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操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与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讨论中,按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接受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如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行至洗漱间洗漱时间、顺着病区走廊行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对疾病的认知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操 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2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肺部感染与否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低体温下心脏瓣膜置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 作者: 罗秋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性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采用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随机分数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有良好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 作者: 张楸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讨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采用双模拟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术后恢复排气用时、术后恢复排便用时、住院天数、术后不良事件合计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用时、术后恢复排便用时、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有关指标,显示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合计率少于对照组有关指标,显示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围手术期采取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利于缩短术后康复用时,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 标签: FTS理念;护理干预;风湿性心脏病;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球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在TAVR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长期预后 瓣膜耐久性 Meta分析
  • 作者: 胡运艳,蒋天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32
  • 简介:目的:探讨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306例R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E理念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77%,高于参照组的81.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4%,高于参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RHD瓣膜置换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5E理念;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 作者: 杨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6期
  • 机构: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300
  • 简介:老年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叫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随著年龄的增加,心瓣的结缔组织会逐渐退化、纤维化和钙化,进而造成心瓣及支架的功能障碍。该疾病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衰、猝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心脏超声;科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施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36例,男37例、女99例;年龄(65.53±7.01)岁(范围54~80岁)。原始疾病均为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分别由三名者分别完成,者1完成61例、者2完成47例、者3完成28例。记录中参考架安装、显露、股骨注册、胫骨注册、软组织平衡、截骨、假体植入的时间,假体型号及术后X线片下肢力线。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总手术时间、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各手术步骤时间、术前规划与术后X线下肢力线角度比较采用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对截骨时间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ontrol chart,CUSUM)学习曲线进行曲线拟合,以R2判断拟合优度。结果3名者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14.3±25.1) min、(109.8±10.9) min和(118.6±15.1) min。三名者最终10例截骨时间均较初始10例减少,者1初始10例和最终10例截骨时间分别为(13.5±3.41) min和(8.0±1.58) min(t=4.30,P=0.001);者2分别为(13.7±3.02) min和(8.0±2.58) min(t=4.77,P=0.001);者3分别为(15.3±3.97) min和(11.0±2.38) min(t=2.87,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截骨时间累积和并拟合曲线,三名者CUSUM曲线最高点分别处于第16、18和12例,度过最高点后截骨时间均持续下降。其余步骤的时间均无明显下降。比较中规划和术后X线片的下肢力线角度,整体差异均>1°;者1的差值为1.41°±1.32°,者2为1.34°±1.22°,者3为1.04°±0.88°。三名者术前规划的假体型号及中实际使用的假体型号完全符合率分别为85.2%(52/61)、76.7%(36/47)和85.7%(24/28)。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一定病例数量的学习,截骨时间可缩短,其学习曲线临界值约为第15例;但手术例数增加并未带来下肢力线精确度的变化。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机器人手术 学习曲线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鸿鹄"手术机器人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执行个性化力线重建方案的精确度以及手术机器人辅助TK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烟台毓璜顶医院骨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接受机器人辅助TKA的患者106例,男24例、女82例,年龄(67.6±7.3)岁(范围45~80岁);体质指数(26.42±4.31) kg/m2。均采用鸿鹄®SkyWalkerTM手术机器人系统,依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辅助截骨导块定位,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比较术前规划与术后测量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angle of femur,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angle of tibia,MPTA)等影像学指标,比较术前规划与最终植入的股骨假体及胫骨假体型号,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和总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12-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SF-12)。结果106例随访时间为(109.60±9.80) d(范围95~143 d)。手术时间为(105.30±23.22) min,中出血量为(141.70±58.33) ml,住院天数为(5.82±2.80) d。角度实际误差为术前规划角度与术后测量角度的差值,取角度实际误差的绝对值作为绝对误差,HKA绝对误差<3°者占99.1%(105/106),LDFA为90.8%(69/76),MPTA为98.7%(75/76)。在获得数据的4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均与术前规划大小一致,仅存在亚洲髁等版本选择差异。患者WOMAC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分别从术前的(7.34±2.85)分、(25.10±9.85)分、(34.75±13.02)分降低至术后的(3.34±2.66)分、(14.68±9.64)分、(18.66±1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12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分别从术前(27.24±6.42)分、(30.68±8.26)分改善至术后(38.83±5.74)分、(39.36±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P<0.001;t=4.53,P=0.043)。1例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鸿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可辅助者实现精确的个性化下肢力线重建并取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个性化重建带来的远期效果及假体生存率变化仍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机器人手术 多中心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疼痛管理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后效果、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等镇痛理念的出现,围手术期全过程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最重要的方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等传统药物进行镇痛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混合液注射等为代表的各类局部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在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镇痛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围手术期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后联合入路(Gibson后外侧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治疗的37例因髋关节融合或强直而行THA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47.9±12.0)岁(范围26~72岁);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3例、陈旧性化脓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9例、髋臼或股骨颈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5例。