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2007年间治疗全膝置换感染病例11例,其中2例急性感染,9例慢性感染。感染细菌:表皮葡萄球菌3例,金葡菌4例,川崎杆菌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结果4例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术,其中2例感染复发。4例Ⅱ期翻修,术后随访3~48个月,无感染复发,KSS评分平均83分。3例膝关节融合,其叶1例术后伤口不愈,术后6~12个月随访膝关节均融合。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感染是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进行诊断,同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Ⅱ期翻修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壁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监测71例巨大切口疝术前及无张力修补术后当天一第5天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血利尿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第1、第2天的血肌酐(Scr)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第4天血尿素氮(BUN)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第5天BNP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功能的损伤与BNP的升高无相关性。结论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可导致肾功能及心功能的损伤,但两者无相关性,肾功能的损伤是否与腹腔压力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老年 切口疝 腹腔压力 肾功能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持续背痛12h”,于2017年8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背痛,无明显胸闷胸痛,伴冷汗,持续不缓解,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ST段抬高(IavL,V2-V6呈弓背型抬高0.7mV);(3)V2-V4呈rs型.r波≤0.1mV,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负荷剂量口服后转至我院就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瓣膜性房颤 栓塞 冠脉 ST段抬高 心房颤动
  • 简介:近半个世纪以来,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植入术,使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

  • 标签: 老年人 桡动脉 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 动脉穿刺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行择期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年龄≥65岁,术后入SICU。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以0.2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2h。对照组以0.02mg·kg^-1·h^-1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咪唑安定12h。观察入SICU即刻(T1)、入SICU后12h(T2)、24h(T3)、48h(T4)和72h(T5)各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发生率及患者SICU住院天数。结果T2时间点,2组心率分别为(67.58±1.53)、(79.37±2.0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间点,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例(9.09%)、4例(12.1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0例(33.33%)、12例(4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间点,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9例(27.27%)、4例(12.1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1例(36.67%)、5例(16.67%),2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CU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以0.2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不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老年患者 右美托咪定 重症监护室 头颈部肿瘤手术 术后谵妄
  • 简介: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约为24~32/10万。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致癌高危因素的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大肠癌最主要的手段,近30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提高,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总生存率已提高到64%。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术后元气受损,更有赖后天之本的充养。

  • 标签: 老年恶性肿瘤 大肠癌术后 从脾论治 生活质量 高危因素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6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溴吡斯的明60mg口服,每天3次;膀胱功能训练每天3次,10d一个疗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电针每天1次,每次30min;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及残余尿(residualurinevolume,RUV)、最大尿流率(maximumflowrate,Qmax)、排尿量(voidingvolume,VV)、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maximumflowratepressureofdetrusor,PdetQmax)、最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最大膀胱容量(maximumcystermetriccompacity,MCC)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RUV明显下降[(14.49±5.31)mLvs(100.76±54.08)mL,P〈0.01)];MCC显著增加[(383.56±40.77)mLvs(330.55±45.37)mL,P〈0.05)];Qmax增加[(14.89±3.81)mL/secvs(6.37±2.37)mL/sec,P〈0.01)];VV显著增加[(188.84±23.05)mLvs(34.49±47.29)mL,P〈0.01)];PdetQmax增加[(35.09±4.48)cmH2Ovs(10.91±6.25)cmH2O,P〈0.01)];Pdetmax明显增加[(42.26±5.38)cmH2Ovs(9.98±6.11)cmH2O,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对于老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宫颈癌 尿潴留 电针
  • 简介: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从5%上升至55%~67%,同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约5%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恶性肿瘤[1],在我国已列第4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有调查显示囝约80%的女性及74%的老年男性(≥60岁)患有甲状腺结节,且老年甲状腺癌在同期甲状腺癌患者中发病率为14.3%~28.6%。虽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但是老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病死率高,临床上仍采取手术治疗为主[3]。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老年男性 低钙血症 肿瘤术后 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 简介:良好的术后镇痛十分重要,能缓解病人的痛苦,阻断不良应激,促使早期活动,减少心血管、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下肢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发生,也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后镇痛 非甾体类药 阿片类药 联合用 围手术期病人 下肢血栓形成
  • 简介: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劳动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定义也在变化着。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以60岁及以上群体为老年人,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以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其中80岁及以上者为高龄老人,90岁及以上者为长寿老人,百岁以上者为百岁老人。

  • 标签: 临床麻醉 高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 高龄老人 老年人 人均寿命
  • 简介:目的研究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老年人腹部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48例老年外科患者接受大、中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1·d-1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5天.于术后第1、6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临床观察握力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第6天研究组的AKP均值为97.5±34.7U/L,对照组为135.6±53.9U/L,前者较低(P=0.043);IL-2水平研究组为9.5±1.7μg/L,对照组为7.2±2.1μg/L,研究组IL-2水平较高(P=0.035);研究组平均握力为269.3±56.5N,较对照组198.4±86.1N有明显增高(P=0.018).两组的ALT、SB、Alb、BUN及Cr值差异不显著.肛门排气时间研究组为75.8±8.6h,对照组为82.4±9.9h,前者较早(P=0.02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有9例,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4例、58.3%,有1名患者死于MOSF,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Fisher精确检验:P=0.018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是安全的并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老年人 腹部外科手术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酸中毒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多种因素打击以后出现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严重者可形成肺不张,甚至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经科学研究者和临床专家不断探索,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明确了炎症是ALI的本质所在,即以弥漫性肺泡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肺泡上皮广泛损伤为其病理特征。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老年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弥漫性肺泡损伤 诊治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目的本文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围术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术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麻醉管理 围术期 老年人 肺癌患者 拔管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目的通过口服药物对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伴耳鸣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耳鸣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筛选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断为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且病程3个月及以上的耳鸣患者12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1.5g/次,3次/d,12d一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耳鸣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血压变化情况并分析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31例,有效4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8.3%;经统计分析发现:疗效与耳鸣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而年龄、耳鸣严重程度与疗效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药物治疗后老年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伴耳鸣患者有一定疗效,且对降低血压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耳鸣 治疗 影响因素 松龄血脉康胶囊
  • 简介:高龄不是颈外径路咽喉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积极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高龄咽喉肿瘤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头颈肿瘤的发病率中,喉癌仅次于鼻咽癌,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头颈部第一位肿瘤[1]。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特点,高龄咽喉肿瘤患者不在少数,而老年人常常伴有身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或伴发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合理得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咽喉肿瘤 颈外径路 喉手术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 治疗方式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急症和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并随增龄而增加.国外文献报道,超过60%的AMI发生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发生在75岁及以上老年人,而所有因心梗死亡的患者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了约60%[1].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早期诊断 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病 国外文献
  • 简介:目的评估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427例PTCA患者,其中甲组(≥60岁)284例和乙组(《60岁)143例.记录术前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TIMI血流3级及无严重并发症.结果与乙组比较,甲组女性比例显著增多(28.5%比11.7%,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P《0.05)和多支病变(P《0.005)增多.两组PTCA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甲组15例和乙组2例手术失败,除甲组1例术后残余狭窄》30%外,其余均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阻塞病变所致.结论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与年轻患者相似.

  • 标签: 年龄 PTCA 冠状动脉造影 老年人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