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具有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等诸多优点。锥形CT(CBCT)是IGRT中最常用的医学图像之一,对CBCT进行快速、准确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分割对放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配准的分割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本研究针对CBCT图像分割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方法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结果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结论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 标签: 锥形束CT 深度学习 前列腺肿瘤 伪CT 自适应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CT的常规质量控制结果,评估其长期稳定性。方法使用QA TOOL plus验证锥形CT精度;扫描Catphan 503模体,分析图像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结果锥形CT图像体积的最大偏差为0.09~0.17 mm,均通过精度测试;预设的CT剂量指数2.5和6.3 mGy扫描模式下,空间分辨率很稳定,分别为7和8 lp/cm;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均符合参考要求。结论12个月的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CT的常规质量控制比较稳定。锥形CT的质量控制除了参考厂商的调试基线值外,针对伽玛刀统一的分析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伽玛刀 锥形束CT 质量控制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预期性姿势调节(APA)的特征变化,并探究网状脊髓(RST)激活对其AP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双变量混合设计,包含4种不同测试任务和3中不同任务启动状态。共招募健康右利手男性13例进入测试。受试者须根据耳机中的声音提示随机完成前向触碰、杯状抓握、拇指夹卡片和小指夹卡片四种任务,各10次。每种任务测试中有一半的任务启动提示音为114 dB的白噪音,以诱发惊吓效应激活RST;另一半为80 dB的嘟嘟声,作为常规对照。使用表面肌电记录受试双侧胸锁乳突肌、下斜方肌、背阔肌、腰段竖脊肌以及右侧三角肌、桡侧腕屈/伸肌的全程肌电。并在随后处理中,将肌电时域和频域指标转化为目标肌肉的启动反应时、达峰时间、激活延时、APA或补偿性姿势调节(CPA)幅值等进行不同任务和刺激状态的对比分析。此外,研究中根据胸锁乳突肌(SCM)提前激活与否将114 dB测试任务分别归类为SCM+和SCM-作为不同启动态进行处理。结果RST激活后,各任务中运动前反应时与肌肉收缩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SCM+、SCM-和普通状态下的三角肌反应时分别为(106.89±43.78)ms、(136.78±48.74)ms和(168.60±73.17)ms,且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区别(P≤0.01)。同一状态下的对侧斜方肌下部和同侧背阔肌APA幅值显著增高(P<0.05),但肌肉启动时序和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未见显著影响(P>0.05)。小指夹取任务中桡侧腕伸肌预期性肌肉激活延时较触碰任务显著缩短[(-15.39±5.02)ms和(4.45±4.5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仅桡侧腕伸肌表现出任务特异性的提前激活;RST激活可以导致预期动作提前启动,并加速肌肉收缩和提高部分躯干肌APA幅值,但对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网状脊髓束 预期性姿势调节 惊吓反应 上肢精细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数矫治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前牙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内收前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并且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成年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2±3.1)岁(19~28岁),对全部患者进行回访追踪,拍摄锥形CT,分别于矫治前(T1期)、矫诊结束时(T2期)及随访时(保持期2年以上,T3期)测量患者上下前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以及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牙槽骨形态的差异,对矫治前后(T1-T2)牙槽骨变化量、治疗结束至随访时(T2-T3)牙槽骨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T1、T2、T3期上前牙腭侧、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唇侧、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52±0.32)和(4.96±0.46)mm;T2-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20±0.27)和(3.14±0.35)mm;T1-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33±0.11)和(1.82±0.39)mm。上、下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的3个时间点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侧切牙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63±0.10)和(0.67±0.09)mm。T2-T3期,下前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增加(0.09±0.03)mm。T1-T3期上下切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中部分别减少(0.38±0.16)和(0.63±0.13)mm,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上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为极强负相关(r≤-0.8,P<0.001),T2-T3上前牙唇侧、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及切牙根颈部厚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呈中强负相关(-0.8<r≤-0.4,P<0.05)。结论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均明显减少。在保持阶段,会发生相应的骨增生,但牙槽骨较治疗前还是有所减少。保持阶段的牙槽骨变化量与矫治阶段牙槽骨变化量相关。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矫正 双颌前突 牙槽骨改建 保持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引导下应用覆膜支架体外开窗、预径技术及分支支架技术,完全腔内修复复杂腹主动脉病变并重建内脏动脉分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及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腹主动脉内脏分支重建的20例复杂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CT数据制作3D打印模型,术中在3D模型引导下,依次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预径及内脏动脉分支支架置入行完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单开窗2例、双开窗5例、三开窗10例、四开窗3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重建内脏分支54根(右肾动脉20根、左肾动脉18根、肠系膜上动脉13根及腹腔干3根)。中位随访时间14.6个月,死亡1例,分支动脉一期通畅率98.1%;4例发生内漏。1例术后3个月脑血管意外死亡,无1例截瘫或内脏器官缺血发生。结论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体外开窗、预径技术及分支支架技术,可以实现内脏动脉分支重建并全腔内隔绝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近期疗效好。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54
  • 简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粉刺、青春痘。它是由皮脂分泌旺盛、毛囊口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但也会在成年人出现。

