.040、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组、NC组CRT、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5,P=1.000、0.661)。与NC组比较,对侧眼组SCP、DCP血管密度均降低,其中DCP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262,P=0.004);两组受检眼C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NC组比较,PU组SFCT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2,P=0.004);与对侧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552,P=0.2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D-1.0、CCD-1.5、CCD-3.0与FAZ面积(β=-0.494、-0.527、-0.566,P=0.015、0.009、0.010)、CRT(β=-0.322、-0.466、-0.342,P=0.026、0.002、0.028)呈线性相关;CCD-1.0、CCD-1.5与DCP血管密度(β=0.277、0.275,P=0.047、0.045)呈线性相关。结论安静期PU患眼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结构均存在异常;未受累对侧眼可能存在黄斑循环障碍。

  • 标签: 儿童 葡萄膜炎 黄斑 微血管结构 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时间(术后≥6 h)进水,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 h)进水。比较两组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24 h口干、恶心程度、进水次数、进水量、补液量、呕吐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口干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进水次数、进水量均多于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评分、补液量、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水可减轻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口干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加重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进水时间 恶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的风险因素,实现术前、无创、准确预测MVI。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0例HCC患者(183个HCC病灶)。记录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数据、病灶的灰阶超声(US)、超声造影(CEUS)、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EOB-MRI)和病理学数据。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MVI阳性组(109个)和MVI阴性组(74个)。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全部样本纳入训练集,根据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出的MVI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十重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间以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有无肝硬化、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US定性指标(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定性指标[动脉相(AP)、静脉相(PP)、血管后相(PVP)病灶较周边组织的高/等/低增强]和EOB-MRI的定量指标[主要根据肝胆相、平扫的T1图像上病变和周边肝实质计算的增强后率(post率)及钆塞酸二钠率(EOB率)]。肝硬化,US的病灶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的AP、PP、PVP特征,以及EOB-MRI的EOB率、post率最终进入MVI的预测模型。训练集可获得较好的校准度和净获益率。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和0.96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和85.8%。结论以多模态影像学为主要手段构建的模型显示出对MVI良好的预测性能,为无创预测MVI发生率及优化HCC患者的MVI相关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 作者: 李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疗效。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加快病人的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新方法。

