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损伤相关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疼痛和伤口相关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由于术中持续受压无法变换体位、使用手术器械辅助治疗、麻醉状态、术中失血以及局部持续潮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是院内压力损伤的高危人群。本文就围术期患者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工具、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部分术语、评估、预防和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的专家推荐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预防与护理方法、流程、风险点预警提示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如下指标:性别、年龄、创面病程、基础性疾病,创面类型、部位和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方式和结局,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结果(1)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 99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1 803例(60.16%)、女1 194例(39.84%),本组患者5年间性别分布差异明显(χ2=13.203,P<0.05),女性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患者(Z=-6.387,P<0.01)。急性创面患者882例(29.43%),慢性创面患者2 115例(70.57%),本组患者5年间急慢性创面分布差异明显(χ2=66.806,P<0.01)。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Z=-12.582,P<0.01)。共计1 910例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共3 847例次,常见基础性疾病依次为糖尿病1 151例次(29.92%)、高血压884例次(22.9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4例次(10.76%)、陈旧脑梗死258例次(6.71%)、截瘫258例次(6.71%)。慢性创面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例数明显多于急性创面患者(χ2=130.649,P<0.01)。(2)本组患者常见创面类型依次为术后难愈创面、烧伤创面、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组患者5年间创面类型分布差异明显(χ2=342.265,P<0.01)。本组患者共3 957处创面。常见创面部位依次为足部、腿部、胸部等。976例患者行创面微生物培养,719例(73.67%)患者结果为阳性,257例(26.33%)患者结果为阴性。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χ2=33.981,P<0.01)。急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111例(72.08%)、混合感染43例(27.92%),慢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364例(64.42%)、混合感染201例(35.58%)。71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0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7株(44.26%)、革兰阴性菌548株(54.26%)、真菌15株(1.48%)。急性和慢性创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差异明显(χ2=12.215,P<0.01)。本组患者创面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急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慢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3)本组患者主要行手术治疗。最终痊愈1 330例、好转1 393例、未愈257例、死亡17例。慢性和急性创面患者治疗结局分布差异明显(Z=-7.622,P<0.01)。(4)本组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主要为地方医疗保险、异地医疗保险、自费。本组患者总体住院费用为169 268 523.65元,以材料费用与药物费用为主。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00(11.00,36.00)d,住院费用为30 016.34(14 439.41,63 685.60)元。不同医疗费用支付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285.986、327.436,P<0.01)。不同创面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125.912、131.485,P<0.01)。结论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慢性创面患者多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好发生于骨突出、皮下脂肪菲薄、血供差的部位;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慢性创面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急性创面患者;急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多伴有各类基础性疾病且病程长,其痊愈患者比例低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住院天数长、材料费用占比高,与慢性创面愈合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临床特点直接相关,建议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针对老年慢性创面类住院病例的临床实际需求调节耗占比等管理指标。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项培训对提升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压力损伤防控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宜兴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内科病区工作的4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结果干预后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2.88±4.65)分,高于干预前的(80.25±8.69)分,干预后实践考核成绩(91.63±4.14)分,高于干预前的(79.25±8.74)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进行压力损伤防控的专项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压力损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了护理队伍。