  • 标签: 中医科普;痤疮
  • 作者: 何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97
  • 简介:在我们去参加体检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项内容——尿常规。很多人只知道这是检查尿液的,但是拿到报告时就像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尿常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看懂尿常规。

  • 标签: 尿常规;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神经蛋白186(NF186)抗体介导的急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根病(AISP)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AISP/慢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根病(CISP)的认识。方法总结2021年12月收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NF186抗体阳性AIS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AISP/CISP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结果患者为62岁男性,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感觉性共济失调,血清中抗NF186抗体阳性(1∶32),体感诱发电位(SEP)脊髓电位和皮质电位均未记录到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SEP均显著改善,目前停药2个月,未复发。经复习文献,目前报道的资料完整的AISP、CISP病例共23例(包括本例),发病年龄(54.7±17.7)岁,男女比例1.88∶1。3例患者为急性起病,归类于AISP。95.7%(22/23)的患者表现为不伴肢体无力的感觉性共济失调,95.0%(19/20)的患者SEP检查结果显示皮质电位潜伏期延长甚至未记录到反应,95.5%(21/2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脊液蛋白升高,神经根增粗或者异常强化并不常见;1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筛查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或郎飞结区-结旁区相关抗体的AISP/CISP文献仅6篇,未见NF186抗体阳性的报道。3例AISP患者均具有CISP/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某些特点,AISP与CISP患者在除起病方式以外的临床特征上无差异。结论抗NF186抗体可以介导AISP,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感觉性共济失调,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AISP与CISP除起病方式外,二者从临床、电生理、病理、致病抗体方面均难以区分,因此二者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 标签: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自身免疫疾病 脱髓鞘疾病 郎飞结 神经束蛋白186 病例报告
  • 作者: 张愉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7期
  • 机构: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643000
  • 简介:佝偻病多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属于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考虑到这种疾病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长都是闻风丧胆,如临大敌,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格外重视,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这种疾病。但即便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部分家长对此仍有误解。那佝偻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怎样做好防范工作?都有什么误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 标签: 佝偻病
  • 作者: 郭远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第28期
  • 机构: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000
  • 简介:一提到“肠球菌”,不少人就会脸色发白,尤其是那些有过肠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脑颅感染,以及因其感染而引起脑膜炎、腹腔感染、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的病人,他们对肠球菌有一种深深的畏惧,因为肠球菌耐药性很强,所以大家对这种病菌充满了恐惧。很多人都不知道,肠球菌是肠球菌属中的一种,它是我们人体和动物肠道中的一种正常菌群,在腹泻的情况下,屎肠球菌能以一种活体的方式被用于治疗腹泻,一般情况下,它与枯草杆菌共同调节肠道菌群的环境,使其能够快速地恢复,达到治疗腹泻的效果。屎肠球菌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细菌,其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也有很大作用。

  • 标签: 肠球菌;危害;防治
  • 作者: 刘富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614300
  • 简介:精神分裂症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原因,若是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异常便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精神分裂症。大多数人患精神分裂是从青壮年开始的,病情发展缓慢,若是没有及时发现进行有效的治疗,便会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加重精神分裂,所以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化的疾病或者出现衰退的情况,部分精神分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痊愈或者保持基本痊愈的状态。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是清晰的,智能也基本正常,只是会在发作时出现不符合逻辑的联想、妄想、思维松散、情感表达出现问题或者社会功能出现缺失、损害等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亚型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属中医“虚劳”范畴,其发生以肿瘤引起机体“内虚”为基础,病性虚实夹杂;病机为中气不运、肾元亏损导致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劳者温”出自《黄帝内经》,指出温法为治疗虚损性疾病的基本大法。现从中医学对CRF病因病机的认识出发,梳理“劳者温”的理论渊源,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温法治疗CRF的临床运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 癌因性疲乏 温法 虚劳 中医辨治
  • 简介:摘要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CA)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成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面对的巨大挑战。与相同年龄普通CA患者的心肺复苏施救策略不同,孕期CA患者施救需要考虑患者的孕龄、胎儿情况等,采用不同的复苏手法如左推子宫(MLUD),会涉及濒死剖宫产(PMCD);同时针对导致孕期CA的不同原因如出现4Hs中的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高血钾或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紊乱、低体温,以及4Ts中的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和中毒等情况的合理药物应用。针对导致孕期CA的原因中多种情况为可预防性的特点,更有必要出台符合我们国情的孕期CA指南以指导临床。本文系统梳理了孕期CA的病理生理特点,孕期CA的高危因素,明确了孕期CA的正确复苏方法和防治策略。

  • 标签: 孕期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病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