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损伤的发生原因,并采用针对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8例患者均为重症病症,均出现压力皮肤损伤 ,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针对护理(实验组,n=5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损伤产生的原因并采用针对护理措施干预,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重症 皮肤压力性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并探究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 98 名产妇进行观察研究,分成 2 组,每组 49 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日常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对皮肤压力损伤的防范措施,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 两组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孕妇都有多种并发症,有的是高龄孕妇,或是剖宫产再孕,部分孕妇为胎膜早破。骶尾部与臀部是发生压力损伤的较多位置。其中对照组的孕妇压力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孕妇对护理感觉更为舒适。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 结论: 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有众多原因,例如高龄、剖宫产再孕、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贫血及病情严重等情况。同时应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予以重视,及时采用适当防范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皮肤压力损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生儿在临床中运用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预防皮肤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于 2019年 6月,研究开始于 2020年 6月,研究对象是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新生儿数量为 400例,根据新生儿在医院中采取护理模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试验组, p<0.05。结论 :新生儿在住院过程中采取合适的集束化护理,能够最大预防新生儿发生皮肤压力损伤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对其皮肤压力损伤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研究进行时间段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病例从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共选取80例患者,按照患者进行护理的差异来分组,可分为观察组与比对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比对组进行常5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

  • 标签: 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 皮肤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损伤相关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疼痛和伤口相关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本文主要针对压力损伤的预防与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望与同行之间交流探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褥疮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方面关于压力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 2018.10至 2019.09年间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共 160例,划分为 A组( 80例)和 B组( 80例)。 A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 B组采用手术室循证护理模式,比较患者压力损伤总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A组压力损伤总发生率为 17.50%, B组为 3.75%,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 B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 A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循证护理服务的施行,既可预防或降低压力损伤事件,还可增强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可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循证护理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压力损伤预防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9例压力损伤患者,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入组时采用数字奇偶数法,将39例患者分为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19例实验组(压力损伤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压力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护理中采取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压力损伤情况,对于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老年 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由于术中持续受压无法变换体位、使用手术器械辅助治疗、麻醉状态、术中失血以及局部持续潮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是院内压力损伤的高危人群。本文就围术期患者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工具、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从我科选取90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防护理干预,比较压力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防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损伤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发生压力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部分术语、评估、预防和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的专家推荐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预防与护理方法、流程、风险点预警提示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 卧床患者是压力损伤的高危人群,而老年卧床患者更是高危中的高危。通过怎样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医院 2018 年 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100例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压疮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压疮愈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4.00%,高于对照组的 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应用压疮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压疮愈合率,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压力性损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医院 2018 年 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100例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压疮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压疮愈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4.00%,高于对照组的 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压力损伤患者应用压疮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压疮愈合率,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压力性损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ICU器械压力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损伤发生人数、愈合时间、压力损伤分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护理水平[采用自制护理技能评分量表]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损伤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MDRPI相关知识、医疗器械操作、健康教育、皮肤微环境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MDRPI发生率,减轻患者压力损伤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如下指标:性别、年龄、创面病程、基础性疾病,创面类型、部位和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方式和结局,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结果(1)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 99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1 803例(60.16%)、女1 194例(39.84%),本组患者5年间性别分布差异明显(χ2=13.203,P<0.05),女性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患者(Z=-6.387,P<0.01)。急性创面患者882例(29.43%),慢性创面患者2 115例(70.57%),本组患者5年间急慢性创面分布差异明显(χ2=66.806,P<0.01)。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Z=-12.582,P<0.01)。共计1 910例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共3 847例次,常见基础性疾病依次为糖尿病1 151例次(29.92%)、高血压884例次(22.9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4例次(10.76%)、陈旧脑梗死258例次(6.71%)、截瘫258例次(6.71%)。慢性创面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例数明显多于急性创面患者(χ2=130.649,P<0.01)。(2)本组患者常见创面类型依次为术后难愈创面、烧伤创面、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组患者5年间创面类型分布差异明显(χ2=342.265,P<0.01)。本组患者共3 957处创面。常见创面部位依次为足部、腿部、胸部等。976例患者行创面微生物培养,719例(73.67%)患者结果为阳性,257例(26.33%)患者结果为阴性。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χ2=33.981,P<0.01)。急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111例(72.08%)、混合感染43例(27.92%),慢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364例(64.42%)、混合感染201例(35.58%)。71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0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7株(44.26%)、革兰阴性菌548株(54.26%)、真菌15株(1.48%)。急性和慢性创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差异明显(χ2=12.215,P<0.01)。本组患者创面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急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慢性创面患者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3)本组患者主要行手术治疗。最终痊愈1 330例、好转1 393例、未愈257例、死亡17例。慢性和急性创面患者治疗结局分布差异明显(Z=-7.622,P<0.01)。(4)本组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主要为地方医疗保险、异地医疗保险、自费。本组患者总体住院费用为169 268 523.65元,以材料费用与药物费用为主。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00(11.00,36.00)d,住院费用为30 016.34(14 439.41,63 685.60)元。不同医疗费用支付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285.986、327.436,P<0.01)。不同创面类型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差异明显(χ2=125.912、131.485,P<0.01)。结论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慢性创面患者多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好发生于骨突出、皮下脂肪菲薄、血供差的部位;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慢性创面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急性创面患者;急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慢性创面患者多伴有各类基础性疾病且病程长,其痊愈患者比例低于急性创面;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住院天数长、材料费用占比高,与慢性创面愈合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临床特点直接相关,建议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针对老年慢性创面类住院病例的临床实际需求调节耗占比等管理指标。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项培训对提升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压力损伤防控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宜兴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内科病区工作的4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结果干预后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2.88±4.65)分,高于干预前的(80.25±8.69)分,干预后实践考核成绩(91.63±4.14)分,高于干预前的(79.25±8.74)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进行压力损伤防控的专项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压力损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了护理队伍。

  • 标签: 护士 压力性损伤 在职培训 护理安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主动干预对俯卧位手术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俯卧位手术的患者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23 例 )和对照组( 23 例 ),给予观察组主动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相比,观察组皮肤受压率( 8.70% )显著低于对照组( 30.43% )( P < 0.05 )。 结论: 对俯卧位手术患者采用主动干预护理措施的压力损伤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皮肤受压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主动干预 俯卧位手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