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肺部感染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是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蛋白质,在健康人中浓度很低。肺部细菌感染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时,血或组织液中的HBP可明显增高。其对早期识别细菌感染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HBP在肺部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肺部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填充方法治疗心脏术后不同程度胸骨深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收治128例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88例,女40例;年龄(59.1±10.7)岁。轻症72例,重症56例,分别实施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66例,内侧对接组)和胸大肌外侧肌瓣翻转法(62例,外侧翻转组)。观察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再次手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远期胸廓稳定性等,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轻症患者中,轻症内侧对接组与轻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14.2±4.7)天对(17.1±3.9)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2±1.7)h对(9.1±2.9)h]、再手术率[2.4%(1/42)对6.7%(2/30)]、肺部感染发生率[14.3%(6/42)对23.3%(7/30)]和远期胸廓稳定性[73.8%(31/42)对43.3%(13/3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内侧对接组效果更优。重症患者中,重症内侧对接组与重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24.2±7.2)天对(20.1±3.5)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0.2±6.6)h对(13.2±3.1)h]、再手术率[20.8%(5/24)对12.5%(4/32)]、肺部感染发生率[41.7%(10/24)对31.3%(10/32)]和远期胸廓稳定性[25.0%(6/24)对68.8%(22/3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外侧翻转组效果更优。结论轻症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应用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较外侧肌瓣翻转法住院时间少、再手术率低、治疗效果好,在重症组两种治疗效果则相反。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胸骨深部切口感染 胸大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及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125名,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其中42名为干预对象纳入干预组,进行系统化的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83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防护的培训。两组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规范使用器械行为评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执行率。结果干预组考核优良率为90.47%(38/42),高于对照组的74.70%(62/83)(χ2=4.339,P=0.037)。干预后,干预组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规范使用器械行为评分分别为(26.09±3.11)分、(20.69±2.79)分、(25.61±3.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91±3.27)分、(17.74±2.72)分、(21.93±3.29)分(t=5.219、5.678、5.829,均P<0.001)。在3个月工作随访中,干预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92.86%)、执行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的78.31%、80.72%(χ2=4.220、4.767,P=0.040、0.029)。结论通过对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能提高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及规范使用器械的行为能力。

  • 标签: 交叉感染 预防和防护 护理人员 口腔医学 口腔护理 手卫生 感染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43例;年龄为(48±17岁)。无菌采集病人血液、体液或肛拭子样本。病人经综合诊断,分别行胆囊穿刺引流、鼻胆管引流、手术清创以及CT检查介入引流或保守治疗。观察指标:(1)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CRKP检测结果。(2)CRKP感染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3)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4)预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范围)。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1)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CRKP检测结果:109例病人中,轻度急性胰腺炎37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8例、重度急性胰腺炎64例;轻症45例,重症64例;CRKP阳性48例,CRKP阴性61例。45例轻症病人中,CRKP阳性3例;64例重症病人中,CRKP阳性4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430,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CRKP阳性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5)。CRKP阳性和阴性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66±6)d和(24±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61,P<0.05)。(2)CRKP感染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CRKP阳性诊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9(95%可信区间为0.714~0.885,P<0.05)、0.688、0.911。(3)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109例病人中,行鼻胆管引流17例、行胆囊穿刺引流19例、行手术清创42例、行CT检查介入引流48例、保守治疗43例,同1例病人可行多种治疗。109例病人中,行≥1种有创治疗66例,CRKP阳性47例;未行有创治疗43例,CRKP阳性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134,P<0.05)。(4)预后情况:10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48例CRKP阳性病人中,15例死亡;61例CRKP阴性病人中,6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919,P<0.05)。结论CRKP阳性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KP阳性与住院时间以及操作次数和种类越多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严重程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高碳酸血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的219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 d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患者分为低碳酸血症组〔HO组,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碳酸组(NC组,PaCO2 35~45 mmHg)及高碳酸血症组(HC组,PaCO2>45 mmHg)。