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THA。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术后行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柄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6±16.8)min(范围129~190 min),中失血量为(850.0±10.8)ml(范围600~1 200 ml),输血率为59%(22/37),输血量为(420±45.0)ml(范围0~8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0.9)年(范围1.2~7.2年)。髋臼杯外展角为43.7°±5.4°(范围31°~55°)、前倾角为20.9°±6.7°(范围10°~3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7.1±9.9)分(范围40~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4±12.4)分(范围75~90分)。髋关节术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均为0°,术后屈曲95.5°±12.2°(范围80°~110°)、后伸10.5°±3.4°(范围-10°~25°)、外展38.0°±8.2°(范围10°~50°)。术后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大腿前部或前外侧感觉异常或刺痛感,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一例出现手术区域深部感染和髋关节脱位。2例髋臼杯位置不良、1例股骨柄在内翻位,但假体均稳定,未行处理。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髋臼杯及股骨柄均存在骨长入现象,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发现骨溶解和内衬磨损现象。结论使用前后联合入路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可充分松解软组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传统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通常需要建立一主一副2条动脉入路及1条静脉入路。该文报道了国内首例使用单血管入路技术完成TAVR病例,将传统TAVR手术需要的“两动一静”3条血管入路简化为仅需1条动脉血管入路。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单血管入路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作者: 茅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省启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200
  • 简介:目的:分析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髋关节置换的62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全麻组(观察组)和腰硬联合组(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表现和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能减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喉罩;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 作者: 陈颖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州 225300
  • 简介: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16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DVT出现率(0.00%)低于参照组(12.50%),(P>0.05);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87.65±8.23)、(86.37±10.56)高于参照组(64.25±7.14)、(70.15±6.24)、住院时间(15.28±1.0)短于参照组(18.53±3.1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时长,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 作者: 李安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贵州大方551600
  • 简介: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0.04±8.96)min、中出血量为(420.48±49.85)ml,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要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疼痛率分别为(1.70±1.05)d、22.86%,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较短,中出血量较少,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髋关节恢复较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较长,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髋关节恢复较快。在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权衡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科学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多发常见的关节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上升。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出现为膝关节严重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但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涉及软组织平衡调节以及生物力线测量等。本文中作者充分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就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涉及的软组织平衡测量技术的发展近况进行归纳总结。随着相关领域传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持续优化完善的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技术,医学领域膝关节置换中软组织平衡测量相关技术将有更多新的突破,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望得到延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压力传感器 软组织平衡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收集六家医院因膝关节炎性疾病接受机器人辅助TKA治疗的69例患者资料,男24例、女45例,年龄(52±6)岁(范围46~72岁),包括膝关节骨关节炎53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术前提取患者的CT数据并通过机器人系统设计个性化的假体摆位方案,确定假体尺寸、下肢力线及股骨和胫骨截骨量;中根据假体摆位方案由机器人控制截骨模板完成截骨,测量中截骨量与术前规划截骨量以验证机器人辅助TKA的截骨准确性。术后根据X线片测量冠状面的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和髋-膝-踝角;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包括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6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3±2.3) min(范围80~110 min),出血量为(320.0±6.2) ml(范围300~350 ml)。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82.2°±1.1°提高至术后11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01);下肢力线由术前的160.9°±0.5°改善至术后的17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P<0.001)。KSS膝评分由术前的(54.8±0.7)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85.0±0.5)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56.5±0.7)分提高至术后的(85.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5、36.58,均P<0.001)。中股骨与胫骨截骨量与术前规划相比截骨误差在2 mm以内的患者比例为:胫骨平台外侧97%,胫骨平台内侧100%,股骨远端外侧100%,股骨远端内侧99%,股骨后髁外侧93%,股骨后髁内侧100%;术后正位X线片测量角度误差在3°以内的患者比例为:股骨远端外侧角为100.0%,胫骨近端内侧角为100.0%,髋-膝-踝角为100%。除1例术后伤口发生脂肪液化外,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TKA假体安装准确、术后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机器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路对行半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较理想的式,具有切口短、软组织损伤小、隐性失血量低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改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股骨颈骨折 半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曾娅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麻醉科,重庆 404300
  • 简介:目的:研究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治疗,观察组通过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指标;MMSE(认知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指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镇痛,可改善患者术后认知以及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氢吗啡酮;罗哌卡因;髋关节置换术;认知功能;疼痛评分
  • 作者: 厉庆雯,姚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江苏淮安2116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在2021.10~2022.11间选定50例并做随机数表分组,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以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加以差异分析。结果:就手术指标而言,观察组在中的输血及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持续及住院时间也更短,P<0.05;就并发症而言,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对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且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为此应当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