  • 标签: 预见性护理;面肌痉挛;满意度
  • 简介:摘要人体内的尿酸作为细胞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不同范围内可能分别起到促氧化和抗氧化这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既往多数研究主要针对高尿酸血症的促氧化特性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互影响。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尿酸过高或过低时均可能促进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尿酸代谢异常,已有研究者发现尿酸水平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有关。该文就血清尿酸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肝细胞癌术前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预测中的效能。材料与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关于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肝癌MVI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8月20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曲线。此外,我们采用单变量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以寻找异质性来源,并绘制漏斗图以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32项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并被纳入。共3059例患者,其中存在MVI者1339例,不存在MVI者1720例。汇总显示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分别为81%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78%~84%],82%(95% CI:79%~85%)和0.89(95% CI:0.85~0.91)。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MVI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其可行性验证和临床转化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切除术的21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9例,女性41例,年龄[M(IQR)]57(12)岁(范围:30~80岁)。按就诊时间分为建模组(前170例)和验证组(后40例)。基于建模组临床数据,通过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VI的独立相关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伴MV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基于建模组数据,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DeRitis比值、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的相反数(-aPBTLR)和肿瘤最大径预测MVI的截点值分别为0.95(曲线下面积为0.634,95%CI:0.549~0.719)、38.2 U/L(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0.518~0.689)、-6.05%(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0.578~0.742)、4 cm(曲线下面积为0.618,95%CI:0.533~0.70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eRitis≥0.95、GGT浓度≥38.2 U/L、-aPBTLR>-6.05%及肿瘤最大径≥4 cm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MVI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应用R软件建立的基于以上4个指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758和0.751。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结论DeRitis比值、GGT浓度、-aPBTLR和肿瘤最大径是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合并MVI有价值的指标,基于此建立的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一定的临床实效性。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转移 微血管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作者: 张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挑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70例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并发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中实施预见性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常规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或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共156例,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将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定义为颅内动脉缩窄性重塑的个体,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为定义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个体。对CSVD影像学标志物[脑白质高信号(WMHs)、腔隙、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萎缩]进行量化,计算出CSVD总负荷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负荷组(0~2分,91例)和高负荷组(3~4分,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CSVD各影像学标志物及总负荷的关系,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估颅内动脉重塑对高CSVD总负荷的预测价值。结果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是严重WMHs(OR=3.66,95%CI 1.38~9.72,P=0.009)、腔隙(OR=3.78,95%CI 1.17~12.19,P=0.026)、脑萎缩(OR=3.11,95%CI 1.10~8.81,P=0.033)、高CSVD总负荷(OR=6.66,95%CI 2.14~20.77,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高CSVD总负荷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95%CI 1.07~1.16,P<0.01)。以年龄及BAR评分≥1倍标准差为因变量建立高CSVD总负荷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较好的效应(C指数=0.826)及校准度(P=0.024)。ROC曲线的最佳截断点是0.50,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 0.76~0.89,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2。结论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CSVD负荷。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估CSVD负荷生物标志物,但两者间联系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脑血管障碍 萎缩 动脉重塑 脑白质高信号 腔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相关性,以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就诊,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258例患者。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根据结果分为CFR<2.0组和CFR≥2.0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相关性分析确定FAR与CFR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预测CMVD发生的指标。结果与CFR≥2.0组相比,CFR<2.0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酸、C反应蛋白、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FAR显著升高,白蛋白和肌酸激酶显著降低(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R、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CFR呈显著负相关(r=-0.516、-0.325和-0.485,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高FAR是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纤维蛋白原预测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95%CI:0.597~0.716)、0.613(95%CI:0.553~0.6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0.6%。结论FAR是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 作者: 李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6月份到2021年6月份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另一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方式是有积极影响的,可以控制患者饮食,调节心态,防止抑郁,从而使得治疗更加高效,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0a-3p减轻缺氧/复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炎症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MECs,分别将miR-130a-3p模拟物(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R-NC)、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过表达载体(pc-TXNIP)及其对照(pcDNA3.1)转染细胞,细胞共分为6组: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mimic组(转染mimics)、miR-NC组(转染miR-NC)、pcDNA3.1组(转染mimics和pcDNA3.1)和pc-TXNIP组(转染mimics和pc-TXNIP),除对照组以外的其他细胞在转染后建立H/R模型(缺氧6 h后复氧4 h),再培养24 h。观察miR-130a-3p表达水平以及对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和TXNIP、NLRP3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0a-3p和TXNIP之间的靶向关系。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H/R组及miR-NC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0.39±0.03、0.35±0.04比1.00±0.01,t=6.753、7.248,P<0.05),H/R组及miR-NC组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9.43±7.37) U/L、(65.24±8.21) U/L比(25.07±2.46) U/L,t=8.526、7.983,P<0.05];mimics组细胞活力高于miR-NC组(0.68±0.07比0.35±0.04,t=6.273,P<0.05),mimics组LDH、IL-1β水平低于miR-NC组[(41.07±3.06) U/L比(65.24±8.21) U/L,(41.07±3.06) pg/ml比(65.24±8.21) pg/ml,t=4.257、6.693,P<0.05]。mimics组TXNIP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NC组(2.64±0.34比4.59±0.38、3.67±0.49比6.35±0.58,t=7.273、6.928,P<0.05)。pc-TXNIP组细胞活力低于pcDNA3.1组(0.37±0.04比0.65±0.08,t=6.463,P<0.05),pc-TXNIP组LDH和IL-1β水平高于pcDNA3.1组[(62.24±6.47) U/L比(42.33±2.89) U/L、(55.24±6.47) pg/ml比(42.33±2.89) pg/ml,t=7.264、6.613,P<0.05],pc-TXNIP组TXNIP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DNA3.1组(4.61±0.37比2.28±0.31、5.07±0.63比3.35±0.41,t=7.248、6.375,P<0.05)。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0a-3p与TXNIP之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CMECs经H/R处理后miR-130a-3p表达下调,上调miR-130a-3p表达可减轻CMECs损伤和炎性反应,该保护作用与miR-130a-3p靶向调控TXNIP、减少NLRP3激活有关。

  • 标签: 微小RNA 内皮细胞 炎症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 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INOCA)患者合并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招募100例因心肌缺血症状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CAG)且提示三支冠脉狭窄均<50%的INOCA患者,同月行心肌灌注显像(MPI)、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碲锌镉(CZT)SPECT冠脉血流定量检测,最终纳入93例INOCA患者[男36例、女57例,年龄(63.0±10.9)岁]。CMD定义为冠脉血流储备(CFR)<2.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CMD组和非CMD组MPI结果、左心室容积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CMD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INOCA患者中,CMD组29例、非CMD组64例;CMD组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负荷总积分(SSS)、差异总积分(S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高于非CMD组(t值:2.42~3.76, χ2=8.94,z值:-3.31、-3.41,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LVMI、SSS、SDS、LVPWT、IVST及年龄对CMD有预测价值(AUCs:0.67~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MI[比值比(OR)=1.08,95% CI:1.01~1.17]、SDS(OR=5.37,95% CI:1.95~14.78)、高血压(OR=5.68,95% CI:1.34~24.18)及年龄(OR=1.10,95% CI:1.03~1.18)是CMD的危险因素。结论LVMI、SDS、高血压及年龄与INOCA患者合并CMD密切相关,可用于INOCA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对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建立一个预测肝细胞癌发生MVI的诊断模型。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普美显核磁共振影像资料,初步建立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对术前预测MVI的诊断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诊断模型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建立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对MVI的预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63.4%。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已建立的预测MVI的诊断模型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为χ2=8.436,P>0.05。提示该预测诊断模型的实际测量值和期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预测诊断模型拥有很好的校准能力,同时也表明该诊断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术前普美显核磁共振可有效预测肝癌MVI。