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以及入院1 d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血pH值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观察入院1、3、5 d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各组有创机械通气(IMV)比例、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AP患者需要IMV和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HO组(68例)及NC组(72例)比较,HC组(79例)患者入院1 d即具有更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疾病比例和PSI评分,以及更低的PCT、CRP、IL-6和pH值。与HO组及NC组相比,HC组患者入院3 d和5 d时WBC、PCT、CRP、IL-6、PaO2/FiO2及Lac水平较入院1 d的改善幅度更小,且HC组入院5 d时WBC、PCT、CRP、IL-6和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HO组和NC组〔WBC(×109/L):18.33±1.44比10.89±2.37、11.15±1.74,PCT(μg/L):5.04±1.18比3.46±0.87、3.58±0.83,CRP(mg/L):78.43±7.17比54.24±4.97、57.93±5.39,IL-6(ng/L):75.35±11.92比60.11±10.27、57.88±12.34,Lac(mmol/L):4.36±1.24比0.78±0.39、0.86±0.64,均P<0.01〕,而PaO2/FiO2则明显低于同期HO组和NC组(mmHg:171.31±6.73比226.68±7.36、225.93±6.92,均P<0.01)。与HO组及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IMV比例(29.1%比22.1%、22.2%,均P<0.01)及28 d病死率(26.6%比13.2%、13.9%,均P<0.01);即使各组排除COPD患者后,HC组IMV比例及28 d病死率仍明显高于HO组和NC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HO组和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28 d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χ12=4.976,P1=0.026;χ22=4.629,P2=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 d内IL-6、PSI评分、高碳酸血症和入院5 d时PCT为SCAP患者需要IMV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325、1.229、1.396、1.313,均P<0.01〕;即使排除COPD患者后,以上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与SCAP患者IMV比例和28 d病死率增加相关,这可能与其早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导致感染增加有关。

  • 标签: 高碳酸血症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预后 感染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28例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普通型2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血液检查关键指标;按照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中位值42.5 fL,将28例患者分为低RDW-SD组(≤42.5 fL,16例)和高RDW-SD组(>42.5 fL,12例),比较两组免疫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DW-SD对新冠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入院第1天实验室检查指标中,RDW-SD是唯一与PaO2和PaCO2均相关的指标,并且与PaO2呈负相关(r=-0.379,P=0.047),与PaCO2呈正相关(r=0.509,P=0.006)。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RDW-SD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特征组之间RDW-SD数值(包括男性/女性、年龄≥65岁/<65岁、有/无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高热、有/无发热时间持续3 d、有/无呼吸系统症状、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RDW-SD指标相对稳定,不受患者基线水平影响。低RDW-SD组CD19 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高RDW-SD组(23.01±3.01比15.34±5.34,P<0.05),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低于高RDW-SD组(g/L:11.43±3.20比15.42±1.5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SD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可信区间(95%CI)为0.59~1.06〕,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评分标准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评分(MuL BSTA;AUC=0.82,95%CI为0.51~1.12),并优于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AUC=0.70,95%CI为0.50~0.91)。结论RDW-SD对于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早期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转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菌群种类(G+菌、G-菌)。分析不同菌群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中,早期脓毒症59例(54.63%),重度脓毒症30例(27.78%),脓毒症休克19例(17.59%)。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转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种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G-菌感染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与G+菌感染相比,G-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发生休克的风险也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休克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按照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与病死组35例;另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变化;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生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3.54±0.25)g/L、D-二聚体(D-D)(3.42±1.08)mg/L,病死组血浆Fib(4.08±0.34)g/L、D-D(5.31±1.4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17±0.38)g/L和(0.53±0.16)mg/L(F=6.893、13.245,均P<0.05),且生存组血浆Fib和D-D水平低于病死组(P<0.05)。