  • 标签: 护士 压力性损伤 在职培训 护理安全
  • 作者: 张纯 吴倩如 张頔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保护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导致视野缺损的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病理性眼压升高为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许多正常眼压青光眼中,即使眼压正常,患者仍出现进展性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说明除了高眼压因素外,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微循环障碍、自由基、跨筛板压力梯度变化、兴奋毒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轴浆断流、免疫失衡、胶质细胞活化这些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9-5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压力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运用FMA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选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30.91%,压力损伤严重程度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上肢、下肢评分分别为(45.41±4.30)分、(20.46±2.48)分,均高于对照组(33.46±3.75)分、(14.43±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中医循证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中医循证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成人骨科术中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表,检测评估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现有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表的条目,提取成人骨科术中压力危险因素,经专家会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成人骨科术中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表。便利选取2017年1—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择期手术的1 701例成人骨科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进行评估。在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及返回病房后24、48、72 h时评估皮肤状况。根据评分计算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确定各阶段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及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评估表包括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共27个条目,每个阶段的评分累加。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7,术前、术中、术后评估的评估者间一致信度系数分别为0.977、0.927、0.9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911、0.918,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4、38、41分,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0.829、0.805、0.865,特异度分别为0.832、0.925、0.885。结论该评估表评估者间的一致、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实现分阶段动态评估,能够作为手术室医护人员评估成人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风险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医院,骨科 手术 压力性损伤 风险评估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是指从手术中获得的压力损伤,其不但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延长住院时间,是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发生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临床采取针对措施大有裨益。本文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方法2018年3—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科护士长、压力损伤管理小组专科护士等18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在检索手术相关压力损伤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制订函询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各级条目进行删除、合并、修改,确定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各级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其中专家判断系数为0.989,专家熟悉系数为0.956,专家权威系数为0.973。2轮函询结果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9~0.138。最终构建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8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通过Delphi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的评价,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专家咨询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单臂观察试验探讨应用水胶体敷料改良粘贴方法预防医护人员中防护用品相关面部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按照N95口罩的边缘大小分别剪大小为2 cm×5 cm的水胶体敷料4块,应用无张力粘贴的方法分别张贴包裹边缘。将本改良粘贴方法应用于隔离病房工作的护士,持续随访2周,每日报告皮肤状况,随访2周后分析压疮发生情况。结果2周的随访中20%(4/20)受试者发生鼻部压疮等级增加事件,25%(5/20)受试者发生脸颊部压疮等级增加事件,仅有5%(1/20)的受试者出现2级压疮,无受试者出现3级及以上压疮。中性/干性皮肤者脸颊部压疮等级增加的发生率为5/11,高于油性皮肤者0(χ2值为5.378,P=0.02)。鼻部压疮等级增加与压痕消失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r值为0.615,P=0.004),压痕恢复时间需要120 min以上的受试者鼻部压疮等级增加的发生率为2/8,高于30~60 min的0,以及61~120 min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82、6.472,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改良张贴方法能有效预防因长时间佩戴N95口罩相关的压力损伤,但应做好皮肤评估,重视对中性/干性皮肤医护人员的保湿防护,加强皮肤压迫后血运恢复产品的使用,可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本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水体胶辅料 贴法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儿童压力损伤(pressure injury,PI)风险评估工具以及影响儿童PI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帮助临床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PI风险评估工具,尽快识别有PI风险的人群,有效预防PI发生。

  • 标签: 综述 儿童 压力性损伤 风险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8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程度及诺顿(Norton)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治疗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散局部湿敷,每日更换1次,直至疼痛、红肿缓解,损伤愈合。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者按照伤口护理原则给予清创、抗感染、负压治疗或湿疗法至伤口愈合。分别比较湿敷前后、上下肢、24 h内湿敷和24 h后湿敷以及不同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疼痛计分、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经过调制如意金黄散湿敷2~13 d后,18例外渗后2~24 h接受湿敷者皮肤损伤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44±2.99) d;3例形成伤口,经过局部清创、抗感染、湿疗法和负压治疗等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7(28,154) d。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7天的疼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5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与第7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上下肢外渗后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上肢疼痛计分小于下肢,上下肢疼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和上肢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敷时间组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24 h内湿敷患者疼痛计分低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患者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湿敷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外渗患者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抗生素外渗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制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药物外渗皮肤损伤安全、有效,药物外渗后越早湿敷效果越好。

  • 标签: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 湿性疗法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文献的研究热点。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7月,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CiteSpace软件和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论文116篇,其中中文文献75篇(64.7%),英文文献41篇(35.3%)。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提取75篇中文文献的主题词176个,最高频次为23次;提取41篇英文文献的主题词共63个,最高频次26次。中文文献聚类分为3组热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预防干预措施、发生原因及相关风险因素评估方法;英文文献聚类分为4组热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具体发生部位、发生原因、医疗器械种类和预防方法。结论中英文文献在该领域研究的共同热点是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干预方法;中英文献主要是实验研究和类实验研究,关注具体策略的实证应用;而中文文献主要是相关研究和分析研究,缺乏验证。因此,国内相关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拓展。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文献计量学 医疗器械相关 聚类分析 热点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手术患者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回顾分析病例,构建手术患者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表的评价条目,通过专家咨询法,形成手术患者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表,采用该量表对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00例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压力损伤风险评估,以验证该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39名专家参与了3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88。最终形成13项评估条目的评估表,总分为14~44分,分数越高,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压力损伤风险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8,校正Cronbach's α系数为0.73,折半信度为0.72。评定者间信度为0.985;量表总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术患者压力损伤风险评估条目可量化测量,具有较强的客观,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降低测量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适用于临床手术患者压力风险评估。

  • 标签: 围手术期 手术患者 压力性损伤 量表编制 德尔菲法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上门式延续护理对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效果,为居家老年压力损伤患者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老年压力损伤患者20例,共计2~4期压力损伤25处。由伤口专科护士采用上门式延续护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出诊过程对照护者提供培训与指导。观察患者压力损伤愈合效果以及比较照护者压力损伤相关照护能力。结果20例患者共有25处压力损伤,干预后有23处痊愈,愈合时间10~218 d。干预后,照护者压力损伤相关照护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门式延续护理对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治疗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老年人 伤口愈合 延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