  • 标签: 肝癌 微血管侵犯 核磁共振 血清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并分析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管理和并发症,总结此类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提高临床预后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缝早闭症患儿的医疗病历记录,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术后并发症。结果32例颅缝早闭症患儿被纳入分析,患儿平均年龄为(18±9)个月,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术中出血量(44±24)ml/kg,术中Hb最低值(85±21)g/L,21例(65.5%)患儿术中应用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31例(96.9%)患儿接受了异体血输注,23例(71.9%)患儿发生术中低血压,7例(21.9%)患儿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3.1%)患儿因输注血制品发生了过敏性休克,5例(15.6%)患儿苏醒延迟,3例(9.4%)患儿延迟拔管。术后26例(81.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15.6%)患儿合并凝血障碍,9例(28.1%)患儿在术后接受浓缩红细胞或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此外,6例(18.8%)患儿合并电解质紊乱,2例(6.3%)患儿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6.3%)患儿发生肺部感染,1例(3.1%)患儿术后伤口感染,2例(6.3%)患儿出现硬膜下血肿,1例(3.1%)患儿再次手术。结论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以大量出血、低血压及大量输血造成的凝血障碍为主。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及时的凝血功能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降低输血率,维持围手术期循环稳定,保证手术安全性和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颅缝早闭 颅骨重塑手术 围手术期 麻醉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对照组(Con组,6只)。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胞外第二环抗原肽(2 mg/只)建立动物模型。0、2、4、6和8周时测定抗体水平,8周时记录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A负荷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检测桥粒结构和桥粒重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和Meto组比,β1ARAbs组VA发生次数增加[(397.67±50.81)次对(32.67±3.76)次对(96.33±8.25)次,P均<0.001],VA持续时间延长[(164.13±10.79) s对(14.95±1.05) s对(57.61±5.27) s,P均<0.001],LVEF水平(55.97%±2.82%对76.44%±2.00%对70.58%±0.55%,与Con组比较,P<0.001;与Meto组比较,P=0.002)和VA诱发率(75%对6%对8%,P均<0.001)升高;VERP缩短[(115.92±2.24) ms对(136.33±5.80) ms对(131.90±4.38) ms,与Con组比较,P=0.005;与Meto组比较,P=0.02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β1ARAbs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水平升高(2.30±0.16对0.18±0.08对1.43±0.20,与Con组比,P<0.001;与Meto组比,P<0.007)。结论β1ARAbs增加VA负荷和持续时间,加重心室重构和VA易感性,潜在机制与ERK信号介导的心肌细胞间桥粒重塑增强有关。

  • 标签: 桥粒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缝隙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例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疗效。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妊娠早期、1例为产褥期。3例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其中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左侧颈内动脉眼段闭塞1例,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闭塞1例。发病机制为心源性栓塞,栓塞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房颤1例。取栓方式:导管抽吸取栓1例、支架取栓2例。经治疗后3例患者的血管均实现良好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预后不良1例(mRS评分4分);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个体化评估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大血管闭塞 妊娠期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眼眶血管畸形是常见眼眶疾病,存在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点多且疗效不佳等问题。近年来,临床不断探索和拓展包括硬化治疗、激光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手术切除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并不断改进技术,克服治疗难点,提高了眼眶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本文在总结已有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针对眼眶血管畸形治疗存在的问题,应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广泛探索治疗靶点,拓展整合先进辅助技术,以不断推进眼眶血管畸形治疗方法创新,使治疗的精确性和微创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 标签: 眶疾病 血管畸形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诊断VVS的36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在晕厥过程中是否发生3 s以上窦性停搏分为恶性VVS组与非恶性VVS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以病例信息完整的恶性VVS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1∶4比例匹配同期非恶性VVS组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VVS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标准的恶性VVS患儿11例,非恶性VVS患儿342例。病例组11例,对照组44例,11例病例组中10例心脏停搏发生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过程的第35(28,35)分钟,窦性停搏时长(9±5)s;1例晕厥发生在患儿排队等待采血过程中,窦性停搏时长为3.4 s。恶性VVS组年龄小于非恶性V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0)比 12(10,14)岁,P<0.05]。病例组患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7±9)比(340±8)g/L,(124±9)比(113±28)ms,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HC是VVS患儿发生窦性停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 1.02~1.26,P=0.024)。结论恶性VVS患儿发病年龄偏小,临床表现无特殊,MCHC是恶性VV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女性的病理生理学特点、药物代谢以及CVD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疾病诊断和防治策略存在特殊性。该文概述女性CVD特点、诊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女性 诊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