生存组血清CRP(48.85±6.57)mg/L、PCT(4.35±1.28)g/L,病死组血清CRP(132.52±19.48)mg/L、PCT(10.48±1.96)g/L,均高于对照组的(2.76±0.63)mg/L和(0.10±0.03)g/L(F=48.973、13.241,均P<0.05),生存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低于病死组(P<0.05)。生存组CD3+(62.35±3.87)%、CD4+(37.48±2.86)%、CD4+/CD8+(1.40±0.14),病死组CD3+(54.61±3.46)%、CD4+(33.09±2.15)%、CD4+/CD8+(1.07±0.20),均低于对照组的(75.34±4.35)%、(43.87±1.90)%和(1.89±0.16)(F=6.893、13.245,均P<0.05),生存组CD3+、CD4+和CD4+/CD8+高于病死组(P<0.05)。生存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9.28±1.35)分,低于病死组的(15.64±2.48)分(t=16.383,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明显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下降,且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细胞免疫功能 病情严重程度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TNF-α、内毒素(ET)、IL-10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江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31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浆中TNF-α、ET、IL-10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三组患者TNF-α、ET、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重度组仍明显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0.05),中度组仍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TNF-α、ET、IL-10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6、0.758、0.777,P<0.05)。结论血浆中TNF-α、ET、IL-10水平与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10 严重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HBV前基因组RNA(HBV pregenomic RNA,HBV pgRNA)、HBV外膜大蛋白(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HBV pgRNA、HBV-L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及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估血清HBV pgRNA、HBV-LP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纤维化组比较,轻中度、重度纤维化组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均降低(P<0.05),HBV-LP、ALT、AST及LSM水平升高(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pgRNA水平呈降低趋势,HBV-LP、ALT、AST及LSM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HBV-LP水平与ALT、AST、LSM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HBV pgRNA、HBV-LP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828、0.833,相应灵敏度为82.0%、82.1%,特异度为75.0%、75.0%;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7,其灵敏度、特异度为78.4%、95.0%。结论发生肝纤维化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pgRNA水平降低,HBV-LP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可有效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评估纤维化程度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整形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疼痛和创面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烧伤科诊治的烧伤整形患者5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非负压引流组,每组25例。非负压引流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数字模拟评分(VAS)及优良率。结果非负压引流组创面感染发生率高于负压引流组[8%(2/25例)比32%(8/25例),P<0.05]。治疗后1、3 d,负压引流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非负压引流组(P均<0.05)。负压引流组优良率高于非负压引流组[88%(22/25例)比60%(15/25例),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创面感染风险。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烧伤 伤口愈合 感染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对患者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舟山医院口腔科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超量根管填充,研究组给予适量根管填充。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咬合力、牙龈指数、咀嚼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1β[(23.66±6.94)μg/L]、Cor[(129.61±27.18)μg/L]、ACTH[(14.58±4.1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1.31±10.13)μg/L、(147.93±30.26)μg/L、(17.16±5.04)ng/L(t=4.82、3.45、3.07,均P < 0.05);研究组IL-10[(65.19±16.06)ng/L]高于对照组的(56.61±15.52)ng/L(t=2.97,P < 0.05);研究组咬合力[(127.53±33.20)1bs]、咀嚼效率[(84.73±20.65)%]均高于对照组的(115.25±30.12)1bs、(75.49±18.14)%(t=2.12、2.60,均P < 0.05);研究组患者牙龈指数[(0.44±0.12)]、VAS[(2.73±0.8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44±0.12)、(2.73±0.81)分(t=7.92、2.66,均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1.67%)(χ2=5.52,P < 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应激反应,抑制炎症,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患者咀嚼功能。

  • 标签: 牙髓疾病 根管充填 氧化性应激 炎症 疼痛 咬合力 咀嚼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1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数据、糖脂代谢、肾功能、营养状态、凝血功能等生化结果,以及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缺血病情及出院主诊断。并对纳入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获得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截肢和死亡率。结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HR水平随Wagner分级、感染程度、缺血严重程度、不良结局均呈递增趋势(P趋势<0.05);MH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诸多传统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踝肱指数)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相比低水平(Q1),MHR高水平(Q4)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为1.52(95%CI 1.08~3.08, 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高MHR、高C反应蛋白、低白蛋白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 0.581~0.747)、0.703(95%CI 0.615~0.772)、0.667(95%CI 0.569~0.734)。结论高MHR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感染及缺血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可能更易发生临床不良结局,提示需关注MHR。

