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的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康复期的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3.80±4.80)岁;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20±4.50)岁。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395.30±27.10)m,对照组为(336.50±20.00)m;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48±3.46)%,对照组为(53.26±3.28)%;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6.42±5.12)分,对照组为(42.96±4.15)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后患术后护理时,心脏康复运动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机能状况,更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6 min步行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操对心脏瓣膜置换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与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讨论中,按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接受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如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行至洗漱间洗漱时间、顺着病区走廊行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对疾病的认知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操 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具备完整住院信息资料的心脏瓣膜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实施交替分组,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试验组1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72.63±7.75)h,试验组为(41.10±7.76)h;对照组术后ICU住院时间为(54.58±2.75)h,试验组为(44.11±1.89)h;对照组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7.05±1.17)分,试验组为(10.03±1.1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试验组为9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卧床时间 用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FMEA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华法林抗凝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FMEA模式风险预警干预;记录HFMEA模式干预前后,预防患者抗凝治疗质量降低的各失效模式RPN 值变化;利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通过《华法林抗凝知识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研究期间患者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INR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预防患者抗凝治疗质量降低后,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100分;干预前,两组患者抗凝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华法林药理作用、INR监测、华法林不良反应、食物及生活习惯对华法林的影响、其他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抗凝知识总分分别为(2.88±0.73)分、(1.36±0.54)分、(2.57±1.28)分、(2.13±0.84)分、(1.66±0.92)分、(11.12±2.20)分,均高于对照组(2.24±0.52)分、(1.02±0.39)分、(1.81±0.94)分、(1.58±0.76)分、(1.00±0.78)分、(7.63±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监测、按量按时服药、长期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总分分别为(3.78±0.54)分、(3.86±0.43)分、(3.90±0.71)分、(3.84±0.62)分、(3.89±0.67)分、(31.52±2.93)分,均高于对照组(3.14±0.39)分、(2.97±0.38)分、(3.42±0.48)分、(3.41±0.44)分、(3.22±0.53)分、(25.93±2.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INR 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FMEA模式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华法林抗凝管理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认知,预防控制抗凝不良事件,从而达到手术预期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HFMEA模式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1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阶段性康复护理。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用药指导对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3个月的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后1个月网络组(术后1个月内网络上传INR复查结果≥2次)、术后1个月对照组(术后1个月在湘雅医院复查INR且有INR数据记录)、术后3个月网络组(术后3个月内网络上传INR复查结果≥4次)和术后3个月对照组(术后3个月在湘雅医院复查INR且有INR数据记录)等4组。比较网络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以及术后1或3个月INR及INR达标率。结果设定时段内在湘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共420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42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有网络或湘雅医院复诊记录者266例(63.3%),纳入术后1个月网络组者71例、术后1个月对照组者178例;术后3个月有网络或湘雅医院复诊记录者132例(31.4%),纳入术后3个月网络组者46例、术后3个月对照组者77例。术后1个月网络组患者年龄小于、INR达标率高于而抗凝不足发生率低于术后1个月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10)岁比(53±11)岁, P=0.009; 64.8%(46/71)比45.5%(81/178), P=0.006; 21.1%(15/71)比46.6%(83/178), P<0.001];术后3个月网络组INR和INR达标率明显高于而抗凝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5±0.45)比(1.84±0.62), P=0.044; 67.4%(31/46)比30.9%(30/97), P=0.002; 30.4%(14/46)比54.5%(42/77), P=0.009]。结论网络用药指导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提高患者INR达标率。抗凝不达标主要表现为抗凝不足,应予重视。

  • 标签: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网络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90例,根据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状况、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分项生活质量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预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预后
  • 作者: 罗秋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性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采用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心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随机分数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有良好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机械瓣膜置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1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1例,配合完成研究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60.03±7.5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9.36±8.3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为64.81%(35/54),高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为(7.12±1.41)分,高于对照组(4.37±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P<0.00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出血发生率为9.26%(5/54),低于对照组30.76%(16/52),INR达标率为79.18%(194/245),高于对照组59.23%(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增强机械瓣膜置换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回馈教学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衰弱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术后第3天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共发放15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终收集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5%(145/156)。结果14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谵妄42例(28.97%),术后未发生谵妄103例(71.03%);术前处于衰弱状态76例(52.41%),术前处于非衰弱状态69例(47.59%),其中术前衰弱患者术后发生谵妄31例(40.79%,31/76),术前非衰弱患者术后发生谵妄11例(15.94%,11/69)。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衰弱及术前心功能不全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年龄>75岁、术前处于衰弱状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谵妄。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翻译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并分析其在心脏瓣膜置换症状调查中的信度与效度,为临床应用该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对2019年1—10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233例心脏瓣膜置换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通过Cronbach α系数和折半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内容效度指数评价量表的效度。结果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中每个症状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5~0.968,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0;折半系数为0.699;每个症状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00;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33%。结论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在心脏瓣膜置换症状调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心脏瓣膜置换的症状调查与管理。

  • 标签: 心脏症状调查量表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症状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翻译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并分析其在心脏瓣膜置换症状调查中的信度与效度,为临床应用该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对2019年1—10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233例心脏瓣膜置换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通过Cronbach α系数和折半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内容效度指数评价量表的效度。结果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中每个症状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5~0.968,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0;折半系数为0.699;每个症状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00;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33%。结论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在心脏瓣膜置换症状调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心脏瓣膜置换的症状调查与管理。

  • 标签: 心脏症状调查量表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症状 信度 效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服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55.4±11.0)岁;试验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54.7±11.6)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试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时间为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患者赋权量表(CES)、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收集数据,并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7 d、出院1个月及3个月的CES评分分别为(139.23±12.45)分、(165.52±15.05)分、(183.17±17.19)分,均高于对照组(115.07±9.73)分、(133.33±10.67)分、(140.05±1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抗凝认知情况、抗凝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低于对照组16.17%(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结论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患者机械瓣膜置换的疾病管理信心、提高了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赋权 依从性 抗凝 华法林 机械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实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利用自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知识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认知度。科室自制《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根据INR值检测表,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INR值达标率。采用SF-36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认知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8.33%比70.00%),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2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为瓣膜置换连续护理开辟了崭新的路径,利于提高患者的抗凝知识认知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势明显。

  • 标签: 5E理念 延续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受患者病情危重、失联等因素影响,对照组配合完成研究55例,观察组配合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55.37±8.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4.21±7.73)岁。对照组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4 h进行抗凝认知水平测试,出院1个月后进行自我管理水平测试,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4 h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9%(45/57)比61.8%(34/55)],出院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5.4%(43/57)比54.5%(30/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水平总优良率、自我管理水平总优良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进行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高效护理叠加效应,显著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华法林路径表 回授法 抗凝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2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肺部感染与否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低体温下心脏瓣膜置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