  • 标签: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糖尿病足溃疡 感染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移及阴囊蒂包埋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或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皮肤接近,勃起时无牵拉不适;行阴茎创面阴囊包埋者进行二期修复后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对不同程度的医源性阴茎皮肤坏死,根据阴茎皮肤坏死创面的大小采用个体化的修复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阴茎 医源性 阴茎皮肤坏死 阴茎背神经隔离 短波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程度SD大鼠氟牙症模型,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的微观结构,明确不同程度氟牙症的牙釉质结构变化,为中、重度氟牙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使用不含氟去离子水喂养,低氟组和高氟组分别用质量浓度为50和100 mg/L的NaF去离子水喂养,建立大鼠氟牙症模型。饲养6周后取大鼠下颌切牙,记录各组大鼠牙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及矢状面并进行牙釉质厚度测量。结果对照组所有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均为棕黄色;低氟组多数呈黄白相间的条纹状;高氟组多数呈白垩色。电镜下正常组大鼠下颌切牙釉柱结构清晰饱满,呈编织状交错排列;中度氟牙症釉柱失去正常编织状结构,似笋尖样单向排列;重度氟牙症釉柱变细,大部分尖端折断;矢状面正常釉质外层结构致密,中间层呈网状,与内、外层界限清晰,内层釉柱结构清晰呈纵向和水平向排列;中度氟牙症外层变薄,中间层结构消失,与内、外层界限仍清晰,内层纵向釉柱清晰,水平向釉柱形态消失;重度氟牙症外层缺失,中间层暴露,内层两种釉柱均萎缩。内层釉质厚度在正常组[(180.71±7.01)μm]、中度氟牙症组[(157.10±11.04)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21.10±12.56)μm]依次变薄。全层氟牙症釉质厚度在正常组[(241.54±7.76)μm]、中度氟牙症组[(207.42±14.36)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43.79±14.60)μm]亦逐渐变薄。结论SD大鼠下颌切牙随氟牙症程度加重外层釉质变薄,甚至消失;内层釉质结构紊乱,釉质厚度变薄。建议中、重度氟牙症的临床治疗慎用强力漂白及微研磨,可采用无创性渗透树脂治疗。

  • 标签: 大鼠 氟牙症 牙釉质 微观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及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Tp-Te及QT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的诊断中,Tp-Te及QTd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经分析,Tp-Te及QTd对冠心病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Tp-Te及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对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IAP)值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至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4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严重程度分为两组:重症组(SAP组,145例)和非重症组(NSAP组,59例);另按患者出院情况分为存活组(177例)和死亡组(27例)。评估患者入院24 h内的IAP值联合BIS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联合IAP值和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利用Medcalc软件比较不同预测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IAP值联合BISAP评分SAP组高于NSAP组,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IAP值、BISAP评分及二者联合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AUC分别为0.791、0.749、0.907;0.773、0.841、0.950,AUC比较表明在对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上联合IAP值联合BISAP评分评估优于IAP和BISAP的单独评估(P<0.05)。结论IAP值联合BISAP评分对AP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压力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临床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程度乳糜血浆中TP-Ab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乳糜血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在阴性乳糜血浆中加入定量TP-Ab阳性血液,采用ELISA法检测乳糜血浆中TP-Ab。结果乳糜指数分别为2、3、4、5、6、8及>8与无乳糜指数(≤1)(1.876±0.209)比较,(±s)分别为(1.854±0.264)、(1.775±0.285)、(1.748±0.144)、(1.650±0.276)、(1.846±0.225)、(1.841±0.480)及(1.670±0.474),不同乳糜程度血浆TP-Ab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乳糜程度血浆放置时间不同,TP-Ab检测结果有差异:放置时间延长,检测结果升高,第1天与第3天比较,(±s)分别为(1.876±0.209)和(1.919±0.194),3 d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第5天,仅乳糜指数2和4的(±s)为(1.780±0.342)及(1.801±0.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乳糜指数血浆(±s)分别为(1.697±0.280)、(1.934±0.363)、(2.156±0.308)、(2.013±0.470)及(1.871±0.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天和第10天,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程度乳糜血浆TP-Ab检测结果无差异;乳糜血浆3 d内检测TP-Ab结果可靠,5 d后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糜血浆 质量 酶联免疫法 实时聚合酶联反应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皮损程度、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程度、心理状况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放疗结束时以Ⅰ、Ⅱ度皮肤损伤为主,Ⅲ、Ⅳ皮肤损伤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主动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皮肤修复能力,降低皮肤损伤、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临床护理路径 主动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